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通過網路平台嫁接各種服務於農村的資源,農產品品質體現,必須藉助地域特色找出差異化,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鄉、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台的實體終端直接紮根於農村服務於三農,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確定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
總體思路,發展目標,發展重點,保障措施,
總體思路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原則,以不斷擴大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日用品線上線下交易為核心,以構建農村電子商務運營平台為載體,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農村網路設施保障體系,全面推進我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發展目標
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以下6項發展目標:
(一)建成一個公共服務平台。由政府部門頂層設計,委託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建成“特色瀋陽”農副產品網上交易平台並推向全國市場。
(二)培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著力打造一批物流配送體系完善、能開發市場銷售終端的農產品電商企業。
(三)發展一批物流配送企業。建成區域性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日用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
(四)包裝一批品牌產品。建成區域性和標準化農副產品電商供貨基地,打造一批公信力強、知名度高的品牌產品。
(五)實現一千個村“村村通”。推進1000個行政村電信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村通”。
(六)農村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以上。
發展重點
(一)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採取政府組織、企業運作的方式,利用市、區(縣/市)兩級農業信息中心網路信息平台與第三方大型電商企業合作,建設“特色瀋陽”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平台(即線上農博館),打造農產品電商示範基地,實現我市特色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線上交易。加強市、區(縣/市)兩級農業信息網路平台和鄉(鎮)信息站建設,收集、整合併向“特色瀋陽”平台移交農產品品牌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料需求信息。第三方電商企業負責“特色瀋陽”平台的日常運營、維護和管理。
(二)加快培育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鼓勵農事龍頭企業、農資生產經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立獨立的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重點打造20-30戶具備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能力、物流配送體系比較完善、能獨立開發市場銷售終端的農產品電商企業,與城鄉居民社區對接設立電商直營店,進一步拓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範圍,解決農產品電子商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引導農事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依託第三方平台興辦電商示範店,開展網上交易。
(三)加快建設區域性農副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採取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方式,在新民市、遼中縣、法庫縣、康平縣各建設1個區域性農副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支持10家大型農副產品物流企業建設跨地區、跨行業的農村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落實好國家和省、市有關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為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提供便利條件,促進全域農產品倉儲物流格線化。
(四)加快區域性農資倉庫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完善區域農資倉儲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村地區具有良好基礎和資源優勢的農資企業,新建、改造具有區域輻射能力的農資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支持農資龍頭企業最佳化、提升、規範、整合原有行銷網路,加大農資銷售終端網路化建設,形成流動有序、功能完善、協調一致的農資經營服務網路,提升農資配送網路化服務功能。
(五)加快標準化電商供貨基地建設。以瀋北新區、蘇家屯區、新民市、遼中縣、法庫縣、康平縣為重點,著力建設100萬畝水稻、200萬畝玉米、50萬畝花生及雜糧供貨基地;以現有備案註冊的110萬畝農產品出口基地為核心,建設果蔬電商供貨基地;以現有的規模化養殖企業為重點,建設100個畜產品、水產品電商供貨基地。在供貨基地內,全面推廣有機果蔬和糧油作物種植、生態養殖等現代生產模式;加快制定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全面推進農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加強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努力實現電商產品全程可追溯。
(六)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以市級以上農事龍頭企業、農產品電商供貨基地和地理標誌產品為重點,深度挖掘和開發品牌資源。對已有的禾豐、輝山、蒲興等馳名商標,以及金雞、綠豐、北源等一批國家和省部級名優品牌進行深度包裝,打造成規範化的電商交易精品品牌。同時,儲備和開發一批市場前景看好、競爭力較強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大包裝宣傳力度,爭創國家和省部級名優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公信力,為農產品電商經營創造品牌條件。
(七)加快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地區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傳統流通網路進行最佳化改造,由各相關地區協調當地移動、聯通、電信部門規劃1000個行政村,在2020年前實現“村村通”,農戶寬頻入戶率達到40%以上。支持無線WIFI網路建設和移動終端APP軟體的開發,形成以有線寬頻為主、無線為輔的農村網路覆蓋系統。
(八)加快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發展。盤活供銷合作社基層實體網點,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和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開展供銷系統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工作,搭建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加快基層經營服務網點的信息化改造,開展網路代購代銷等服務,開闢“農業產品進城”和“工業產品下鄉”雙向流通的新渠道,著力建設“網上供銷合作社”。加快農產品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利用條形碼識別等信息技術,逐步實現對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全過程監控追溯,打造依託連鎖終端的質量可追溯、扁平化農產品020交易平台。
(九)統籌農村物流發展,將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加強交通運輸、農業、供銷、代銷、郵政快遞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銜接,實現統籌布局、資源互補、共同開發,逐步完善以農村物流樞紐站場為基礎,以區(縣/市)、鄉(鎮/街道)、村(屯/社區)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在市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立市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推進組,負責統籌協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關工作,組長由市政府黨組成員沙波濤同志擔任,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服務業委、財政局、供銷社為成員單位。推進組辦公室設在市農經委,負責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日常工作。各相關地區和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組織領導體系,密切配合,落實責任,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最佳化發展環境。各相關地區和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簡化審批、審核程式,強化職能部門監督和服務功能,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電商服務平台建設和實用人才培養,最佳化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軟、硬環境,為吸引知名電商企業進入農村開展業務創造必要的條件。要鼓勵各地區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針對大型電商企業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三)強化項目推進。對建設電商平台、物流配送中心、電商供貨基地、信息化網路設施等重點項目,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超前謀劃,科學進行前期研究,規劃儲備一批建設項目。對計畫實施的重點項目要列出時間表,落實主體責任,並採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引進“PPP模式”等措施,促進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
(四)加大政策扶持。市發展改革委、農經委要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全面落實《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瀋陽市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沈政辦發〔2014〕43號),重點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傾斜。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以及農產品電商供貨基地標準化生產和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對農產品電商龍頭企業建設標準化供貨基地、社區直營店或鄉村服務站給予政策性補助;對創建國家和省部級名優品牌的企業給予以獎代補資金;對開展農村電商人才技能培訓的部門給予必要的補助。
(五)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媒體宣傳、典型示範,引導農事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戶轉變生產經營理念,在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引入網路概念,熟悉網路運營,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更多的有效需求。同時,利用農業院校和市、區(縣/市)農業培訓機構等載體,結合農村實用人才、“陽光工程”培訓等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六)開展典型示範。在蘇家屯區和遼中縣開展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試點工作。在全市選擇20家涉農龍頭企業的100個電子商務產品、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50個電子商務產品,通過第三方電商進行網路推廣、宣傳,在“特色瀋陽”平台上進行線上交易。選擇2至3家農產品電商龍頭企業,依託農產品電商供貨基地,在鐵西區、皇姑區和渾南區對接一批居民社區,建立鮮活農副產品電商直營店,實現鮮活農副產品與市民餐桌的“無縫對接”,並逐步在全市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