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防洪工程

灤河防洪工程

灤河流域上現有大型水庫4座,即廟宮、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水庫,已控制流域面積的的89%。

簡介,設計,

簡介

灤河流域上現有大型水庫4座,即廟宮、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水庫,已控制流域面積的的89%。1980年,潘家口水庫和大黑汀水庫開始蓄水運用,大大減輕了灤河下游的洪水威脅。配合灤河大堤工程,灤河下游設計防洪標準已達50年一遇(25000 m3/s)。
潘家口水庫位於河北省遷西縣城以北30km處的灤河幹流上,控制流域面積3.37萬km2,占灤河流域總面積的75%。其主要任務是供水,結合供水發電,兼顧防洪。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包括水庫大壩、下池樞紐、兩座副壩和壩後式水電站。主壩壩頂高程230.50m(大沽高程),保壩洪水位230.31m,正常蓄水位222.00m,最高蓄水位224.7m,汛限水位216.00m,發電死水位180.00m。水庫主壩按100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可能最大洪水作為保壩標準。
大黑汀水庫位於潘家口水庫下游30公里處,潘、大水庫之間有支流灑河匯入。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其主要作用是承接潘家口水庫的調節水量,抬高水位,同時攔蓄潘、大區間來水並結合供水發電。設計最高蓄水位、汛限水位均為133.00m,沒有防洪庫容,採用來多少泄多少的原則進行洪水調度。
桃林口水庫位於下游青龍河上,是一座集城鎮生活供水及工業、灌溉、發電、養殖於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沒有防洪任務。水庫於1992年10月開工,1997年汛後蓄水,1998年主體工程竣工。水庫大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設計

灤河防洪大堤始建於1951年,在灤河右岸自京山鐵路橋至樂亭縣黃口總計修築59km,1960年延長至樂亭縣南沙口,大堤長度達到67km。1962年灤河發生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防洪大堤多處漫溢決口,為擴大下遊行洪斷面,減輕上遊行洪壓力,汛後平毀了樂亭縣袁莊至南沙口段22km大堤,並對袁莊以上45km大堤進行了全面修復,同時在灤河左岸昌黎縣於莊子至王家樓修建了防洪大堤11.2km。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對灤河大堤又進行了加固處理。防洪大堤的設計洪水流量為25000m3/s,其中灤縣鐵路大橋至樂亭縣汀流河段採用34000 m3/s校核。
防洪大堤的行洪能力採用1997年實測的縱橫斷面圖驗算。主槽糙率取0.025,灘地糙率取0.04~0.06。以現有大堤堤頂高程推算行洪能力,右岸超高仍按原設計取1.50m、左岸超高取1.00m。
右岸防洪大堤30+000~45+000(汀流河至袁莊)段現狀行洪能力僅10000~15000 m3/s,0+000~6+000(鐵路橋至岩山渠首)及25+000~30+000(位於灤南縣境內)過流能力在20000~25000m3/s之間,其餘堤段過流能力在25000 m3/s以上。
左岸防洪大堤現狀行洪能力均在20000m3/s以上。
為減輕中小洪水對灤河行洪灘地村莊的威脅,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灤河下遊河道兩岸修築了防洪小埝121.2km,其中右岸自大李莊始並與防洪大堤相接,長度81.6km(含二灤河堤25.10km),左岸自王家樓至吳家鋪,長39.60km。防洪小埝採用5000m3/s設計,7000m3/s校核。防洪小埝建成後,歷經了1978、1979、1984、1994、1995年較大洪水,灤縣站洪峰流量分別為6760m3/s、9340m3/s、8850m3/s、8900m3/s和6100m3/s,在以上幾次洪水過程中防洪小埝均多處出現險情,某些堤段洪水位幾乎與堤頂持平,但經搶險均未造成大範圍決口漫溢,對保障當地民眾生產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防洪小埝的行洪能力採用1997年實測河道縱橫斷面推算,主槽糙率取0.025,灘地糙率取0.05。左右岸堤頂超高均按1.00m分析,右堤過流能力5000~7000 m3/s的堤段長10km,過流能力相當5000 m3/s的堤段長40km,過流能力不足5000 m3/s的堤段長6.5km。左堤過流能力5000~7000 m3/s的堤段長12km,其餘堤段過流能力相當5000 m3/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