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宮殿火神廟會
- 所屬地區:湖南長沙
- 遺產編號:Ⅷ-11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日期:2006
- 申報單位:長沙市
基本介紹,火宮殿,文化起源,文化發展,文化特色,獨特廟會,傳統民俗,薪火寶鼎,
基本介紹
文化遺產名稱:火宮殿火神廟會
遺產編號:Ⅷ-11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長沙市
遺產級別: 市
火宮殿
火宮殿就是乾元宮。"乾元宮"內含玄機。"乾元宮"諧音"錢圓工"。"員工",長沙話的意思是完工、完了的意思。"錢圓工"就是說錢被掏空用完了。舊時,火宮殿廟會十分著名,除說書、雜耍等民間廟會娛樂形式外,火神廟前並搭有幾溜食棚,將代表湖南最高水平的經典民間小吃香噴噴、辣爽爽、甜蜜蜜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所謂:"火宮殿樣樣有,飯菜小吃熱甜酒;油炸豆腐香噴噴,姊妹糰子數二姜;饊子麻花嘣嘣脆,豬血蹄花味道美;各式小吃嘗不完,樂得食客笑呵呵"。如此美味,再加上火神廟會喧囂熱鬧的消費氛圍,擁擠的人們當然心甘情願掏空口袋大快朵頤。如若哪位父母如鐵公雞般一毛不拔,想必他家小孩子會扯住他父母的褲腳大聲哀哭。"進門火宮殿,出門錢圓工"遂因此而成為極言火宮殿小吃味美的民間口碑。
文化起源
到了清道光3年,坡子街已是商鋪林立。鄉紳蔡世旺帶頭倡導集資擴建火宮殿,把原來的火宮殿規模擴大了幾倍。新建的火宮殿,以火神廟為中心分成前坪後院,新建了石牌坊、古戲台、財神廟、彌陀閣、普慈閣,形成占地16畝的一個大型廟宇群建築格局。每當早晨,火宮殿晨鐘敲響;午時,鐘鼓齊鳴;下午6時,擊鼓;火宮殿那悠揚的鐘鼓聲伴隨飄緲香菸,瀰漫著濃郁的火廟文化。文人雅士都愛來此喝茶聽戲。
自有火神廟以來,長沙古城對失火的民居、商家都有規定,即民家失火,都要來拜火神爺;商家失火還要請戲班唱三天大戲。有廟會、廟戲,便引來不少人趕廟會,看戲、聽書、看雜耍。火宮殿由於規模不斷擴大,它的廟產也不斷增多。在長沙郊外有田莊10餘處,田租曾達1600擔;長沙城內,特別是坡子街一帶,有房屋多棟,門面7個。據考證,清嘉慶23年(1818年)《善化縣誌》城圖和清同治10年(1871年)《長沙縣誌》省城圖均標註有長沙"火宮殿"或"乾元宮"。
文化發展
基於對火宮殿發展史的了解和對湖湘文化的分析再來看火宮殿文化的符號系統。火宮殿文化的核心就是"火宮殿"這三個字。可以說這三個字是湖湘飲食文化的代表,即其"符號"。它包含了南方對火神崇拜的楚巫文化,包含了湖南的地理文化,也包含著湖湘獨特的飲食文化。清末大書法家何紹基為火宮殿題寫了"火宮殿"的店名並撰寫了"象以虛成,具幾多世態人情,好向虛中求實;味於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從苦裡回甘"的楹聯,掛在戲台兩側。橫匾為"一曲薰風"。著名書法家、字聖、實業家黃自元為火宮殿書寫"乾元宮"三字。"乾元宮"取自《周易》"乾元亨利貞"之句。這塊牌坊一直保留到新中國建立,後由著名金石書畫家李立題重新寫了"火宮殿"店名。其筆法沉穩蒼勁,將火宮殿悠久的歷史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店名和標誌,它具備了一定的視覺衝擊力和表現力。
文化特色
獨特廟會
由火文化引發的火廟文化而孕育的火宮美食,形成了獨特的南方火文化現象,規模宏大的祭祀儀式,精彩紛呈的地方民俗藝術表演,香飄四溢的火宮美食,廟廓生煙、戲曲聲聲,處身其間恍若隔世。只要您去火宮殿細細品味一番,您就會享受到一座火廟、湖湘餐飲有機揉合那種無窮無盡的韻味。
傳統民俗
湘劇、花鼓戲、皮影戲、羅漢舞、蚌殼舞、扇子舞、威風鑼鼓匯集一堂,一個曲調,一種舞姿,仿佛在訴說一個個美妙的民間傳說,引起人們思緒連篇,就好像置身於舊時火宮殿廟會之中。
極早的救火會 陳列在火神廟裡的“火宮殿救火會”的救火車、火斧、火鉤等消防器材,讓不少“火宮殿救火會”的老救火隊員激動不已,沉浸在舊時火宮殿救火隊推著手搖的救火車,後面跟著近百人的擔水隊伍奔向火場的情景之中。但很少人知道,正是這個創建於晚清時期的“火宮殿救火會”,為長沙城的商家百姓減輕了火害之苦。
薪火寶鼎
擺放在火宮殿古牌坊前古香古色的“火宮薪火寶鼎”高1.3米,寬1.4米,能騰升1.5米高的“火焰”,每天夜晚光芒四射,蔚為壯觀。遊客免不了伸出一雙手,烤一烤這盆吉祥的“福火”,並攝影留念。一位來自上海的張姓客人介紹說,因外埠業務需要經常在大中城市跑,像這樣創意提升火文化品位的薪火寶鼎是第一次看到,妙極了。
著名的風味小吃 有位自名“洞庭歸客”的台胞重遊火宮殿在品嘗臭豆腐、姊妹米糰子時,追憶往年田漢在火宮殿小吃時的情景,情不自禁欣然提筆:油炸豆腐臭中香,有客追憶在台灣。青年田漢回湘日,姊妹糰子當早餐。火宮殿的小吃享譽國內外,真可以這樣說:小吃延續數百年,火宮烹藝有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