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和瀝青混合料

瀝青和瀝青混合料

基本介紹

  • 書名:瀝青和瀝青混合料
  •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 頁數:290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交通出版社
  • 作者:郝培文 張肖寧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4076787, 71140767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瀝青和瀝青混合料》:研究生教學用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石油瀝青概況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2 石油瀝青與職業安全保障
1.3 石油瀝青的用途
1.4 有關石油瀝青的名詞術語
1.5 石油瀝青儲存與運輸
第2章 石油瀝青的生產工藝
2.1 原油分類及瀝青資源
2.2 蒸餾工藝
2.3 氧化工藝
2.4 溶劑脫瀝青工藝
2.5 調和法生產瀝青工藝
第3章 石油瀝青的性質
3.1 石油瀝青的物理性質
3.2 石油瀝青組成結構
3.3 石油瀝青的流變性質
3.4 石油瀝青的溫度敏感性
3.5 石油瀝青耐久性
3.6 石油瀝青的安全性
第4章 石油瀝青的技術標準與評價方法
4.1 道路石油瀝青的技術要求
4.2 液體石油瀝青的技術要求
4.3 煤瀝青的技術要求
第5章 乳化瀝青
5.1 乳化瀝青組成材料
5.2 乳化瀝青形成的機理
5.3 乳化瀝青的製備
5.4 乳化瀝青分裂機理
5.5 乳化瀝青技術指標
5.6 改性乳化瀝青
第6章 改性瀝青
6.1 影響改性瀝青性能的因素
6.2 常用道路瀝青改性劑
6.3 改性瀝青的技術標準
6.4 改性瀝青工藝
6.5 改性瀝青的套用
第7章 礦料
7.1 岩石分類及集料的生產
7.2 集料的礦物成分與化學特性
7.3 集料的物理性質
第8章 瀝青混合料組成設計方法
8.1 瀝青混合料組成設計的目的與內容
8.2 礦料級配理論
8.3 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
8.4 Superpave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
8.5 礦料級配的Bailey設計法
第9章 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
9.1 概述
9.2 車轍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
9.3 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評價方法
9.4 瀝青混合料車轍預估
9.5 瀝青混合料車轍的防治措施
第10章 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性能
10.1 概述
10.2 瀝青混合料低溫開裂機理
10.3 瀝青混合料低溫開裂影響因素
10.4 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能的測試系統和試驗方法
10.5 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能試驗方法評價
10.6 瀝青路面低溫開裂預估
10.7 瀝青混合料路面低溫縮裂的防治
第11章 瀝青混合料的水穩定性
11.1 瀝青與石料之間的作用
11.2 瀝青混合料的黏附一剝落理論
11.3 瀝青混合料水穩定性評價指標與評定方法
11.4 瀝青路面水損壞的影響因素及防治對策
第12章 瀝青混合料動態特性及疲勞性能
12.1 概述
12.2 瀝青混合料的動態特性
12.3 瀝青混合料疲勞力學模型
12.4 影響瀝青路面疲勞壽命的因素
12.5 瀝青混合料的疲勞試驗方法
12.6 瀝青路面疲勞壽命預估
第13章 瀝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
13.1 概述
13.2 瀝青的老化動力學
13.3 瀝青混合料老化試驗方法與評價
13.4 瀝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
13.5 瀝青混合料的老化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序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科技對於經濟成長的作用日益顯著,教育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日益重要。進入新世紀,面對國際國內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出現的新特點,我國的高等教育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等教育的發展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時期。其一,加入WTO,中國經濟已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之中,國家間的競爭更趨激烈,競爭的焦點已更多地體現在高素質人才的競爭上,因此,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是全球化條件下的綜合競爭。其二,我國正處在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將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擴大,改革與實踐必將提出許多過去不曾遇到的新問題,高等教育面臨加速改革以適應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面對這樣的形勢與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擴大高等教育規模,著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與質量。這是為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採取的極其重大的戰略步驟,同時,也是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基礎性的保證。
為適應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早在1998年7月,教育部就對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第四次全面修訂。在新的專業目錄中,土木工程專業擴大了涵蓋面,原先的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等專業均納入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是為滿足培養“寬口徑”複合型人才的要求,對原有相關專業本科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一調整是著眼於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需要而進行的,面對新的變化,要求我們對人才的培養規格、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內容都應作出適時調整,以適應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