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南林場位於愛輝區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6°17′—127°9′,北緯50°40′—50°57′。東起黑龍江畔,西與嫩江縣嘎拉山林場相接,南與樺皮窯林場相鄰,北靠大興安嶺呼瑪縣,屬新生鄉境內。林場總人口242人,在職職工107人,其中幹部7人,工程技術人員3名,退休職工53人。轄區內靠黑龍江邊有2個自然村,地廣人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南林場
- 林場總人口:242人
- 在職職工:106人
- 工程技術人員:3名
- 地理坐標:東經126°17′—127°9′,北緯50
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森林資源,發展方向,發展項目,林業生產,林場事件,
地理環境
山脈:林場位於小興安嶺北麓,地勢由西向東逐步降低,以低山丘陵為主,最高峰台山海拔高度595米,最低山金冠山海拔高度381米,平均海拔495米。大部分坡度在13°—25°之間。
水系:境內水資源豐富,河流縱橫交錯,黑龍江一級支流寬河發源於林場伊照施業區,黑龍江一級支流二道河發源於林場月聖山和志成施業區,黑龍江二級支流刺爾濱河發源於林場濱南施業區。
土壤:所轄區域內共有3種土類,分別為暗棕壤、草甸土和沼澤土。其中以暗棕壤為主,草甸土次之,沼澤土最少。
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2℃,無霜期80—90天,早霜9月初,晚霜6月初。年降水量500—600mm,日照時數2500-2700小時/年。
植被:屬興安植物區系,是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的寒溫帶針葉林。平緩濕地多以白樺為優勢樹種。在形式上表現出大、小興安嶺植物系交錯、過渡的特點。主要樹種有落葉松、白樺、柞樹、黑樺、山楊等。主要下木有榛子、胡枝子、毛赤楊、繡線菊、篤斯、刺玫果等。主要草本植物有烏蘇里苔草、塔頭苔草、蕨類、鈴蘭、地榆、唐松草、小葉樟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熊、猞猁、狼、雪兔、狍子、野豬、狐狸、獾子、貉子、飛龍、野雞、烏雞、樹雞、野鴨、林蛙等。
社會經濟
境內有1條老呼瑪公路,3條日偽時期修建的公路和1條林場自修的林區公路。除老呼瑪公路黑河至濱南段外,其它路段年久失修,行車不便,由於環境閉塞,交通不便,相對制約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林場獨木支撐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97214公頃,林業用地面積88713公頃,有林地面積78358公頃,疏林地面積6474公頃,灌木林面積2410公頃,無林地519公頃。森林覆被率80.6%。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76339公頃,總蓄積496153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6.1%和94.9%。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白樺純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混交林、硬闊混交林。人工林面積2019公頃,蓄積813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3%和1.6%。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樟子松混交林、落葉松純林、樟子松純林。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62568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70.5%。其中區劃界定重點生態公益林46125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52%;區劃界定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16443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8.5%。區劃界定商品林26145公頃,占林業用地的29.5%。
發展方向
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總體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整體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等項目。
發展項目
積極組織管護職工,在養殖業和林地種植業上下工夫,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增加職工收入。
林場場長:高希龍
林業生產
林場始建於1965年,累計為國家生產木材30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8110立方米;更新造林2019公頃,主要為落葉松純林和樟子松純林。
林場個人養豬5頭、養羊10隻,預計收入6000餘元;年採集山木耳1500公斤,蘑菇1500公斤,猴頭800公斤,蕨菜2.5萬公斤,年利潤20.5萬元。
林場有各類磚木結構共用、民用建築5000餘平方米,各種車輛30餘台,安裝了閉路電視、電腦、電話等設施。
林場事件
2008年5月26日,位於嘎拉山火場戰略要地的濱南林場被熊熊大火四面包圍,火借風勢,林場周邊燒成一片火海。場內700多名職工的生命財產和大批滅火裝備受到嚴重威脅。危急時刻,一場驚心動魄的濱南林場保衛戰打響了。
從26日10時到27日15時,英雄的撲火勇士們在這裡整整戰鬥了29個小時。戰鬥中,火場一線指揮員把科學滅火理念貫穿於火場偵察、火情判斷、火線扑打的全過程,做到每一次出擊多種預案,每條火線多種打法,使整個戰役始終在科學組織指揮下進行,實現了林場民眾無一傷亡、參戰官兵無一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