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蟲生菌

灰白蟲生菌

灰白蟲生菌是一種短粗狀真菌,常寄生於一種鈍大蕈甲的腹部上,分布較為廣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白蟲生菌 
  • 拉丁學名:Rickia pallida
  • :真菌界
  • :蟲囊菌目
物種信息,分布範圍,形態描述,寄 主,突出特徵,

物種信息

編號
173
定名人
Thaxter
參考文獻
Proc.Amer.Acad.Arts Sci.52:39,1916; Mem.Amer.Acad.Arts Sci.15:489,1926.

分布範圍

中國、喀麥隆

形態描述

菌體短粗,近直或微呈“S”形彎曲狀,子囊殼中部最寬,自此向足細胞逐漸變窄,自足細胞至子囊殼頂。長216.2~226.3μm,至子囊殼基部,131.6~139.0μm,足細胞稍大,明顯,黑褐色,近圓形,10.9~11.8×13.6~14.7μm。子層托粗短,長為子囊殼的2倍多,近淺黃色,透明,自基部至頂,長188.0~209.9μm,近子囊殼基部處,寬69.4~81.7μm。子層托基細胞柄狀,長比寬稍大,13.3~15.4×10.9~15.4μm,其兩側細胞壁較厚,最厚可達7.2μm,細胞頂部略突起插入子層托第2層的2個並列細胞中間。子層托第2~3層均為2個並列細胞,第2層的細胞近三角形或卵圓形,6.3~16.3×11.8~9.9μm。第3層的細胞比第2層的細胞大1~2倍,近卵圓形或棱形,15.4~17.2×9.9~11.8μm。第4層以上為並排的3列細胞,分前、中、後列子層托。前列子層托由15~16個細胞組成,細胞近卵圓形或三角形,12.7~13.6×12.7~17.2μm,頂細胞達到子囊殼的近頂,貼著子囊殼的頂端細胞向上逐漸變小,各細胞外側均著生1~4個附屬枝或複合雄器的基細胞,數目自基部向頂,由少逐漸增多。後列子層托由13~14個細胞組成,其細胞形狀、大小與前列子層托的相似,頂細胞達到子囊殼4/5高處,略低於中列子層托的頂端,其細胞外側同樣均著生1~4個附屬枝或複合雄器的基細胞,數目自基部向頂,由少逐漸增多。中列子層托由12~16個細胞組成,其細胞比前、後列子層托的大,近方形或卵圓形,12.7~20.9×15.4~24.5μm,頂部達到子囊殼的近頂,其貼著子囊殼的頂端細胞,自下向上逐漸變小,成卵圓形,頂端1~3個細胞外側偶爾也著生1條附屬枝。子囊殼著生於前、中列子層托頂端的中間,近對稱,長為寬的近2倍,近橢圓形,呈半透明的橙色,69.4~90.8×73.8~95.4μm(包括兩側的子層托細胞),僅頂端少部分離生,頂近乳突狀。附屬枝簡單,單細胞,近淺黃色或無色透明,較粗短,近圓柱形或橢圓形,7.2~9.9×3.6~4.5μm,基部具一略內縊的黑褐色不透明細胞分隔。複合雄器如瓶狀,頸部較長,9.9~14.5×2.7~4.5μm,均比附屬枝長,顏色稍比附屬枝深,基部與附屬枝一樣,均具一不透明黑褐色的細胞分隔。

寄 主

寄生於一種鈍大蕈甲◆Amblyopus sp.(?)(Coleoptera,Erotylidae)的腹部上。海南東太農場,1963.Ⅻ.26,王經來、鄭國揚、葉東海,HMIGD 60092-1,60092-2,60092-3,60092-4,60092-5,60092-6。

突出特徵

本種的特點為子層托粗短,細胞較大,個數較少;子囊殼較大,近橢圓形,僅頂端少部分離生;菌體顏色較淺淡,近淺黃色,透明,易與本屬其他種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