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食,一些動物獲得食物的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濾食
- 釋義:一些動物獲得食物的方式
濾食,一些動物獲得食物的方式。
濾食是指一些動物獲得食物的方式,主要見於小到中型的無脊椎動物,但也存在於少數大型脊椎動物(如火烈鳥、鬚鯨)。解釋瓣鰓類動物的鰓的功能超過呼吸的需要,也有從水中濾取懸浮物質的功能。許多多毛綱動物,如纓鰓蠶,在口旁有具纖毛的...
濾食性動物是以過濾方式攝食水中浮游生物的動物;包括主動濾食者和被動濾食者兩類。簡介 濾食性動物從身邊的海水環境裡篩選食物。這種進食的方式十分高效,為生活在淡水以及海洋里的動物所採用。目前所知,採用這種進食方式的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它們的獵物主要是拇指般大小的甲殼動物一磷蝦。濾食性動物中也不乏鳥類、...
濾食性魚類又稱肥水魚,靠濾食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它們具有特化的濾食器官,主要有鰓耙、鰓耙管(鰓上器官)、齶褶、鰓弧骨組成。種類 濾食性魚類最常見種類為四大家魚中的鰱魚(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鱅魚(Aristichthys nobilis)。鱅 鱅又叫花鰱、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還有的地方叫麻...
濾食類 濾食類是2000年公布的昆蟲學名詞。定義 攝食浮游生物的昆蟲。出處 《昆蟲學名詞》。
濾食生物 濾食生物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定義 通過過濾水體中懸浮有機質來進食的生物。出處 《古生物學名詞》。
翼龍是一種不同於恐龍的會飛的爬行動物,它們和恐龍一起生活在遙遠的中生代。而梳頜翼龍則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翼龍類群,屬於較進步的翼手龍類,它們具有100枚以上的細長彎曲的牙齒,有的甚至多迭1000枚,以濾食為生。化石信息 中文名稱:邱氏濾齒翼龍 化石年代:早白堊世中晚期 地層層序: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尖山溝層...
懸食動物 懸食動物(濾食動物)是2013年公布的海峽兩岸生態學名詞。 公布時間 2013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審定布的海峽兩岸生態學名詞。出處 《海峽兩岸生態學名詞》。
海綿動物是濾食動物,它們濾取水中細小的碎石和細菌為食,分解其中的氧氣和有機物並將廢棄物排走。水通過海綿動物體表的細孔進入水溝系,並移動到順著環細胞或襟細胞這類有鞭毛的細胞排列的小室中;環細胞吸收通過在變形細胞間傳遞的食物顆粒,最後常通過其體表上火山狀的排水孔將水排出體外;水主要在環細胞鞭毛的...
姥鯊是僅次於鯨鯊的世界第二大濾食鯊。體長一般為7-8米,大者可達15米。體紡錘形,中部最粗大,前後部漸狹小。尾柄每側各具側突,自臀鰭基底上方開始,達於尾鰭基底後方;尾鰭基底上下方各具一凹窪。頭大,略側扁。吻很短,圓錐形。眼小,圓形,無瞬膜,位於口的前部上方。鼻孔小,橫平,近吻側,距口比...
砂棲槳鰭麗魚,Copadichromis thinos,慈鯛科槳鰭麗魚屬。砂棲槳鰭麗魚一般為濾食型,以吃湖中的浮遊動物為主,所以嘴巴也比較小,在魚缸里飼養時要特別注意它特殊的食性,以便選擇適合的食餌。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6-17條 背鰭軟條(總數):10-12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9條 槳鰭麗魚屬(...
以斯堪的納維亞神話中和平海神的名字命名,體長12厘米,看起來像現代蝦類。它是曾經在寒武紀大量敏衍的奇蝦和風琴蝦的同類,能長到2米大,屬於節肢動物門的奇蝦科。和其它奇蝦不同,埃吉爾蝦是濾食動物。埃吉爾蝦(Aeger)ee-guhr 名稱含義:以斯堪的納維亞神話中和平海神的名字命名 這種長尾的甲殼類動物看起來...
食碎屑動物 食碎屑動物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濾食或管食有機碎屑的動物。絕大多數深海動物是食碎屑動物。出處 《海洋科技名詞》。
槳鰭麗魚屬(Copadichromis)在原產地被稱為“Utaka”,主要作為馬拉威湖附近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蛋白質來源(也就是食物)。黛安娜有群游的生活習性,而且性情非常溫和,黛安娜一般為濾食型,以吃湖中的浮游生物為主。形態特徵 槳鰭麗魚屬(Copadichromis)在原產地被稱為“Utaka”,主要作為馬拉威湖附近居民生活中的重要...
(5)、食性:鹵蟲是典型的濾食性生物,只能濾食50 μm以下的顆粒。對大小5-16 μm的顆粒有較高的攝食率。在天然環境中主要以細菌、微藻和有機碎屑等為食。(6)、敵害:鹵蟲生活的高鹽環境使它能逃避大多數可能的捕食者,但它不能逃避水鳥的危害。某些昆蟲或其幼蟲(如半翅類、甲蟲等)也能捕食鹵蟲。研究歷史...
浮游生物食性 浮游生物食性是2002年公布的水產名詞。定義 以濾食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物的習性。出處 《水產名詞》。
食肉性海鞘,或許是2014年科學家發現的最奇特的生物,它有一個漏斗狀器官,捕食過往的魚類和其他生物。【食肉性海鞘】迄今,科學家已發現了大約2000個海鞘種類,其中大多數都是所謂的濾食動物,即以海水中的浮遊動物為食。研究人員在2009年1月稱,新發現的海鞘體長20英寸(約合50厘米),緊緊貼在深13143英尺(約合...
但不同於南亞野鯪的是,這種魚生活的水層較南亞野鯪明顯偏上,同時他的大頭也很清楚的顯示了這種中層魚類的濾食性會更強,因此是一種擁有較強濾食性的雜食動物,這一點比較類似於我國的鰱鱅以及著名的巨暹羅鯉(Catlocarpio siamensis)。由於其濾食能力較鰱鱅類弱,更為泛化,因此能夠更廣泛的攝取其他植物及動...
篩狀奇蝦(Tamisiocaris borealis )屬於一種叫做奇蝦類生物,是一種早期節肢動物類型,它們使用身體兩側的側鰭遊動,嘴部較大的附器可能用於捕獲三葉蟲等大型獵物。然而,最新發現的骨骼化石表明,這些遠古掠食者最終進化成為濾食性動物,它們用於捕獲獵物的附器轉變成為濾食器官。科學家在格陵蘭島北部最新發現5 2億...
短,與背鰭後方相對,前方數根為硬棘,腹鰭位於胸部。大粒墨火冠發色後體呈藍綠色,最大特徵為體側只有一個巨大的黑斑。飼養方法 大粒墨火冠為慮食性魚類,通常濾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及藻類,適宜水環境pH 7.5- 8.5,硬度dH 7–30,水溫23°C - 26°C。日常投餵細碎的人工飼料及補充植物型飼料等。
鰓上器官 鰓上器官(suprabranchial organ)是2002年公布的水產名詞,是指著生於鰓弓上方,由部分鰓弓和舌弓骨骼轉化形成的副呼吸器官或由鰓耙組成的濾食器官。出處 《水產名詞》。
河口含有大量有機碎屑,為食碎屑的動物或濾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源。在河口,種間競爭不強烈,但濾食性或草食性動物大量發展,因此形成相當高的次級產量。河口污染 由於河流承受城市工業排放的污染,污染嚴重時河口生物常受損害,例如氮的排放可形成河口高度富營養水,促使一些鞭毛蟲類和硅藻過度繁殖造成河口赤潮現象,...
佛塔錐螺,殼形屬細長錐型,外觀如一個高塔形,殼口外唇很薄,近後緣有淺的V字型缺口。口蓋為多旋性的圓形,比殼口為小。通常埋棲于海底砂泥中,為濾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側的入水部,有發達的乳狀突起。習性環境 錐螺的外殼極為細長,幼貝時期可以將自己的貝殼舉起,成貝則將貝殼拖在後面而爬行。
側殖文昌魚為側殖文昌魚屬脊索動物的一種,常棲息於溫暖淺海域的底砂中。生活習性 棲息於溫暖淺海域的底砂中,僅露出前端以濾食。種類 短刀側殖文昌魚 魯卡側殖文昌魚 馬爾地夫側殖文昌魚 分布 廣泛分布於東亞海域,從日本南部沿著中國海岸線,經台灣、菲律賓群島、東印度群島、印度、新加坡、泰國、香港,往南往東到...
食 性:肉食性 特徵 利岡槳鰭麗魚有群游的生活習性,而且性情非常溫和,所以非常的容易與其它魚只混養。利岡槳鰭麗魚一般為濾食型,以吃湖中的浮游生物為主,所以嘴巴也比較小,在魚缸里飼養時要特別注意它特殊的食性,以便選擇適合的食餌。利岡槳鰭麗魚的身材比較纖細,成熟的雄魚體側下部藍黑色,上部銀灰色,臀鰭...
寒冷時則潛入沙泥中,潛泥深度一般在5—25厘米.文蛤為廣溫性半鹹水貝類,對低鹽度海水有一定的適應性,其幼苗對低相對密度海水的適應性更強些.適宜生活水溫10—30℃,適應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文蛤耐乾燥能力較強,耐乾強弱程度與溫度及個體大小有關,大個體比小個體文蛤耐陰乾能力強.文蛤是濾食軟體動物,依靠...
棘皮動物為無頭、不分節、三胚層的真體腔動物。發育早期為兩側對稱,成體為五輻射 對稱;體腔包括水管系統(watervascularsystem)和圍血管系統(perihemalsystem)。胚胎期的胚孔形成肛門,在胚孔的另一端形成口,稱為後口。從棘皮動物起都是後口動物,以前的各類動物稱為原口動物;具完整的消化道。捕食、腐食或濾食。
它們生活在奧陶紀早期,大約4.854億-4.6億年前,該物種喜歡棲息在遠古冷水礁上,其周圍環境存在著許多怪異生物,例如:被稱為anomalocaridids的巨型濾食生物。棲息環境 它們生活在奧陶紀早期,大約4.854億-4.6億年前,該物種喜歡棲息在遠古冷水礁上,其周圍環境存在著許多怪異生物,例如:被稱為anomalocaridid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