瀫水

瀫水

瀫水,流經龍游湯溪,匯入蘭江,是衢州的母親河。它上承徽州文化,下接金華八婺,孕育出別具特色的三衢文化。

古籍中又常常將其寫成“縠水”、“縠江”或“縠溪”,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是如此:“浙江又東北流至錢塘縣,縠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縣,縣是越之西鄙,姑蔑之地也。秦以為縣,王莽之末理也。吳寶鼎中,分會稽立,隸東陽郡。……縠水又東入錢塘縣,而左入浙江。故《地理志》曰:縠水自太末東北至錢塘入浙江是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瀫水
  • 別名:縠江、縠溪 
  • 地理位置: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 
形成變遷,所獲榮譽,

形成變遷

1989年3月,由湖鎮鎮發起,組織衢江沿岸的蘭谿市游埠鎮、婺城區羅埠鎮聯合輪迴作東舉辦文藝演出活動,以“瀫水”命名,稱為“瀫水之春”。演出每三年一屆,至今已舉辦不下十屆,“瀫水”衢江舊名也隨之深入到普通百姓之中。同時,也引起了好事者們對衢江的追溯。
瀫水
瀫水
“瀫水”之名,始於何時不詳,《漢書·地理志》中有“大末,縠水東北至錢塘入江”的記載。“瀫水”得名於“水之波紋”,北宋樂史的地理志《太平寰宇記》中有“縠江。《輿地誌》云:‘其水波瀨交錯,狀如羅縠之文,因以為名。’”的記載。當然,樂史也是引用《輿地誌》之說。《輿地誌》是南朝時江蘇吳縣人顧野王所編,後人評價說《輿地誌》是集地誌之大成,代表了南朝地名學發展的最高水平,故被後人廣泛引用。《大明一統志》對瀫水,在引用《漢志》時還附上宋汪佖的詩加以佐證。“縠溪,在龍游縣北五里。《漢志》太末縣有縠水,唐置縠州以此。宋汪鉍詩:‘波紋端與縠紋同,正倚闌乾想像中。更被輕舟橫截去,斜陽染出半江紅。’”因此,瀫水得名於水波紋是沒有異議的。
瀫水
瀫水
瀫水具體為哪一段,古籍中的記載還是比較明確的,如《方輿勝覽》有“縠溪,出西安,合江山、常山之水。”和“蘭溪,在縣南七里,一名瀫水。出於衢,會於婺。二水類羅紋,岸多蘭茝,故名”的記載。《方輿勝覽》基本界定了“瀫水”為匯合江山水、常山水後至匯合婺江前這一河段。而表述更為明確的當然要屬《錢塘江志》了,1998年4月方誌出版社出版的《錢塘江志》載:常山港至衢縣西南郊雙港口,右匯江山港後稱衢江(古名瀔水、信安江,又名西溪,唐初於信安置衢州後始稱衢江)。衢江沿東北東方向下泄,接納了眾多支流,為羽狀水系,其中較大的有右岸的烏溪江、靈山港,左岸的銅山源、芝溪、塔石溪,至蘭谿市南郊的馬公灘,右納金華江後稱蘭江。”
《錢塘江志》不僅清晰地記載了瀫水的具體河段,而且也註明了瀫水改稱衢江的大體時間,即唐初置衢州時。那么唐初到底是哪一年呢?“衢州,本婺州地,大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分置衢州。”唐杜佑撰《通典》和宋末馬端臨撰之《通考》均有這樣的記載。武德是唐高祖李淵的年號,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瀫水”改“衢江”最早也為其時。雖然衢江還有信安江、西溪等名號,但其溪流所貫穿之範圍和歷史悠久程度都遠不及瀫水與衢江。所以,不再浪費筆墨。
瀫水
瀫水
進入新時代後,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驅使下,母親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以水置業、用水塑景、靠水興城,成為城鎮建設和發展重要舉措。2011年始,衢州以烏引工程、塔底水利樞紐工程等為依託,完成堤防改造,綠化景觀提升,將衢江打造成一段美輪美奐的人工湖泊,並附以“春季櫻花浪漫,秋季黃金水岸”的城市濱水長廊。為人們提供了集水文化,古城文化,三江口景觀、生態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場所,被稱為“信安湖”。近聞,龍游縣人民政府也已完成規劃設計,著手在衢江上大做“龍游湖”文章。我們將以“兩江【衢江、靈山江】兩山【鳳凰山、雞鳴山】兩灘【船廠沙洲、張家埠沙洲】”為核心資源,變衢江“龍游段”為“龍游湖”,以小溪灘、紅船豆樞紐為主體邊界,包含靈山江城區段,縫合原割裂的城市板塊和鄉(鎮)村,實現空間景觀的系統重塑。泛龍游湖面積達50平方公里,包含中央湖區、前湖和後湖。以四個島為核心景點的大小湖群構成序列,組織龍游縣城的組團與核心資源,形成包含四個島嶼的三大湖區,柔化環湖自然界面,形成可漫遊的中心公園體系;圍繞島鏈、湖面、大小湖群、靈山江、匯聚創新要素,定義未來創新活力點。

所獲榮譽

2023年4月,浙江省林業局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觀鳥勝地”名單,龍游瀫上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