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相(igneous facies)是指岩石特點與主岩體中的典型岩石有所不同的一個火成岩單元,即為形成時的地質環境及其對應的岩石和岩體特徵的總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成岩相
- 外文名:igneous facies
- 分類:侵入岩相與火山岩相
- 影響因素:岩漿的成分和粘度、所處深度等
- 侵入岩相:淺成相、中深成相、深成相
- 火山岩相:陸相、海相等
簡介,侵入岩相,淺成相,中深成相,深成相,火山岩相,陸相火山岩,海相火山岩,
簡介
火成岩相(igneous facies)表示火成岩由於形成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岩石和岩體的外貌特徵相互關係的綜合,可分為侵入岩相與火山岩相。
其中,侵入岩相(intrasive facies),可進一步分為淺成相(hypabyssal facies)、中深成相(meso-plutonic facies)和深成相(plutonic facies)。而火山岩相(volcanic facies)可進一步分為海相和陸相火山岩。
侵入岩相
岩體的侵位深度不同,就會影響到岩漿冷凝結晶的條件,所形成的岩石也有不同特徵。因此,按照侵入岩的侵位深度,可將侵入岩劃分為淺成相、中深成相和深成相三個相。其中,淺成相的岩石相當於淺成岩,中深成相和深成相的岩石屬於深成岩。
淺成相
岩體接觸變質較弱,有時有矽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蝕變,淺成相小型侵入體常與金屬礦產有關,尤其是隱爆角礫岩體,是很好的容礦岩體。
有些岩體由邊緣向中心可分為邊緣相、過渡相和中心相。
中深成相
岩石具中粒、中粗粒結構、似斑狀結構,岩體組成一般不均勻,礦物內部的結構狀態在緩慢冷卻過程中得到調整,如斜長石環帶不發育,石英為他形的低溫石英。
深成相
火山岩相
火山岩的特徵與火山噴發環境、火山的噴發方式、火山產物的堆積環境、火山碎屑物的搬運方式、火山岩在火山機構中的位置等密切相關。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火山岩的岩相。依據火山岩時產于海底還是陸上,可劃分為海相和陸相火山岩。
陸相火山岩
陸相熔岩成分變化大(基性-酸性岩皆有),常見紅色氧化頂,柱狀節理髮育。在陸相的河湖環境中,熔岩遇流水冷卻,也能形成枕狀熔岩。中性岩多為紫、紅、黑、灰色,中酸性多為淺黃色、淺黃白色,熔岩常發育紅頂綠底,氣孔、杏仁構造發育。
陸相火山岩與下伏地層常呈噴發不整合接觸,風化殼發育,與陸相動植物化石及陸相沉積岩共生。陸相火山碎屑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變化顯著,常見火山彈、火山泥球、熔結凝灰岩、泥流角礫岩,而在垂直方向上碎屑粒度一般無分選,無明顯的粒度變化,因而,不發育由於碎屑顆粒大小逐漸變化而顯示的粒序層理。
海相火山岩
海相熔岩成分變化小(以基性岩為主),常見枕狀構造,常見熔岩遇水淬碎形成的玻屑、岩屑等。基性火山岩多為藍、綠色,罕見的中酸性岩多為銀灰、灰白色,紅頂綠底構造不發育,氣孔或杏仁的含量變化大。水深較大的海相火山岩中不發育氣孔和杏仁構造。
海相火山岩與下伏地層間為整合接觸,風化殼不發育,與海相生物化石及海相沉積岩共生。海相火山碎屑岩在垂直方向上粒度分選明顯,粒序層理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