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望海樓(清末歷史事件)

火燒望海樓(清末歷史事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燒望海樓”又稱天津教案。發生在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燒望海樓
  • 外文名:Tianjin Massacre
  • 又名:天津教案
  • 發生時間:清同治九年(1870年)
  • 發生地點:天津
  • 事件性質:教案
案件背景,案發經過,處理結論,歷史影響,

案件背景

清同治八年(1869),天津法國傳教士在繁華的三岔河口地區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動場所崇禧觀和望海樓及附近一帶的民房店鋪,使許多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望海樓教堂建成以後,法國傳教士網羅了一批地痞惡霸、流氓無賴為教徒,為非作歹,欺壓百姓。

案發經過

1870年6月,法國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國兒童,因發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將之葬於河東鹽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屍骸暴露,慘不忍睹,引起民眾憤恨。適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兒童事件,被捕案犯供稱系受教堂指使,一時民情激憤,輿論大嘩。6月21日天津知縣劉傑同拐犯到望海樓教堂對質,教堂門前聚集的民眾與教徒發生衝突,法國駐津領事豐大業到場向劉傑開槍,打傷其隨從,激起了天津民眾極大憤慨,致使天津全城鼎沸,引發了"火燒望海樓"教案這場大規模的中國民眾自發地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

處理結論

教案發生後,法、英、美、俄、普、比、西7國聯銜向清政府提出"抗議",並調集軍艦至大沽口進行威脅。清政府對外妥協,對內鎮壓,殺16人,流放25人,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派崇厚去法國"謝罪",向各國賠銀50餘萬兩。

歷史影響

天津教案雖然得到平息,但是天津人民對西方侵略者和清政府沒有屈服。為抵命而死難的居民被民眾視為義士舉行公葬,反應教案的一些年畫、木刻畫一直在民間流傳。天津教案在全國引起震動,直隸、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先後爆發了反洋教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