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化苔草

灰化苔草

灰化苔草(學名:Carex cinerascens Kükenth.)為莎草科薹草屬下的一個種。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國大陸湖南遼寧浙江內蒙古江蘇陝西黑龍江湖北安徽、吉林等地,生長於海拔40米至500米的地區,多生於沼澤、湖邊以及濕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莖叢生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狀莖叢生。稈纖細,具3銳棱,基部有褐色纖維狀枯葉鞘。葉短於稈,寬1.5—2mm,邊緣粗糙;小穗3—5,雄小穗頂生,圓柱形,長1—4cm,雌小穗側生,矩圓形至圓,長0.5—4cm;苞片葉狀雌花鱗片知圓狀披計形,頂端銳尖,有3條脈,兩側棕褐色,中間淡褐色,具狹的白色膜質;邊緣果囊橢圓形,平凸狀,長2.5mm,淡綠色,頂部有短緣,噴口微凹。小堅果倒卵狀矩圓形,長約1.5mm,在頭2。花果期4一5月。
灰化苔草為根莖型濕生植物,其根狀莖匍匐多分枝,枝條粗1一1.5mm,長達5一10cm,有黃褐色或栗色鱗片,並著生膠芽,每當春初或浸淹水退卻後,即由腋芽萌發成植株。在江西鄱陽湖地區,灰化苔草一般初春萌發,4月中旬高達37—60cm,5月中旬開花結果,隨後經洪水泛濫浸淹,進入休眠期。8月以後,洪水流逝,湖水下降灰化苔草又萌生,至霜降株高可達20—50cm,但不結果。鄱陽湖湖濱地區,冬季氣溫5℃左右,在地勢低洼,地下水位58—80m,土壤濕潤的.地區,灰化苔草仍能萌發生長。

生長環境

當初春氣溫上升到10o℃,濱湖泥濘或有淺水泛濫的地區,灰化苔草生長尤為旺盛,繁殖力極強,形成純型群落。但長期淹水,其地上部分亦隨即枯黃、腐爛。灰化苔草具有發達的鬚根,其盤根錯節,與土粒相互吸附,構成厚達15—20cm的生草根層,堅實不易耕耙,正是由於這一龐大的鬚根,吸附著沼澤草甸土有限的速效養分。化苔草主要進行無性繁殖,依靠根狀莖上的腋芽萌發成新株。在濱湖地區,灰化苔草生長地如經耕作破壞,棄荒後3年,仍可萌發成新株,滿布整個地面,成為單獨優勢種群叢。

主要價值

幼嫩時牛、羊喜食,也可制青貯或調製乾草。屬良等牧草。 灰化苔草是鄱陽湖濱地區良等野生牧草,幼嫩時,牛、羊、鵝均喜食,除放牧外,因其粗蛋白質含量較高。可刈割、曬制於草、粉碎作為配合飼料的填充劑,也可青貯和作發酵飼料。鄱陽湖湖濱地區春末夏初常刈割作漚肥,秋後對割作為燃料。灰化苦草一般畝產鮮草21噸,又耐用,每年可刈割5次。相近似飼用價值的同屬植物。苔屬約有2000多種,廣布世界各地,我國約有400種,其中飼用價值較好的有:尖嘴苔草C.le-orhyncha;乳突苔草C.maximowiczii;披針苔草C.lanceo-lataBoot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