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火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面積:20平方千米
- 人口:14923人(2017)
自然資源,產業結構,新村建設,旅遊開發,基礎設施,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火峰鄉屬革命老根據地,境內有南部八景中的二景,琴台寺和夜月洞。現建有縣重點旅遊開發區火峰鄉公園,嘉陵江渠化工程之一的紅岩子電航工程就座落在火峰山腳下,電站壩帶橋,把元壩和縣城緊緊地連線在一起。火峰鄉地屬淺丘帶壩地形,東高南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7℃,年降雨量950毫米,土質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油菜、蔬菜、水果、生豬、禽蛋和淡水魚等。
火峰鄉地處城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南(部)洪(山)公路縱貫全境,與國道212線、省道成南公路相連,鄉內有琴貓公路、琴環公路、二化公路、大玄公路等鄉村公路,公路四通八達;火峰鄉位於嘉陵江黃金水道中段,可上至廣元、下達重慶,通江達海。全鄉實現了電話、電視社社通,全鄉開通程控電話250門,安裝閉路電視1800台。鄉場建有自來水廠2座,日可供水2000立方米。鄉有國小7所,教師90人,有教學班39個,其中,12個國中班,18個國小班和9個幼兒班,在校學生1670人,鄉場的衛生院有醫生16人,病床20張,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經省市驗收早已達標。鄉場有遊戲廳、錄像館、檯球、茶園等人民民眾娛樂場所。
產業結構
2004年,鄉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全面實施招商引資戰略,深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蔬菜、水果、養殖等火峰特色支柱產業,繼續穩定糧經作物種植面積3:7的比例,建成5個蔬菜基地村,發展無公害專業蔬菜地3000畝,大棚蔬菜200畝,年產鮮活蔬菜超過12000噸,產值逾1000萬元;6個水果生產基地村,果園地2100畝,椏柑、臍橙、紅橘、脆香甜柚、桃、李、葡萄、水蜜桃、枇杷、梨等優質果樹50萬株,年產水果600噸,年產值達300萬元。通過宣傳發動,政策鼓動,乾群帶動,龍頭牽動,內外聯動,狠抓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火峰二、三產業的發展。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970萬元,增長9.2%,財政收入125萬元,增長5%,糧食總產3742噸,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2541元,增加174元,增長8.3%。2004年,全鄉生豬出欄10400頭;栽植龍竹403畝;勞務輸出4500人,收入3200萬元。
新村建設
城隍埡新村建設是2004年火峰鄉新的亮點。2004年,城隍埡村“兩委”繼續以“科技興村、果業興村、基礎強村”為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全村成片栽植優質梨、枇杷、葡萄17萬餘株,人平栽植水果面積近1畝,投產330畝。新村推行“支部+協會”的產業發展模式,成立了果品技術協會,註冊了“城隍埡”牌果品商標。協會採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運作機制,在縣城黃金地段設立了城隍埡優質伏季水果直銷門市部,將“城隍埡”品牌水果推向市場,推進水果產業化發展,全村水果收入5千元以上的農戶有140戶,1萬元以上的有25戶,2萬元以上的有6戶;水果總產280噸,總收入130萬元,僅水果一項人平純收入達1000元以上。2004年,人均純收入3580元。在農民增收的基礎上,全村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改造田地360畝,修建環村柏油公路3.8公里,社道公路6.4公里,新修蓄水池22口,排灌渠3.5公里,整治山平塘6處,新增蓄水量3萬餘方,新建抗旱節水滴灌果園200畝。該村以“六個一”加“三配套”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生態家園建設模式大搞戶辦工程,新建、改建住房128戶;硬化院壩65戶、500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90口,改水、改廁、改廚193戶;新修入戶便民路3.5公里;家家戶戶吃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旅遊開發
火峰鄉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觀光旅遊業是火峰鄉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頭戲。其滿福壩是嘉陵江沖積壩,幅員5平方公里,涉及3個村,居住著3000多人。近幾年來,市、縣、鄉在此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千里嘉陵第一村”──滿福壩現代農業新村,它以“農家樂”的形式積極發展觀光農業,集休閒、娛樂、觀光、旅遊於一體,已成為城裡人遊樂的好去處。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公路縱貫全壩,直接縣城;沿途電站庫水,波光粼粼,一幢幢歐式別墅,鱗次櫛比;周圍的花卉園圃,奇花爭艷,異樹林立;“槐蔭”、“桂園”等花園,點綴其間。2004年,通過招商引資,引來業主開發鴨嘴灘、江心嶼,投資幾千萬元,正在修建以游泳、玩耍為主的遊樂中心;縣政府又引來業主,在此壩上征地180餘畝,投資3000多萬元,將建成現代逸老康樂中心;全市皮划艇水上訓練基地也落戶在鄉紅岩子庫區,滿福壩園區農戶藉機積極興辦農家樂達100家,年接待城鄉遊客達15萬人次,收入達300萬元。全鄉年招商引資項目6個,到位資金250萬元;新增土地流轉3戶,流轉土地340畝。
基礎設施
2004年,鄉黨委政府經過充分發動民眾、精心籌備,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了南洪公路改造工程建設,組建了工程指揮部、財務監督工程監理組,實行公開招投標,由中標單位南部縣八建築公司進行建設,經過四個月的緊張施工,於10月1日建成了四級柏油路5.1公里,並通過了工程驗收。進一步夯實了基礎設施。
2004年,鄉國小投資80多萬元,建起15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解決了寄宿學生住宿難的問題,進一步鞏固了“普九”教育成果,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率、普九教育率都達到了100%。全鄉計畫生育率、綜合節育等指標都在98%以上。鄉文廣中心自籌資金50萬元,實現了光纖電視村村通。縣電信公司又在全鄉架設通信電纜,安裝電話300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