灰釉果

灰釉果是傳統制瓷工藝中的制釉原料之一。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絹雲母、石英和長石等,與制坯用的瓷石成分相近,並具有較瓷石稍低的熔融溫度和較好的透明度。瓷器的透明程度主要取決於釉料中釉果用量的大小。景德鎮密在傳統石灰釉的配製上主要採用釉果和釉灰,製作時先把釉果粉碎使其成為粉狀後,再加水做成大小統一的磚頭形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釉果
  • 屬性:制釉原料之一
  • 領域:陶瓷工藝學
  • 類型:專業術語
簡介,相關概念,釉灰,釉漿,

簡介

釉果,釉果指一種配釉用的瓷石,粉碎後製成的塊狀不一。它與一定量的釉灰配合,則可製成釉。具有較瓷石稍低的熔融溫度和較好的透明度。
釉果是景德鎮制瓷釉的主要原料,其中東鄉釉果最佳,產於浮梁縣瑤里鄉,其中上青水下、下青水下、屋柱增、粟米增四處出產最佳,上竹、掃帚塢、楮樹塢三處中上等,蛤蟆石出產中下等,麻土出產下等,當年興盛時有水碓3000餘支,每年限制產量抬高價格。1960年因煤窯改燒長石釉,釉果漸漸退出制釉原料的地位,生產基本停止。

相關概念

釉灰

明代稱“煉灰”,清以來稱“釉灰”、“灰”。是配製瓷釉的原料。將煅燒過的石灰石投入水中溶解,待其乾後與槎葉、木柿,或桃竹葉,或風尾草相間堆疊暗火燒煉,用水淘洗曬乾而成。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還有少量的石英和鉀、鈉化合物。釉灰陶洗後的釉渣,經過陳腐、研磨淘漂,即為釉灰渣,也稱“二灰”,其氧化鈣含量稍低於釉灰,用途相同。

釉漿

也稱“釉水”。將釉果與釉灰調和成漿狀,以便為器物施釉,這就成了釉漿。據古人的經驗“泥十盆、灰一盆為上釉。泥七八、灰二三為中釉。若灰少或灰多為下”。釉灰用太少,燒成後釉面會出現水波紋等釉病;釉灰用多了釉的熔度低,燒成後釉色易泛青或泛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