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竹(原栽培型)

灰竹(原栽培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竹(原栽培型)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分布區域:產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及湖南 貴州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灰竹(原栽培型)
末級小枝具2-4葉,無葉耳及鞘口繸毛;葉片披針形至帶狀披針形,長8-16厘米。花枝呈穗狀,長5-9厘米,基部有3-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7片,邊緣生柔毛,無葉耳及鞘口繸毛,縮小葉小,卵狀披針形至錐狀,每苞腋有2或3枚假小穗,基部的1或2片佛焰苞常不孕而早落。小穗含1或2朵小花,長2.7-3.5厘米,狹披針形;小穗軸最後延伸成針狀,節間密生短柔毛;穎不存在或為1片;外稃長2.5-3厘米,無毛或僅邊緣疏生短柔毛;內稃長2-2.5厘米,通常無毛;鱗被3,長約4毫米;花葯長約1厘米;柱頭2或3,羽毛狀。筍期4-5月,花期5月。

產地生境

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及湖南。1908年由浙江餘杭縣塘棲引入美國栽培。模式標本采自美國。

主要價值

筍質優良,殼薄肉厚,俗稱“石筍”,是加工天目筍乾的主要原料;竿節甚突起,不易劈篾,但壁厚堅實,多作竹器柱腳,也作柄材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