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高新區歷史悠久,中國漢代郡,西漢初年屬齊郡。漢武帝時分齊郡置千乘郡,駐地即在高新區青田街道辦事處。春秋時,齊景公有馬千乘,狩獵於青田之地,遂得名“千乘”。千乘城有南北二城,古漯水穿城而過。東周時“一乘”即“一車四馬”,大國有車千乘,可稱“千乘”。漢成帝綏和元年,千乘郡領十五縣,其大致是今天的高青、濱城、博興、利津、霑化和桓台一帶。漢平帝元始二年,千乘郡有116727戶、490720人。
建設布局
在南城工業園基礎上規劃建設高新區,是濱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濱州市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新區作為濱州未來經濟發展的特區,規劃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綠色生態,二是突出沿黃沿路,三是突出產業對接;以寬廣的視野、超前的意識,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規劃,編制質量高、檔次高、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和專項規劃。總體規劃按照“東拓西進南延北接”的空間布局,從東西兩側向中間融合,構建“一橫、二縱、三中心、四板塊,五大功能區”的規劃布局結構,提升改造規劃區內的道旭乾渠、豐收河、勝利河、打魚張新河等現狀水系,規劃建設水系生態廓道,打造水景綠地景觀,實現高新區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互動平衡,為濱州中心城市南跨北進、拉大框架、完善布局發揮應有作用。“一橫”是指橫跨高新區東西的龍騰六路,“二縱”是指縱貫高新區南北的803省道、濱博大道;“三中心”是科技孵化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和行政中心。“四板塊”是803省道以東為第一個板塊;803省道到道旭乾渠為第二個板塊;道旭乾渠到豐收河為第三個板塊;豐收河以西為第四個板塊。五大功能區包括家紡服裝園區、精細化工園區、電子信息園區、機械製造園區、生物醫藥園區。
交通優勢
濱博高速(
津汕高速)、205國道、小濱鐵路縱貫南北,319省道橫穿東西,高速公路環繞通行,東接
東營、西靠
淄博,距
濟南機場100公里、
青島港250公里、
天津港220公里;與濱州中心城區12公里的黃河分割段上,有三座大橋、兩座浮橋相連(黃河四橋籌建中)。
濟濱城際鐵路、
長深高速濱州至東青高速連線線等重大工程正有序推進。
濟濱城際鐵路通車後,到
淄博高鐵站30分鐘;黃河四橋建成後,將成為瞻望魯北和魯中的經濟、文化、信息大通道,濱州中心城區到達
淄博70分鐘。
基礎設施
有東力熱電廠、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庫容800萬方的龍吟水庫等,803省道兩側的路網大框架也已經形成。按照“構築大框架,連線東西區,創優硬環境,促進大發展”的指導思想,統籌做好水、電、路、訊、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六橫九縱”園區道路15條,總長81.9公里。幸福路改造工程已完成通車,803省道升級改造已完成。803省道東側鋪設人行道3400平米。龍騰二路東延工程擴展了東部工業園區框架。2009年小營火車站升級改造工程已完成。龍吟水庫保證轄區企業及居民用水,自來水管網配套149公里。積極爭取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1000萬元,啟動污水處理廠二期及管網配套工程,投資1380萬元完成12.6公里的管網鋪設和泵站建設及勝利河兩條倒虹吸等配套設施建設,共完成污水管網配套25公里,保障了污水達標排放。積極申報垃圾處理廠項目,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城鎮及園區綜合配套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入駐項目提供良好投資環境,實現供水、供電、排水、通訊、有線電視、場地平整等“五通一平”。
現任領導
中共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書記:郭樹龍
特色產業
工業
主導產業有家紡服裝、食品加工、建材、製藥、倉儲物流等,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家,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88.3億元、利稅8.9億元、利潤4.2億元。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家,分別是愉悅家紡、科倫藥業、正元畜牧,占全市104家的2.88%,其中國家級1家,科倫藥業,占全市13家的7.69%。2008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65億元,占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8.29億元的17.7%,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95億元的3%。農業主導產業有機蔬菜、品牌水稻、優質小麥、淡水養殖等,2008年實現產值13億元。舊鎮鎮現代農業發展初見成效,正在打造全市“糧豐林茂、北國江南”示範鄉鎮。2008年,區內實現財政總收入1億元,占全市138.3億元的0.7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860萬元,占全市70.37億元的0.83%。
農業
發展壯大高效農業,充分發揮舊鎮沿黃和傳統農業優勢,修訂完善“糧豐林茂、北國江南”農業發展規劃,提高規劃檔次,發展一批示範性農業項目。以“速生豐產林、有機蔬菜、品牌水稻、優質小麥、淡水養殖”五大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高效農業,著力打造標準高、影響大、效益好的“糧豐林茂、北國江南”示範區,積極爭取列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委託省農科院編制的《舊鎮“糧豐林茂,北國江南”特色農業發展規劃》,確定了“以‘四網’建設為主線,圍繞‘一帶一園六區’進行產業布局。舊鎮2萬畝國家級方田工程與2萬畝市級方田工程,一次性開發全鎮2/3面積的耕地,涉及56個村2萬餘人,新建250畝方田格線164個,開挖疏浚溝渠93條,動用土方223萬方,配套橋涵閘建築物181座,新建林網4萬畝,綠色通道167公里,栽植林木45萬株,打造出“阡陌縱橫、溝渠相錯、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林路水相輔相成”的農業綜合生產體系。2008年,小營和舊鎮建成片林1.3萬畝,林糧間作6800畝,新建綠色通道50公里,補植53公里,方田林網3.3萬畝,綠色小康村7個。發展泰裕麥業優質小麥8000畝;以濱州隆達食品公司和寺後於為龍頭帶動發展有機蔬菜3000餘畝,全區蔬菜專業村達20餘個;充分發揮中旺公司的“龍頭帶動”,建立肉兔養殖小區4個,專業村22個,全區肉兔出欄量達200萬隻。由養殖戶自發成立的茂苑兔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生態養豬法在全市推廣,現已發展建成投入使用的50——100頭的養豬專業戶20個,存欄3000頭。“五道口大米”、“小營大米”是知名品牌,其優質稻生產基地面積12000畝;配合上級部門落實糧食直補資金166萬元,良種補貼資金104萬元,柴油、化肥等農資補貼資金684萬元,家電下鄉資金補貼33萬元,農機補貼資金28萬元,奶牛及能繁母豬補貼資金12萬元,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高科技農業示範園越來越成為濱州市民的優質“米袋子”、綠色菜籃子及休閒觀光的生態“後花園”。
高新技術
經過多年的發展,高新區初步形成了家紡服裝、食品加工、建材、製藥、倉儲物流等主導產業。有愉悅家紡、科倫製藥、曉洋科技、鑫通機械、中通鋼管、綠福緣食品、龍騰服飾、金源紡織、星都紡織、正元畜牧等一大批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高端家紡、生物製藥、機械製造、綠色食品等四大高新技術支柱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快發展的條件,鐵路物流園區已初具規模;規模以上企業40家。在今後的發展中,把調結構、促轉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性、長期性任務來抓,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把自主創新作為中心環節,把節能降耗作為關鍵措施,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做優品牌。堅持“引膨並舉”的工作思路,制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原有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擴能增效力度,儘快膨脹規模,做大做強。同時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鎖定重點區域,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按照“主攻大項目,兼顧中項目,選擇小項目”的招商思路,突出家紡服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機械、生物製藥、綠色食品等重點行業,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招商,吸引更多的“兩高六新”(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新商業模式)企業和“兩高一無”(高科技、高效益、無污染)項目,到高新區落戶發展。
第三產業
高新區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向現代服務業傾斜,全力突破第三產業。中糧集團、中紡集團、中石油集團、火車站、萬里運輸、柄壘物流、金源物流等倉儲物流項目倉儲轉運能力不斷加強,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投資2100萬元中油暢達成品油物流公司正在建設中。不斷加大商貿開發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進程,活躍城鎮商貿經濟。完成了龍騰六路、龍騰二路兩條商貿街、義烏小商品城、國都廣場、九隆綜合批發市場、金源商貿城、北徐商貿中心等項目建設。其中,龍騰六路商貿街已初具規模。十里紅商鋪有近20家商家入駐,愉悅商城一期商鋪全部售完。廣青路兩側新增個體經營業戶400餘家,涉及服裝、餐飲、批發、零售等多個領域。投資2100萬元的園丁小區一期完成並基本售完,龍禧花苑項目一期10000平米的商住樓及二期建設的310套住宅樓全部售完,投資1800萬元的三期工程主體已完成,2009年底交付使用。
發展規劃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著力推動產業升級
按照“經濟建設園區化”的產業發展思路,規劃建設“電子信息與新材料、裝備製造、生物製造、新能源環保和生態化工”五大工業園區,著力引進高科技項目,構築產業帶、延伸產業鏈、培育產業群,加速新興產業項目集聚。目前,科倫藥業聚丙烯軟包裝注射液項目、豐華橡膠冷凍法制橡膠粉項目、益謙非晶合金超導材料項目、民強科技L-精氨酸項目、塞恩吉科技PPS複合材料項目、華陽新能源生物柴油項目等一大批新興產業項目相繼投產,生態化工園區被確定為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經市中小企業局審核認定。立足區位、交通優勢,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鐵路物流園區(2010年全省重點建設項目),重點發展以立體倉儲為主的第三方物流。目前,科倫醫藥倉儲物流園、愉悅家紡國際物流園等入駐,高新區公用型保稅倉庫通過濟南海關驗收。截至目前,高新區現有工商註冊企業494家,規模以上企業4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0家。
加快創新平台建設,著力提高創新能力
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積極突破創新平台,努力打造創新環境一流、創新資源集中的科技創新“高地”。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期工程8棟中試車間、綜合樓、科技成果展廳、科技公寓建成啟用,成功申報濱州市留學人員創業園、濱州市大學生創業園、濱州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濱州市市級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二期工程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的科技大廈A座正在裝修。濱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創新大廈近期投入使用。濱州市生物技術研究院、黃河三角洲紡織科技研究院、武漢理工大濱州研究院正式啟用,已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平台1家,愉悅家紡有限公司成功申報首批山東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初審。借鑑先進高新區的經驗,在北京、青島設立異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吸引北京、青島地區的項目、人才與技術入駐孵化,將孵化成熟的項目引入高新區實現產業化。
注重引進高端人才,著力推進創新創業
堅持把人才作為強區之本、突破之根、轉型之基,設立了1000萬元創新創業扶持專項資金,吸納高層次人才進區創新創業,對具有高級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能夠在事業單位服務三年以上或與企業簽訂五年以上聘用(勞動)契約的人才,可以安排到高新區相關事業單位工作。積極推進“十百千”人才工程,引進“千人計畫”1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2人,擁有博士頭銜和自主專利專家11人、碩士以上人才190人。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轄區50餘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110項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授權,11項成果榮膺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愉悅家紡“棉冷軋堆染色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高新區整體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強力推進城市建設,著力打造宜居新城
立足“濱州中心城市南部新區”的區域定位,投資12億元新建了120公里城市道路,形成縱橫交錯的城市道路網路。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5萬噸,高新區消防站、青田供熱中心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江南水庫達到蓄水條件,打漁張新河生態水系建設、勝利河綜合治理工程、新開河生態水系治理工程、豐收河清淤疏浚工程、大道王乾渠襯砌工程全面竣工,整個水系形成了以大道王引黃乾渠為樞紐的生態綠化廊道。高效利用沿黃綜合資源,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龍江濕地公園,打造沿黃地區極具特色、極具競爭力的集休閒觀光、旅遊度假、商務拓展、民俗體驗等於一體的黃河水域濕地。啟動建設了9個合村並居建設安置點,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實現100%覆蓋,城鎮化率達到41.5%。
統籌發展民生事業,著力提升民生保障
建成啟用高新區中學、小營中心幼稚園、青田中心幼稚園,第二國小、第三國小開工建設,全區所有國小實現校車全覆蓋。高新區中心敬老院、社會福利中心、小營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等建成啟用,青田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險合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8%,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公租房2411套。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所有村(居)實現淨化達標“掛牌”。大力推進就業再就業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社情民意調查中一直位居前列。
招商引資
牢固樹立經濟發展靠投入、投入增加靠項目、項目引進靠招商的發展思路,把招商引資作為高新區促發展、增投入、上項目最現實、最便捷、最有效的辦法抓緊抓實。突出項目帶動,做到“四個一批”,即:每年開工一批、建設一批、達產一批、儲備一批,保持投資的強度,增強發展的後勁。明確招商目標,建立項目評價機制,實行項目開工承諾制。實行專業招商分工協作機制,集中力量,常抓不懈,每年組織幾次大規模的外出招商活動。出台了《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關於鼓勵擴大投資和吸引外資的意見》,從土地使用、財政稅收、行政收費、創業支持、研發支持等方面對落戶高新區的投資項目制定了優惠政策。同時,對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篩選了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跑部進省,力爭有幾個大項目能夠納入國家和省2010年投資計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8000萬元的山東華陽新能源有限公司5萬噸生物柴油項目已開工建設,年前1號車間爭取投產。投資1.2億元的濱州新大新材料有限公司5萬噸合成樹脂項目已完成場地遷占工作,在進行場地平整、廠區規劃、立項備案等前期工作,10月下旬正式開工建設,年前部分投產。中國蟠龍集團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北京國通昊天有限公司ICMT(電子移動通訊產品)、山東濱州宏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PVC循環模板、山東華陽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0萬噸變異甲醇汽油項目)等項目已完成談判,都在履行董事會的報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