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油氈瓦是石油瀝青防水卷材的變形產品。這類產品在中國的套用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並於1992年頒布了該產品的第一個行業標準——JC?T 503-92《油氈瓦》。近兩年,有的外國公司在中國推銷這類產品時,將瀝青油氈瓦定名為所謂“多彩玻纖瓦”,而將中國標準中對油氈瓦的命名稱為“俗稱”。試問,中國行業標準對瀝青油氈瓦的命名什麼時候變成俗稱了呢?這就不能不將瀝青油氈瓦的名字正一下了?否則“瀝青油氈瓦”可能會像“SBS、APP改性瀝青油氈”一樣成為一個模糊的概念,從而對今後的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
相關產品
與瀝青油氈瓦相關的產品有:1)瀝青瓦(bituminous tile)。瀝青瓦在我國已使用了幾十年,並無標準。其製作與使用類似水泥玻纖瓦,只是以瀝青作粘結劑。可以釘、鋸,使用方便。但來因瀝青油氈瓦的崛起,其套用範圍漸小,而且由於瓦的厚度幾乎達 1cm,雖用玻纖及木屑等作加強填充,亦感成本過高。2)玻璃纖維瓦?glass fiber reinforced tile 。這是一大類產品,包括玻纖增強的玻璃鋼瓦和玻纖增強的水泥瓦、菱苦土瓦。玻纖增強的玻璃鋼瓦以玻纖作增強層,外塗以環氧或聚酯樹脂,常見的遮陽蓬大多以此為材料。玻纖增強水泥瓦(或菱苦土瓦)以耐鹼玻璃纖維作增強層,外部以水泥砂漿(或菱苦土)塗覆。這類材料又稱作玻纖增強水泥(GRC)製品,除作水泥瓦外,還有其它製品,如浴缸、門窗等。水泥瓦和上述瀝青瓦類似,是一種尺寸較大的剛性波型瓦,其長度和寬度一般都超過1 m。3)瀝青油氈瓦(asphalt roofing shingle)。這是一類以玻纖等材料為胎基作增強層、按瀝青防水卷材生產方式生產後裁割成一定形狀的片狀材料。這類材料其實是柔性的,不同於前兩種產品,稱它為瓦實際上是借用的名詞,故其英文名稱不用tile而用shingle以示區別。這種瓦是由玻璃纖維作增強胎基,以氧化瀝青或改性瀝青作塗蓋材料,上表面用各種粗顆粒彩砂作撒布料製作而成,以搭接方式鋪在屋面上,可以釘,可以粘,每m屋面防水層質量為11 kg(如果再輕,則瀝青厚度不夠,可能降低防水效果)?比粘土瓦防水層的45 kg?m顯然輕多了。因此,瀝青油氈瓦對屋面結構層的承重要求較低,施工也更加容易。正因為如此,歐美許多公司都生產和推銷這種產品,如歐洲的SOPREMA公司和BARDOLINE公司,美國的OWENS & CORNINGS公司等,在此產品的生產和套用上都有成功的經驗。
技術標準
對當前瀝青油氈瓦套用中一些問題的思考。1. 按標準規定,該產品至少在2.8 mm以上的厚度方可算合格,但市面上有不足2.8mm厚的產品在流通。不足2.8mm厚的產品粗砂粒壓入深度太深,就可能接觸甚至傷及玻纖層,使油氈瓦不能防水。此外,這類瓦即使砂粒粘結牢固,但其可溶物含量太少,造成防水耐久性下降。2 產品質量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夠。無新標準時,無論是進口產品或本地產品均應執行JC/T 503-92標準,該標準是一種最低的推薦性的限制,但施工方、設計方、甲方及監理均未引起重視,有未達到標準的產品流入市場,可能會造成“平改坡”中的隱患。
我國頒布的GB/T 18378-2001《防水瀝青與防水卷材術語》國家標準第3.30條對“瀝青油氈瓦”概念已予以正名。該條術語採用“瀝青油氈瓦”為名,此為全稱。通常也有將其簡稱為“油氈瓦”的,不會引起誤解,因為我國的油氈都是以瀝青為塗蓋料的。不過,應在正式的書面檔案上,如標準、設計說明、訂貨契約、專利檔案等,使用其全稱,以免誤解。將完成的“油氈瓦”國家標準,也建議其使用全稱, 以與GB/T18378-2001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