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往相關文獻對知識的分類看,可以將企業知識分為2類:
目前,有學者認為,企業知識是一種有組織的經驗、價值觀、相關信息及洞察力的動態組合,它所構成的框架可不斷地評價和吸收新的經驗和信息”。在這個概念中,強調知識是一組集合和持續的過程,並且知識是動態的而非靜止的,它不但是已經編碼完畢的顯性知識和完全內化的隱性知識,而且隱含了尚未完全編碼和未完全隱性化的知識。與此同時,不難理解,知識的存在與活動狀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顯而易見,還有一種知識是介於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的知識類型,它兼有兩者的部分特徵,可稱之為灰性知識,它包括2種情形:
基本信息,認識關鍵,
基本信息
在企業知識創造活動中,灰性知識是廣泛存在的一種知識狀態,是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之間轉化的重要一環。灰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隱性知識之間並非截然相互分離,而是彼此相融、相互關聯的,它們在知識活動中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IMCM模型彌補了SECI模型的不足,還揭示了由隱性知識、灰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相互轉化構成的企業知識創造的總體過程,如“編碼一記憶”,反映了 “顯性知識一灰性知識一隱性知識”的轉化軌跡,更為貼切地反映出企業知識不斷創造與進化的螺旋式動態過程的特徵。
認識關鍵
區分顯性知識、灰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關鍵之一是可傳遞性及傳遞機制,而知識的可傳遞性則取決於知識的編碼化程度。編碼是知識學習和轉化活動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在企業知識活動的編碼化階段,被企業員工個體分享的想像與創意,能夠通過語言、圖表、模型和概念等多種編碼方式得到表達,並在成員之間傳遞和共享,使分散在不同個體、團隊中的隱性知識、灰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能夠相互聯結、相互作用,不同主體的知識面得以擴大。在知識共享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編碼,使離散、無序和分屬不同主體的隱性知識與灰性知識實現顯性化、系統化和外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