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建設成果,技術難題,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06年7月,寧波市人民政府計畫建設五座跨餘姚江大橋;9月10日,灣頭大橋動工興建,時稱“城莊路跨餘姚江大橋”。
2007年3月1日,城莊路跨餘姚江大橋正式命名為“灣頭大橋”。
2008年3月,灣頭大橋進行主橋上部鋼結構安裝工程;7月25日,灣頭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
2009年5月,灣頭大橋完成主體建設工程;10月1日,灣頭大橋工程竣工;10月29日,灣頭大橋通車運營。
橋樑位置
灣頭大橋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姚江新三江口附近,同時也位於三江六岸文化長廊的的北部核心地區;該橋南起大閘北路與戚家耷路交匯十字路口,上跨姚江水道,北至麗江東路交匯口;途經該橋路段為大閘北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灣頭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南北引橋、拱圈、拱肋及其各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 設計特點
灣頭大橋主橋為三跨連續下承式鋼桁架拱橋,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主墩基礎為高樁承台,墩柱為上小下大的矩形實體墩,墩頂設定支座墊石。主橋拱肋採用兩個相平行的鋼桁架拱肋,兩片拱肋之間用風撐連線;桁架拱由上、下弦桿和腹桿組成,上下弦桿為箱形斷面,腹桿為工字形斷面。疊合梁主梁採用雙主梁形式。拱肋由兩片桁架和六道風撐組成,風撐採用口字型形式,其桿件採用工字型斷面。橋面結構由鋼系梁、鋼橫樑、人行道挑梁、鋼小縱梁和鋼筋混凝土橋面板組成。主橋吊桿採用平行鋼絲冷鑄錨拉索,邊吊桿採用PES7-127吊桿,中吊桿採用PES7-109吊桿。固定端布置在拱肋下弦桿的廈門,張拉端布置在鋼系梁內;主橋水平拉桿選用平行鋼絲冷鑄錨拉索,每片拱肋布置兩根PES7-313的拉索。
設計參數
灣頭大橋全長832.84米,主橋全長276米,採用(48+180+48)米跨徑布置,橋寬43.6米;南岸引橋長度332.42米,標準橋寬31.5米,北岸引橋寬224.42米,標準橋寬39.0米。主橋拱肋矢跨比為1/5。疊合梁主梁全寬43.6米,主梁單吊桿間距9.0米;全橋中跨布置2x17根吊桿,間距為9.0米。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主幹道 |
設計速度 | 5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近期:雙向六車道,遠期:雙向六車道(預留) |
荷載標準 | 汽車:城-A級;公路-Ⅰ級;人群:4.0千牛/平方米 |
設計風速 | 31.3米/秒 |
通航水位 | 最高:1.13米(黃海高程) |
通航標準 | IV級,500噸貨船;淨空:7米,淨寬:60米,雙向通航 |
抗震等級 | 基本烈度6級,按7級設防 |
環境類別 | Ⅰ級 |
參考資料: |
運營情況
- 票價票制
2009年10月29日,灣頭大橋通車運營,全橋路段不實施收費制度,免費通行。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灣頭大橋作為三跨連續下承式鋼桁架拱橋,主要有以下關鍵設計技術:
1、中跨主梁與桁架拱下弦腳結合處的處理。2、中跨鋼主梁是否承受部分拱橋的水平拉力。3、鋼結構節段間連線是採用栓接還是焊接。4、鋼桁架採用何種布置形式。5、風撐結構形式及其布置。6、主梁採用鋼樑方案還是疊合梁方案。7、拱腳結合部節點設計。8、邊跨尾段及水平拉索錨固。9、主橋抗震設計。10、施工過程中,施工順序對結構內力應力的影響。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 所獲榮譽 |
寧波灣頭大橋 | 2007年“全國優秀焊接工程一等獎” |
參考資料: |
文化特色
截至2010年11月,灣頭大橋在主橋拱腳處設定觀景平台,方便旅客及來往市民在該橋上欣賞姚江之景。
價值意義
灣頭大橋的通車,使其南北兩岸連成一片,形成一個新的景觀帶,為“天水家園”、“天合家園”、“水尚闌珊”、“長島花園”等住宅區居民休閒、娛樂增添了新去處。(《寧波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