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總體方案

《瀘州市“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總體方案》已經瀘州市九屆人民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3月14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州市“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總體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14日
  • 發布單位: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協同推進敘永縣、古藺縣(以下統稱“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打造服務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特色發展帶,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一乾多支”發展戰略和市委“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優勢優先、特色發展,重點突破、分類推進,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以最具發展優勢的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基礎設施和人才資源為保障,以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為突破,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重點,建設以“四渡赤水”為重點的紅色文化傳承帶、以優質醬酒為重點的特色產業發展帶、以山地避暑康養為重點的生態價值實現旅居帶,把“南翼”地區特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建成烏蒙山片區踐行“兩山”理論先行區、鄉村振興樣板區、協同發展示範區。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南翼”地區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建成,紅色文化優勢、醬酒產區優勢、生態資源優勢充分彰顯,“四渡赤水”紅色文化品牌、千億醬酒特色產業品牌、“生態康養”休閒旅居品牌穩步提升。到“十四五”末,“南翼”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0億元以上。
到2035年,全面建成紅色文化傳承帶、醬酒產業發展帶、生態康養旅居帶、清潔能源綠色建材供給地、特色林果產業集聚地、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體系,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有效轉化。
三、工作原則
(一)堅持規劃統領、區域協同。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為統領,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以專項規劃為支撐,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統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布局,推動“南翼”地區一體化發展,與“一體”和“東翼”聯動發展,與雲貴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
(二)堅持優勢優先、重點突破。充分利用“南翼”地區豐富的紅色資源、良好的生態本底、獨特的氣候條件、特殊的政策優勢(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脫貧地區),著力發展最具特色的產業,培育最具活力的企業,打造優勢凸顯、特色鮮明的區域特色產業帶。
(三)堅持綠色發展、“雙碳”引領。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全面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和國省市“雙碳目標”行動方案,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深化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著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為經濟價值。
(四)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紮實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營城創新、制度創新,探索構建川滇黔毗鄰地區南向開放合作產業功能平台,促進醬酒產業、文旅產業和生態農業跨區域協同發展,全面增強“南翼”地區創新力、競爭力、服務力、聚合力。深化浙川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用好用活對口幫扶政策,推動“南翼”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五)堅持交通先行、人才支撐。聚焦“內暢”形成內部交通大循環,聚焦“外聯”構築對外開放大通道,加快構建聯結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的立體交通網路,破解交通瓶頸。積極探索邊遠山區各類人才培育、招引、使用和管理新機制,促進人力資源要素向“南翼”地區聚集,破解人才困境。
四、重點任務
(一)大力實施“紅色+”融合發展,建設以“四渡赤水”為重點的紅色文化傳承帶。
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抓手,以“四渡赤水”紅色文化為核心載體,大力推動“紅色+”融合發展,打造全國紅色旅遊經典目的地。“十四五”末,力爭基本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瀘州段建設,“四渡赤水”紅色文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通過省級資源評估,紅色旅遊接待人數每年達400萬人次。
1.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2022年編制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瀘州段建設保護規劃》《“重走長征路”瀘州市紅色旅遊交通運輸實施方案》,建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瀘州段建設管理體系。2023年完成瀘州“四渡赤水”紅色文化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打造。開展中央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川滇黔工農紅軍游擊隊等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遺址遺蹟發掘,加強革命文物徵集收集,推進太平、石廂子等“四渡赤水”紅色文化資源保護修繕,實施一批館藏革命文物保護重點項目。(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黨研室,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退役軍人局,敘永縣、古藺縣)
2.強化“紅色”文化傳承弘揚。推進“四渡赤水”紅色文化傳承展示,加快太平二郎重點展示園、紅軍長征過石廂子展示園建設,2022年啟動核心區項目建設。打造紅色三鎮—太平、二郎、石廂子,推進“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改擴建,建成太平—二郎長征歷史步道,打造紅色歷史場景,打響“紅色三鎮”“雞鳴三省”品牌。打造一台劇—“四渡赤水出奇兵”,實景演繹呈現“四渡赤水”戰役場景。打造一條線—“四渡赤水”紅色文旅環線,有機串聯紅色旅遊景區景點,推動共享貴州、雲南紅色資源,共建紅色文旅生態圈。打造一堂課—“四渡赤水”歷史文化課,加強紅色文化研究闡釋和宣傳推廣,全方位植入學校教育、幹部培訓中,培養紅色宣傳員,講好紅色故事。提前策劃“四渡赤水”9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黨研室、市委黨校,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退役軍人局,敘永縣、古藺縣)
3.促進“紅色+”深度融合。深化“紅色+旅遊”,完善紅色旅遊景區(點)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實施長征歷史步道、魅力古鎮等重點項目,開發一批沉浸式、互動式新產品,打造紅色演藝、體育賽事等多種業態。深化“紅色+醬酒”,深入挖掘二郎鎮、太平鎮、茅溪鎮等知名醬酒產區和“四渡赤水”資源優勢,推動醬酒產業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結合。深化“紅色+教育”,協同推進長征幹部學院分校區和石廂子會議教學點建設,加快建成“四渡赤水”分院古藺、敘永兩個校區,打造全國紅色教育實踐基地。深化“紅色+歷史文化”,深度挖掘瀘州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打造紅色歷史文化旅遊品牌。深化“紅色+生態”,結合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雞鳴三省”大峽谷景區,促進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相互融合。(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研室、市委黨校,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局、市鄉村振興局、市酒業發展局,敘永縣、古藺縣)
(二)加快發展千億醬酒產業,建設赤水河谷優質醬酒產業發展帶。
搶抓國家白酒產業政策調整機遇,推動“醬酒釀造在古藺、配套在敘永等地”,加快建設赤水河左岸世界級優質醬酒集群。“十四五”末,力爭實現千億產值、百億稅收。
1.最佳化醬酒產業布局。統籌完善“南翼”地區醬酒產業規劃布局,科學謀劃生成一批酒類重大項目,鞏固擴大優質醬酒產能,力爭到2025年新增醬酒年產能20萬噸。加快赤水河沿線左岸重大醬酒項目規劃建設,重點推動郎酒釀酒工程技改項目、古藺茅溪醬酒九壩項目、仙潭技改項目等,支持二郎—太平—永樂組團、茅溪醬酒組團(古藺醬香酒谷園區)、赤水—石廂子—觀興—水潦組團特色發展,積極爭創國省級優質白酒示範園區。支持敘永縣依託豐富的石英砂、竹漿紙資源,規劃建設“一園一核兩區”,建設世界級優質醬酒核心區的配套功能區。(牽頭單位:市酒業發展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經濟合作外事局、市林業竹業局,敘永縣、古藺縣)
2.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抓大、扶中、推小”梯次發展,支持以郎酒為龍頭的醬酒企業創新發展、上市發展,成為300—500億級企業;積極培育“小金花”仙潭、“小巨人”川酒、金美、沈酒等成為20—50億級企業;加強酒類生產加工小作坊規範管理,支持個轉企及企業升規入統,大力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形成更具規模經濟和集約發展的“中國醬酒之鄉”。2022年,培育150億級企業1家,10—20億級企業1家。(牽頭單位:市酒業發展局,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市場監管局,敘永縣、古藺縣)
3.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原糧種植、醬酒釀造、質量管理、品牌塑造、市場行銷、文化旅遊等全產業鏈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醬酒生態圈。統籌推進醬酒延鏈補鏈強鏈,支持古藺高標準建設30萬畝釀酒糯紅高粱基地,支持敘永縣發展洞藏、包材、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支持酒旅融合發展,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溶洞資源等,打造“白酒+康養休閒、白酒+體驗觀光”等精品旅遊線路。支持酒鎮酒莊建設,打造郎酒“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世界級白酒莊園,支持“中國沈酒莊園5A”景區創建。支持酒類生產企業綠色化、智慧型化改造,推進酒類生產企業廢水集中排放處理,打造白酒綠色循環低碳產業鏈條。(牽頭單位:市酒業發展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敘永縣、古藺縣)
(三)全面促進生態資源價值轉換,建設以山地避暑康養為重點的生態價值實現旅居帶。
發揮烏蒙山海拔、氣溫、自然景觀等優勢,大力發展生態康養旅遊產業,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山地避暑康養優選地。“十四五”末,力爭建成3個山地康養基地、5條山地康養旅遊路線、6個特色康養小鎮,康養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1.最佳化規劃布局。編制以山地康養為特色的《瀘州市山地避暑度假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以紅色旅遊鄉村振興示範路為串點連線,形成以“水尾—黃荊”“分水—摩尼—雙沙”為“兩核”,以羅漢林、丹山玉皇觀、郎酒莊園、茅溪醉心谷、雙沙畫裡鄉村、觀文千鳥湖為“多點”,構建“兩核”“多點”連線全域康養格局。(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林業竹業局,敘永縣、古藺縣)
2.提升醫養結合。強化醫療服務保障,加快“南翼”地區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均衡布局,實施敘永縣、古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創三甲”等醫療衛生重點項目,打造11個縣域醫療次中心(敘永縣5個、古藺縣6個),2022年建成4個(敘永縣、古藺縣各2個),啟動2個(敘永縣、古藺縣各1個)。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組建醫療養老聯合體,推動鄉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發展,啟動敘永縣分水區域養老中心、古藺縣黃荊醫養結合中心衛生院等項目,力爭2025年,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科達85%。合理布局建設醫療急救分中心或急救站點,加強風景旅遊景區、康養線路急診急救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醫保局,敘永縣、古藺縣)
3.創新康養模式。統籌文旅、農業、運動、中醫藥四大康養業態,推進“康養+”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文旅康養,支持康養小鎮、康養竹鄉、康養酒店(民宿)、康養示範區、康養示範中心(基地)等載體建設,實施分水羅漢林、摩尼仙草湖、黃荊老林森旅小鎮、茅溪醉心谷、雙沙畫裡鄉村、觀文千鳥湖等旅遊項目,串聯生態資源、紅色文化、白酒文化、民族風情,打造精品康養旅遊線路。大力發展農旅康養,推廣綠色種植(養殖)、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生態休閒觀光,引導農業生產空間適旅景觀最佳化,打造以“山水竹韻”為特色的竹旅融合發展品牌,推進“農康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運動康養,綜合開發“南翼”豐富的山地、水體、林竹資源,建設一批山地(水上)戶外運動及訓練基地,培育“羅漢林滑雪”等運動康養品牌。大力發展中醫藥康養,依託“烏蒙藥庫”道地中藥材,發展以趕黃草、天麻為代表的中藥材加工,開發藥膳、藥酒、茶飲、保健品等中醫藥文創旅遊特色商品,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等特色服務,鼓勵醫療機構與山地康養項目合作,打造醫療康養全產業鏈。(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教育體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敘永縣、古藺縣)
(四)著力節能減排低碳降耗,建設清潔能源綠色建材供給地。
全面貫徹國家《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按照“綠色低碳、高效節能”要求,建設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競爭有力的綠色建材和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力爭“十四五”末,綠色建材和清潔能源產值達到100億元,創建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1.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依託“南翼”地區豐富的頁岩氣、煤層氣資源,加大頁岩氣、煤層氣勘探開發和就地轉化利用力度,有序推進國家天然氣(頁岩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建設,積極實施天然氣分散式能源項目,加快建設頁岩氣產業示範園。積極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加快建設古藺箭竹坪5萬千瓦風電項目,規劃建設敘永縣20萬千瓦風電項目、古藺縣10萬千瓦風電項目、敘永縣120萬千瓦農業互補開發項目、古藺縣5萬千瓦屋頂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敘永縣、古藺縣)
2.加快發展綠色建材。依託“南翼”地區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砂等優勢資源,支持敘永縣大力發展水泥、砂石建材、鈣基材料及相關配套產業,古藺縣大力發展大理石加工及相關產業。加快構建含鈣礦物和固廢資源清潔高效利用,以及餘熱發電、裝配式建築等上下游全產業鏈。立足鈣基材料產業,發揮雁陣效應,逐步形成礦源開發—生產—深加工一推廣套用的鈣基材料全產業鏈配套,建立“南翼”鈣業產業集群。依託古藺石屏、魚化大理石園區,大力發展大理石加工,提升大理石加工集聚度和產業附加值,打通大理石產業礦產採選、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物流運輸、市場運營等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提升企業生產經營粘性,健全配套協作機制,打造優質大理石品牌。最佳化磚瓦、機制砂石及配套產業布局,著力提升產品品質。(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合作外事局,敘永縣、古藺縣)
3.推動資源循環利用。以企業技改升級為抓手,以新項目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工程。推動賽德水泥、敘永紅獅實施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項目,建設餘熱發電工程,提升對工業固(危)廢、尾礦、城市污泥、鋼渣等廢品的處理消納能力;鼓勵建築棄料、垃圾循環利用,發展景觀磚、仿古磚、透水磚等產品,提升資源再利用能力;引導古藺大理石產業與水泥、機制砂石企業有效銜接,提升石材余料處理和資源利用效率。支持丹山建材等裝配式建材企業加強再生建材生產技術和工藝研發。指導和支持企業申報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培育綠色建材示範產品和示範企業,推動在政府投資工程、重點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綠色建築和生態區域等項目中優先使用綠色建材。積極探索發展碳經濟試點,全面開展林竹資源調查、固碳潛力測算,按照“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續”原則,培育碳交易市場,推動碳匯資產開發,擴大生態碳匯增量。(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竹業局,敘永縣、古藺縣)
(五)充分發揮特殊氣候地理優勢,建設烏蒙山區特色林果產業集聚地。
發揮“南翼”地區土壤、氣候、水質等天然優勢,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實現林果基地質量全面提升、林果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全面升級、林果科技全面進步,打響赤水河谷精品林果品牌。“十四五”末,力爭“南翼”地區林果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1.推動林竹生態質量提升。根據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方案,最佳化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統籌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加快建設“兩個基地”(2萬畝國家儲林基地、1萬畝珍貴樹種基地),實施“六大行動”(233萬畝公益林管護行動、44萬畝退耕還林鞏固行動、22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14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行動、2萬畝純松樹林改造行動、2個林竹碳匯項目行動),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加強林區公路、生產便道、防火通道、噴淋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林竹生態質量,奠定產業發展基礎。2022年,“南翼”地區森林面積達49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5%,蓄積量達1665萬立方米。建成林區公路50公里,改造提升現代林竹產業基地5萬畝以上,創建省級現代林業園區1個。(牽頭單位:市林業竹業局,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敘永縣、古藺縣)
2.推動林竹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竹纖維利用、竹筍加工、竹下經濟、竹旅融合“四篇”文章,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精三產,加強林竹企業的招引培育,推動林竹資源價值轉化。推行“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實施集約規模經營,開展就地倉儲、初加工,滿足精深加工企業原料需求。支持永豐漿紙實施技改擴能項目,拓展竹漿下游產品,形成竹漿年產能30萬噸、造紙年產能10萬噸,打造全省重要的漿紙一體化生產基地之一。支持龍鳳林竹食品工業園重點發展油茶、竹筍等加工業態。因地制宜打造竹林小鎮、森林鄉鎮、竹林人家、森林人家等精品景點,提升打造沿路、沿河、沿湖竹林風景線,實現點線貫穿,形成精品環線。(牽頭單位:市林業竹業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敘永縣、古藺縣)
3.推動精品果業提質增效。堅持基地園區化、園區景區化、景區數位化發展理念,實施赤水河、烏蒙山精品果業提質增效工程,打造“一帶”—赤水河左岸百里甜橙產業帶,“三圈”—獼猴桃、烏蒙脆李、甜橙等高(900—1200米)、中(700—900米)、低(700米以下)海拔的山地農業、立體發展生態圈,“多園”—多個精品水果現代農業園區。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十四五”期間改造提升甜橙基地30萬畝、烏蒙脆李基地15萬畝、獼猴桃基地5萬畝,新建甜橙基地10萬畝、烏蒙脆李基地5萬畝、獼猴桃基地5萬畝;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建成全國農業產業強鎮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個。加強精深加工設施建設,建成農產品初加工設施120座、區域性農產品物流中心2個、南向通道區域性農產品集散中心5個。推動品牌創建,強化古敘協同、川滇黔聯動,培育地理標誌農產品2個,共同打造“赤水河”“烏蒙山”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強化主體培育,打造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到2025年,建成“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敘永縣、古藺縣)
(六)統籌最佳化布局,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圍繞“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適度超前謀劃提升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著力構建集約、經濟、綠色、安全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體系。力爭“十四五”期間,“南翼”地區布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58個,總投資1000億元。
1.加快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兩縱一橫”鐵路骨架(兩縱:隆黃鐵路隆敘段、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敘永至畢節鐵路,一橫:敘永至大村鐵路+古藺大村至遵義鐵路),加快構建“兩縱兩橫兩聯”高速公路網(兩橫:宜敘古高速、渝敘筠高速,兩縱:廈蓉高速、瀘古高速+古金高速,兩聯:敘威高速、古仁高速)。支持敘永加快建設川滇黔公鐵聯運物流集散中心,積極推進古藺通用機場建設。實施446公里紅色旅遊路建設,加快建設古藺太平經石廂子至敘永縣城、G352古藺金蘭街道至敘永分水鎮兩條紅色旅遊路,串聯“四渡赤水”重點景區景點,服務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深入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撤併建制村通暢工程、鄉村振興產業路旅遊路工程、鄉村客運“金通工程”三項工程。2022年,建成二郎互通,續建敘畢鐵路、隆敘鐵路和古金高速,力爭開工渝敘筠高速、古藺“四渡赤水”陳列館至太平互通連線線公路、太平至二郎疏港路、中國沈酒莊段美麗鄉村路和石廂子長徵文化館美麗鄉村路。(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林業竹業局、市口岸物流辦,敘永縣、古藺縣)
2.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電源建設,加快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統籌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配套電力設施;推動電網提檔升級,高質量高標準布局“南翼”地區電網建設,在“十四五”期間啟動500KV變電站前期工作,積極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合理規劃布局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網路一體化、同城化建設。有序推進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頁岩氣、煤層氣勘探開發力度,實施國家天然氣(頁岩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建設行動。(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竹業局、市水務局,敘永縣、古藺縣)
3.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永寧水庫、觀口水庫、金龍水庫等一批大中型水庫前期工作,有序推動項目開工,加快形成多源互濟供水格局;加快推進防洪減災工程,有效治理永寧河、赤水河流域重點中小河流,整治存量病險水庫,超標準洪水預案等洪水風險管理體制機制、非工程措施進一步完善;加快推進供水保障工程建設,農村安全飲水提質增效,基本形成城鄉聯網供水、規模化集中供水為主,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為輔的供水體系;加快推進中型灌區渠系配套建設,糧食生產、特色農業產業供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牽頭單位:市水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竹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敘永縣、古藺縣)
4.加快信息通訊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通信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網路和千兆寬頻建設,實現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在產業園區、旅遊景區和鄉鎮以上人口聚居區基本覆蓋;加快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通信網路深度覆蓋,開展2022年度電信普遍服務工程,向工信部申報新建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基站325個,其中“南翼”地區不少於150個;推進村民小組組組通寬頻建設,組組通寬頻率達到98%;在醬酒、建材等領域探索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試點,提升生產管理效率。(牽頭單位:市數字經濟發展局,責任單位:市通信發展辦公室,敘永縣、古藺縣)
5.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面落實《瀘州市“十四五”防災減災規劃》,強化災害風險普查和防範措施,加強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和防禦工程治理,紮實抓好森林防滅火防控能力和撲救水平,持續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強化應急預案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加快推進基層“一主兩輔”救援隊伍建設。全面查清地質災害隱患,形成以地質災害風險防控為基礎,以最佳化用地布局為導向,以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力爭“十四五”末,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點工程治理達80%,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達95%,監測預警實現100%全覆蓋,縣、鎮級應急避難場所全覆蓋、村級避難點達80%。(牽頭單位:市應急局,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數字經濟發展局、市林業竹業局、市氣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全面加強黨對“南翼”地區特色發展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確保中心工作推進到哪裡,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裡。“南翼”建設指揮部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組織推動、督導落實作用,確保市委“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南翼”地區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系統謀劃、主動協同、認真落實。指揮部成員單位嚴格落實指揮部各項工作部署,認真履行行業牽頭組織、規劃統籌、指導服務職責。市指揮部辦公室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健全完善機制、強化組織協調、加強督查督辦,著力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
(二)強化人才保障。聚焦“三大產業帶”建設需求,在人才引進培養政策上予以傾斜支持,打造“醬香酒谷”等產業人才集聚區。適當放寬專業技術人才考試招聘條件限制,在人才專項事業編制上予以傾斜,推動實施“崗編分離”和“特設崗位”,給予教師和農業等急需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特殊政策,引導人才向“南翼”地區集聚。繼續開展公費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與衛生醫療人才、黨政幹部頂崗培養、產業人才培訓等重大人才培養工程,為“南翼”地區定製培養一批急需緊缺人才。鼓勵引導高端人才和團隊服務“南翼”地區發展,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化進程。引導“南翼”地區深化校地合作,力爭高端領軍人才引進有所突破,優秀實用人才集聚實現倍增,為“南翼”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三)強化要素保障。堅持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統籌解決“南翼”地區財力緊張、資源約束等突出問題,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南翼”地區流動。統籌用好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政策、少數民族待遇縣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謀劃生成一批重大項目,爭取國家和省上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資金支持,突出市級財政支持重點,統籌整合各級各類財政資金,充分發揮引導撬動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集中支持“南翼”優質醬酒、紅色旅遊、山地康養、綠色建材等產業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擔”的原則,在交通、農業農村等領域,合理確定市縣財政支出責任,進一步轉變支持方式,集約高效配置資源,賦予“南翼”地區更大的自主權,充分調動兩縣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融資支持,完善“南翼”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金融獲得性和便利度。推廣瀘縣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範區模式,用足用活農業信貸擔保工具,探索抵質押物創新,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利用北交所等加大“南翼”地區企業尤其是特色優勢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探索發行綠色債券、組建綠色基金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調動和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向“南翼”地區聚集。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將“南翼”地區招商引資納入全市一盤棋統籌考慮。圍繞紅色文化傳承、優質醬酒優勢產業、山地避暑康養“三帶”建設,分析區域自然地理格局和資源稟賦,傾斜增量、暢通流量、挖掘存量,綜合集成土地要素保障政策,為做特“南翼”提供國土空間支撐。
(四)強化考評保障。將“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納入市委、市政府綜合考核評價內容。最佳化目標體系,加大“南翼”重點工作考核權重,為“南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目標引領;認真抓好目標監測調度,切實做好主要目標任務推進和重點項目建設的監測調度。定期監測通報,對推進指標、任務、項目落實不力的區縣、單位予以通報;根據工作實際,動態調整最佳化指標任務;注重考核反映工作實績,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數據與實績相關聯、結果與評價相驗證的原則,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機制,全面真實反映區縣、部門工作實績。科學對標考評,對標重點目標、任務和項目,科學設定考評細則;強化督考合一,將督查情況、問題整改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