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是2015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
- 作者: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ISBN:9787030462558
- 類別:考古
- 頁數:192頁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1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1
《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是2015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是2015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內容簡介本書是瀋陽地區舊石器遺址調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是兼具資料性質和學術性的專著。全書分為四章:第一章介紹了瀋陽地區地...
《瀋陽考古文集》(第4 集)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調查與初步研究 瀋陽四環快速路工程”考古調查所發現的青銅時代遺址 瀋陽市道義鎮郭七遺址發掘報告 瀋陽市瀋北新區大望花台青銅時代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瀋陽中環廣場一期工程文物勘探及漢墓清理 2010年千松園遺址遼金遺存發掘簡報 康平縣李家窩堡遼墓 康平縣南小陵村發現一座...
通過發掘整個遺址的面積要超過80000平方米,我們現在發掘的面積不過100多平方米,可以說現在的發現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接下來會詳細地進行考古規劃,研究文化保護方案,並召集相關專家論證、溝通。瀋陽農大後山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將瀋陽地區有人類歷史提前至距今11萬年。一直到今日,人類依然不能清晰發掘發展的腳印,但是...
瀋陽忠和南山舊石器地點發現的石器研究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江蘇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瀋陽市郝心台遺址2011年發掘報告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賓滿族自治縣近年來發現的戰國至漢時期的城寨遺址撫順市博物館 法庫縣四家子鄉王家窩堡遼墓發掘簡報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康平張家窯林場柳條通遼...
《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序 《新樂遺址發掘報告》序 《於家砣頭墓地》序 《金牛山古人類遺址》序 《西豐西岔溝古墓群發掘報告》序 《東北亞考古學論叢》序 《兩河流域史前時代》評介 《遼寧文物古蹟大觀》序 《朝陽歷史與文物》序 《朝陽龍城出土文物精粹》序 《德輔典藏》序 《千秋歷史話鞍山》序 ...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是200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恩志。作者 陳恩志 ISBN 9787030123152 定價 300.0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 圖書信息中國化石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ISBN:97870301...
《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是一本202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幼平。內容簡介 本書稿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王幼平教授30多年來關於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論文自選集,內容主要涉及中國境內華北、東北、西南、嶺南甚至東南亞等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其遺存的研究,對於中國舊石器時代石器工業的演變、特點及其成因...
華中化石舊石 華中地區在這裡指江西、湖南和湖北三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一地區是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點。自1956年以來才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各個時期的人類遺存。江西和湖南各只有一個地點,湖北省較多,既有人類化石也有豐富的文化遺物,重要的有早期的鄖縣人、鄖西人、石龍頭舊石器地點和中期的長陽...
三、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本章要點 推薦閱讀書目 第四章新石器時代考古 第一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與分期分區 一、舊石器向新石器的過渡——中石器時代 二、新石器時代的標誌 三、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與分區 第二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簡史 二、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
●前5500年–前4800年新樂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的新樂文化遺址,於1973年首次發掘,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占地面積17.8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相似 ●前5400年–前4500年趙寶溝文化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小山聚落址,半地穴房址,幾何形刻劃紋,靈神物紋,缽、罐、尊等。
非洲舊石器時代考古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這裡不僅發現了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人類化石和石器文化,而是世界上已知的人類各發展階段沒有缺環、年代前後相繼的地區。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發現於東非肯亞的科比福拉,以及衣索比亞的奧莫和哈達爾地區,年代距今約250萬~200萬年。舊石器時代早期在非洲存在兩大石器文化傳統:...
曲彤麗,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洪堡學者,哈佛燕京學者,獲國家田野考古二等獎。從事舊石器時代考古、動物考古、埋藏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舊石器時代技術演變、舊石器時代人類適應生存行為、東亞地區現代人的出現與發展、舊石器時代歐亞大陸東西方文化交流、舊石器時代遺址埋藏學。主持國家...
位於瀋陽市東北郊的瀋陽農業大學後山舊石器時代遺址考hhh古發掘中,發現了距今7-7.3萬年的古人類建築遺蹟,同時發現了距今1.5-11萬年的多層位舊石器文化層,兩大發現在東北地區露天遺址中尚屬首次,將瀋陽地區有人類活動歷史從新樂文化的7200年提前至距今11萬年左右。建築特色 現場發掘揭示的一根根錐柱狀物體,...
新樂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龍山路1號,在皇姑區黃河北大街龍山路北側、新開河以北的高台地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聚落遺址。經過1973年至1993年間對遺址五次田野考古發掘,確定遺址分布面積約178000平方米,發現新樂下層房址遺蹟44處,出土各類遺物3000餘件。新樂遺址的發現將瀋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
遼寧瀋陽地區舊石器考古的發現及相關問題研究 遼西地區新石器文化的階段性與文化譜系 漢水中游的後崗一期文化 大汶口文化相關圖像文字的再闡釋 中國圖們江流域發現的三種新石器文化 煮鹽器具厚壁缸 試論凌家灘07M23出土的玉石器及相關問題 山東沭河上游地區史前時期的聚落形態與人地關係 再論“廟二”尋找消失的王國—...
金牛山人屬早期智人,金牛山遺址是東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時代猿人遺址。在遺址西部的第三地點和東部的第一地點發現有人骨化石、石器和大量動物化石,以及燒土塊、灰燼、炭粒、燒骨等用火痕跡。1984年發現了屬於一個個體的較完整的人骨化石,象這樣完整的人骨化石的發現,在古人類考古中是極為罕見的。意 ...
1. 王麗、劉曉慶、傅仁義 .2010. 遼東半島的舊石器文化。《人類學學報》2. 王麗、劉曉慶、傅仁義。 2009. 遼寧西部第四紀哺乳動物及其地層時代。《世界地質》 ,28(3):265-270 3. 王麗、傅仁義。 2009. 遼東半島新石器文化的主要發現及其特徵。《瀋陽師範大學學報》 , 33(6):119-121 4. 傅仁義. 2008. ...
劉東生(1917年11月22日-2008年3月6日) [1],遼寧瀋陽人,籍貫天津。中國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被譽為“黃土之父”。 [2-4] 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查海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前10000年—前7000年)人類聚落址。1982年,阜新市文物普查隊在查海遺址一帶進行文物普查時,查海遺址被發現。1986年—1994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對查海遺址進行了7次大規模發掘,發掘面積近8000平方米。199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查海遺址發掘出土蛇紋陶片和蟾蜍紋陶片,採集...
5.1990年09月23-29日,在大連參加了“環渤海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6. 1994年07月03-08日,在瀋陽參加了“東北亞舊石器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7.2003年09月16-27日,在寧夏銀川參加了“水洞溝遺址發現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8.2005年10月23日,在河南鄭州參加了“織機洞遺址與東亞舊石器文化國際學術會議”9....
12月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發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為代表,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遺址和珍貴玉器的發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5000年前,社會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2024年8月,一系列考古發現奠定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
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位於本溪縣謝家崴子村太子河左岸的本溪水洞遺址。在遺址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有打制石器,較多的骨器,且有陶網墜等,並有狍子、鹿等獸骨。太子河流域的這些考古發現說明,太子河流域稱得上是東北地區不可多得的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世世代代滋養和哺育著遼東人民。河流讚歌...
榆樹人、安圖人、哈爾濱人、前陽人等古人類,9000年前的海拉爾扎拉諾爾人,7000年前瀋陽新樂下層文化,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縣長新南山遺址、遼東半島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爾西沙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開流文化、饒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長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遺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時代...
《廟後山》考古報告,198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作序。全書共分6章,分別為地層、人類化石、舊石器文化、動物化石、孢粉分析、年代測定、結論等。該書簡述了廟後山遺址的發現和發掘過程,全面介紹了廟後山遺址的發掘結果,並對相關問題展開了討論。《廟後山》考古報告的出版,是多學科綜合研究的...
1984年9月到12月,北京大學考古系呂遵諤教授帶領的考古系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生,在金牛山進行教學實習時,發現了一批罕見的古人類化石和他們的居住面,同層出土的還有大量動物化石。出土的同屬於一個成人個體的人類骨骼化石,包括頭骨、脊椎、尺骨、髖骨、腕骨、足骨和趾骨等50餘件,其材料之完整為世界所罕見。前砬山...
《東北地區黑龍江流域的陶鬲》,《中國陶鬲譜系研究》,故宮出版社,2014年7月。《淺談新樂遺址的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紀念瀋陽新樂遺址發現四十一周年暨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建館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考古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及田野考古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歷史教學》2014...
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雕作品,可大致劃分為幾類。第一類為傳統石雕,包括傳統的典型細石器和小件飾物;第二類為磨製實用器,包括日用品、器皿和生產工具、武器;第三類為具有宗教性質的偶像;第四類為具有生活氣息的動物石雕、琢制的石磐。其中以器具和動物石雕最能代表當時石雕造型的最高水平。我們後來能...
仙人洞遺址中發現的三件骨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骨針,採用對鑽方法鑽出針眼,比北京山頂洞人製作的骨針工藝更加先進。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骨製品,均在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遺址的考古發現說明了至少十餘人的穴居模式在該時期出現,這意味著該時期原始社會晩期智人已開始向新人轉化,人類逬入了以血緣家族...
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遼寧、貴州、廣東、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地都有發現,這種大自然所天然賜予的洞穴是當時用作住所的一種較普遍的方式。進入氏族社會以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築也開始出現。但在環境適宜的地區,穴居依然是當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過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