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街道(江蘇省無錫市濱湖街道)

濱湖街道(江蘇省無錫市濱湖街道)

無錫市濱湖街道位於濱湖區南部。面積48.77平方公里,人口3.9574萬。街道辦事處駐南湖路60號,在區政府駐地南9.9公里處。東至雪浪街道,南瀕臨太湖,北靠蠡園街道蠡湖街道太湖街道。管理濱湖、裕村、壬港、南泉、南湖、貢湖、吳塘、西林、山軍嶂、大浮10村委會和南泉、702所、黿頭渚3(社區)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湖街道
  • 地點:江蘇無錫
  • 面積:48.77平方公里
  • 人口:3.9574萬
歷史沿革,經濟狀況,經濟概述,行業比重,經濟結構,農業發展,教育事業,生態建設,衛生事業,文明街道,

歷史沿革

2004年由南泉鎮與大浮鎮合併成立濱湖鎮。南泉鎮駐地南方泉,原名坊前、南坊前。後因鎮內有一方泉(井)改今名。1949年為南泉鎮,1956年改置,1958年成立南泉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1993年撤鄉建鎮。大浮鎮,以村而得名;1961年由大浮、羊岐、漆塘3個大隊合併組建城市人民公社大浮分社;1962年改稱公社。1978年11月山軍嶂公社併入。1983年復稱大浮鄉,隸屬郊區。1999年撤鄉建鎮。2006年撤鎮設街。

經濟狀況

經濟概述

2007年農業生產總值(GDP)3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8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14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6.8%,三次產業結構為1.1:55.8:43.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財政收入54.72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8.52億元,比上年增長35.7%,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7%。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3.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經濟綜合實力有了新的增強。

行業比重

服務業經濟總量得到明顯提升。2007年,實現納稅行銷678億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1%。2007年,旅遊總收入實現62.24億元。2007年,完成納稅銷售690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百強企業產出占工業總量的42%,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等產業產出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52%,萬元GDP綜合能耗以年均5%的速度逐年遞減,爭創中國名牌2隻、國家免檢產品5隻。

經濟結構

工商兩業已經完成納稅銷售1707.9億元,淨增量可突破333.9億元。同時,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以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達50%以上,產業結構繼續向高、新、輕、優方向又邁進了一大步。

農業發展

開發農業綜合示範區。開發農業綜合示範區19.95萬畝,面積相當於20個長廣溪濕地公園,其中核心區1萬畝。該項目將通過生產方式的生態化,控制太湖水質進一步惡化,實現濕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區位於濱湖區距太湖5公里太湖一級保護區範圍內,包括胡埭、馬山、濱湖、華莊、太湖、蠡園、榮巷、蠡湖等鎮(街道)。主要是對太湖近岸灘涂及周邊濕地進行建設,2008年進入重點建設階段,2009年驗收。
規劃五大生態濕地工程。
一是湖濱農田生態過濾隔離緩衝帶。沿太湖200米範圍內,建3000畝林草生態過濾隔離緩衝帶,作為稻田與太湖之間的緩衝,它可以減少農業殘留對太湖的污染。
二是濕地“三品”(有機產品、綠色產品、無公害產品)蔬菜生態種植。原本一塊塊的菜地,變成一個個鋼結構蔬菜園,總計達3000畝,配備防蟲網設施,以替代或減少農藥施用。
三是湖塘水質調控與保護。華莊街道2000畝“三品”葡萄和馬山鎮2000畝有機楊梅,將安裝滴灌管。
四是循環水生態養殖。馬山和榮巷街道青龍山村等濱湖區域,將建1000米的配套循環水渠和1公里的生態隔離帶,形成環形溝、路、林、草布局,使養雞場、奶牛棚成為植物場、綠化棚。
五是廢棄物水體污染防治與綜合利用。馬山鎮的蔬菜公司和牛奶公司以及蠡園街道漁港村的祖代雞場等,將成為“沼氣工廠”,變廢為寶。

教育事業

濱湖區加大投入,重點提高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水平,同時加快教育布局調整,努力縮小城鎮學校和普通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配備等教育資源上的差距。2007年,全區省級實驗幼稚園比例達到了15%以上,國小將實現由省級實驗國小、中心國小、普通國小三元結構向省級實驗國小、市級實驗國小二元結構的跨越,國中將100%成為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對高中則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綜合化、優質化發展方針。街道還將努力構建從幼稚園到高中縱向銜接的“雙語”教育實驗體系,到2007年,全區開展“雙語”教育實驗的學校將達6所。
濱湖街道已啟動了“名師、名校長和希望之星培養工程”,並設立了“教育人才專項資金”,努力造就一批在省市內有影響的知名教師和學科梯隊。為此,濱湖區已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了骨幹教師基金,對優秀教師給予津貼和獎勵,並對“名師工程”中的導師實行津貼制。今後,濱湖區還將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師任用機制。

生態建設

街道把生態農業與旅遊觀光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廣闊田野同時成為休閒勝地、科普學堂,讓農業更“好玩”。街道已啟動建設包括“一區、一帶、一村、一山”4大特色片區的生態旅遊農業開發綜合創新試驗區。整個試驗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市規劃保留的8個新型農村社區集群,用3年時間分層次、分階段推進。
“一區”指現代都市農業觀光休閒區,範圍為胡埭鎮劉閭路兩側4-5平方公里的農業片區。將在唯瓊生態農業集團和九龍灣鄉村家園的基礎上,擴大延伸,瞄準高效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業
“一帶”為環太湖特色果品觀光採摘帶,主要包括華莊街道沿太湖公路兩側5平方公里區域。這一片區將以經濟果林種植為主,建設綠色防護林通道、兩片生態林區以及喬木防護林、經濟果林、水生植物由高至低的三個層次,形成華莊街道臨太湖“一帶兩區三層”的農業空間發展結構。“一村”即原生態休閒村,位於紅沙灣至漆塘沿太湖片區7-8平方公里區域。這裡將圍繞“原生態休閒”的主題,依靠濱湖街道吳塘村的自身優勢,著重發展融現代農業、鄉土風情、娛樂休閒、文化教育和農事體驗於一體的旅遊觀光農業。
“一山”為養生文化旅遊區,包括馬山鎮萬豐村、和平村西側沿山沿湖3-4平方公里區域。該片區以馬山特有的佛文化、茶文化以及傳統農耕文化為底蘊,依託太湖山水自然景觀,配合傳統手工藝、山吧、森林浴、野外拓展、林地探險等活動項目,開展以“養生文化”為主題的農業休閒遊。

衛生事業

新農合實施6年來,全區參合農民達100%。全區累計籌集資金6808.68萬元,農民實際報銷醫療費用5383.34萬元,共有31848萬人受益。明年人均籌資水平和住院、門診補償比例將再度提高。2009年濱湖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將由240元提高到390元。其中,區財政補貼由60元提高到125元;鎮(街道)補貼由60元提高到120元;村(社區)補貼由10元提高到25元;個人出資120元;低保戶、五保戶所需資金由區大病醫療救助基金支付。同時,大病醫療救助資金籌集標準由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40元。住院醫療費用結報比例及部分病種按病種結算結報比例也有所提高。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時,每人每次門診補液處方限額為80元、非補液處方限額為60元,按藥品可報銷費用的35%結報;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時,每人每次門診補液處方限額為40元、非補液處方限額為30元,按藥品可報銷費用的35%結報。門診結報每日限一次,五保戶、低保戶全年結報最高額提高到500元,優撫對象按民政部門規定結報。經屬地社區服務衛生中心轉診同意的,按區內一級醫院的70%補償,未經轉診或轉診未同意,擅自去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按區內一級醫院標準60%補償。在市外醫院住院的,經轉診同意,按區內一級醫院的50%補償。

文明街道

2008年,濱湖街道各社區開展文明創建志願活動達到高峰。濱湖街道開展了“文明城市創建志願者在行動”PK大賽,各社區積極回響,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一是集中打掃小區衛生,修剪雜草和樹枝;區部門包社區機關幹部、街道包社區領導和指導員,挨家挨戶上門入戶發放相關資料宣傳文明創建,進一步擴大居民知曉率。三是營造濃厚宣傳氛圍。街道組織質監分局和街道包社區領導和機關幹部、國小學生、曉社區全體主任和志願者在菜場門前舉行 “創建進社區,文明在我心”大型宣傳活動,通過向行人發放文明創建宣傳資料,用大喇叭喊出文明創建的宣傳口號,號召廣大市民支持文明創建,爭做文明人,創建文明街道
為了爭創“文明城市”, 濱湖街道向社會宣傳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社區特地製作了“創文明城市,建和諧社區,攜手宣傳尊老美德,真心奉獻愛心服務”的宣傳標語。活動還得到了區老齡委和街道社會事務科領導的高度重視,並隨同參加了活動,廣大媒體也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關注電視台生活頻道全程跟蹤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