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較少見,也稱為慢性肉芽腫性空回腸炎、慢性特發性潰瘍性小腸炎。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約為3:1。腹瀉、腹痛、吸收不良和蛋白質丟失性腸病為常見表現。常見併發症有腸穿孔消化道出血,較少並發腸梗阻。本病之潰瘍皆為多發,最多見累及空腸,其次為迴腸,偶有發生於十二指腸、胃或結腸者。潰瘍大小不等,文獻報導直徑在0.1~5厘米之間,一般較深,達到肌層,故易引起穿孔或漿膜面瘢痕攣縮。

基本介紹

  • 別稱:慢性肉芽腫性空迴腸炎、慢性特發性潰瘍性小腸炎
  • 就診科室:外科
  • 多發群體:50~60歲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迴腸
  • 常見症狀:腹瀉、腹痛、消化不良和蛋白質丟失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病因不明,常見於乳糜瀉患者,可能與麥膠或其他某些抗原物質刺激機體T淋巴細胞而致的免疫反應有關。也有些患者同時患淋巴瘤和腸道腺瘤,但這些疾病是否為本病病因,有待進一步證實。

臨床表現

本病見於成年人,尤其是50~60歲年齡組多見。起病隱匿,病程較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消化不良和蛋白質丟失性腸病。主要併發症有消化道出血腸穿孔腸梗阻

檢查

近年來,隨著膠囊內鏡和小腸鏡的臨床套用,為此類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特別是小腸鏡,除常規檢查外還可進行黏膜活檢,為本病診斷提供病理依據。膠囊內鏡由於無痛苦,一般可作為初步篩查。X線小腸鋇劑造影檢查發現小腸多發潰瘍也有助於診斷。

診斷

本病診斷較難。臨床上對不明原因腹瀉者排除常見病後,應懷疑本病,內鏡檢查發現符合前述潰瘍特徵者,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由志賀菌屬引起,腹瀉以膿血或黏液狀便較常見,量少,並常有里急後重,多有寒熱。糞便鏡檢可發現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
2.病毒性腹瀉
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其特點是高度傳染性。輪狀病毒、小圓病毒等感染早期有嘔吐,相繼腹瀉,多呈水樣便並有黏液,多發生在秋冬季。除消化道症狀外,常有呼吸道症狀,咽炎。用血清學及病毒分離進一步鑑別。
3.空腸彎曲菌性腸炎
空腸彎曲菌引起輕症與病毒性腸炎相似,大便呈稀水樣、或帶黏液,重症患者有膿血便,似菌痢,多在1周恢復。兒童患者常有腹絞痛,高熱時可發生驚厥。發病多與接觸家禽、家畜或飲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關。暗視野鏡檢可發現射箭樣活潑動力的彎曲菌,細菌培養進一步診斷。

併發症

便血是本病的併發症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
2.腸狹窄及腸梗阻
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見於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鑑別良惡性。
多發生於左半結腸,皮質激素的套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危險因素。

治療

本病尚無滿意的藥物治療方案。
僅部分患者可能對無麥膠飲食有效,多數學者仍建議所有的本病患者均應進無麥膠飲食。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能有一定療效,但遠期療效尚待評價。對並發腸穿孔或大出血內科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
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鹼失衡。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