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俗風情錄》是先開金創作的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21年11月,為“瀘州全書”書系(第三批)書目。
此書記錄了家鄉兒歌(童謠)、童趣、故鄉土話、單方草藥、古老傳說、民風民俗以及各種工匠、傳統農活、民間文化藝術和鄉間小吃等,記載了半個多世紀前川南瀘州的農村生活。該書是一本地方傳統文化的歷史記錄,弘揚了瀘州的民俗風情,也批判了其中的糟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瀘州民俗風情錄
- 作者:先開金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紀實文學
- 首版時間:2021年
- 字數:290千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 瀘州報恩塔
南宋紹興年間,瀘州安撫使馮楫,在其一輪做大生,大宴賓客。這時,門外來了一群要飯的的叫花子,其中有一位被欺負的瞎子老太婆,坐在門外傷傷心心地哭泣。邊哭邊訴說:“如果是我的兒在,也是今天滿六十了,那我今天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馮楫在裡面聽到門外鬧嚷嚷的,便問發生了什麼事?馮楫聽了,吩咐把這位老太婆請進來。老太婆說兒子身上胎記。馮輯尚未聽完, 便已淚水長流,雙膝跪地,叩頭稱母。原來由於戰亂,幼年母子失散分離。
母子相認後,馮楫立即令家人給母親沐浴更衣,梳妝打扮。自己焚香點燭,祭拜天地和祖宗,為了報答母親的大恩大德,馮楫除了終生奉養老人外,還在城內治平寺修建了一座巍峨壯觀的佛塔,並取名為報恩塔。
- 斗蟲蟲
這是幼兒玩耍的遊戲,也是對幼兒手、眼、腦的綜合訓練。在大人或大娃兒的指導下,將其左手食指尖與右手食指尖對碰。邊碰邊念“斗蟲蟲,咬手手,咕嘰咕嘰飛……”。當念到“咕嘰咕嘰飛”時,將兩個食指相互圍著旋繞幾圈後往兩邊分開,象兩個張開的翅膀一樣。如此反覆不斷地進行下去。
- 擠爆油渣兒
這既可以叫遊戲,也可以說是冬天互相取暖的行為。一群小頑童靠著牆壁站成一排。大家喊著號子,兩邊用力往中間擠。中間被擠爆出來的人,又排到兩邊的最後去參加往中間擠。就這樣反覆進行,直到大家都擠熱擠累了才停止,只圖好玩,無所謂輸贏。
作品目錄
難忘的兒歌 | 歡樂的童趣 | 傳統的習俗 | 親切的鄉音 | 古代的傳說 |
創作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作者就對瀘州農業和農村工作很熟悉。熱愛家鄉,從小在家鄉耳聞目睹之事、兒歌童謠、傳說故事、笑話玩笑以至風俗習慣等等,都記得牢,能巧妙發揮。在工作中,和同事們一起翻山越嶺、走村串戶,一路詼諧,讓大家忘記饑渴、忘記勞累,激勵大家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緊張的工作,被人稱為“田坎文學總編輯”。這些故事中,有讓人了解地方歷史知識、啟迪智慧、傳揚民族精神;有瀘州民間小吃,至今還受到人們的喜愛。
退休後的作者將這些故事寫出來出版。
作品鑑賞
一滴水反映江河大海,一片葉,知曉季節森林。《瀘州民俗風情錄》一書,雖寫的是瀘州地方的東西,但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大廈的一塊磚、一片瓦。增長一份傳統文化的知識,就可以增長一份讀者對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感情和熱愛,讓讀者深感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
《瀘州民俗風情錄》仿佛是瀘州民間文化的百科全書。讀到“爬山豆,葉葉長,爬來爬去望我娘”的兒歌,就能感受到一個缺糧少吃的家庭里父女、母女和兄妹之間的親情。讀過犁田、車水、栽秧、打穀等三十多種農活,就深知舊時代農民躬耕田畝的萬般艱辛。讀了吃新先敬菩薩先餵狗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會為舊時代人們懂得敬畏、懂得感恩的樸素品質而感嘆。二十四個望娘灘的故事,說一個青年在狂風暴雨、雷鳴電閃中變成了一條小龍,順著波濤洶湧的江水漂走,母親二十四次呼喚兒子的名字,兒子二十四次回頭遙望母親的身影,這就形成了二十四個險灘容。
作品影響
2021年,《瀘州民俗風情錄》入選“瀘州全書”書系(第三批)書目。
作品評價
《瀘州民俗風情錄》是一本地方傳統文化的歷史記錄。雖然是用記事方式、回憶手法寫出來的,但讀起來並不枯燥。帶來了兒時的快樂,重溫了那些使自己接觸到的初步的生活知識和社會知識,讓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踏出成長的第一步。(瀘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楊正康評)
閱讀《瀘州民俗風情錄》,人文情懷又流淌在字裡行間。這是一部瀘州人的社會生活史,是一本瀘州民間文化的百科全書。(瀘州日報社原社長、總編輯 章明 評)
出版信息
2021年,《瀘州民俗風情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參考資料 |
---|---|---|---|---|
《瀘州民俗風錄》 | 2021年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978-7-220-12575-1 |
作者簡介
先開金,1947年生,男,瀘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熟悉,對農民民眾有感情,在日常工作中,善用典故激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