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文化三百年》是2006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民、孫敬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濰坊文化三百年
- 作者:王振民,孫敬明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01日
- 頁數:690 頁
- 定價:198.00
- 開本:880*1230 1/16
- 裝幀:精裝
- ISBN:7-5039-3018-7/G·585
《濰坊文化三百年》是2006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民、孫敬明。
《濰坊文化三百年》是2006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振民、孫敬明。內容簡介《濰坊文化三百年》比較全面地展現了清代至民國約三百年間,濰坊市所轄行政區域範圍內文化的發展成就和特色,由世家望族、經史、金石學、文學、...
王振民,濰坊學院中文系(現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71級校友,曾任濰坊市文化局局長。現任濰坊市政協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個人經歷 致力於文化研究,編寫了《晏子研究文集》《鄭玄研究文集》《濰坊文化三百年。所獲榮譽 1994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十佳”中專學校校長,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文藝工作者,被國家...
濰坊是東夷文化核心、齊文化腹地、兩漢經學重鎮、南北朝佛教文化的東方熱土和明清時期海岱間的文學中心。明清是有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 [82]。1904年濰縣開埠 [118],作為膠濟鐵路線上的中心點,坊茨小鎮是濰坊近現代工業的發源地 [120],帶動了近代民族工商企業的崛起 [92],...
歷年來,致力於用新聞語言,展示城市濰坊近1400年未間斷髮展沿革進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讓儘可能多的客群,感知和了解擁有悠久歷史和特色的濰坊地方文化。參與國家文化部重點課題《濰坊文化三百年研究》,學術論文《濰縣故城探賾索隱》收入該課題專著《濰坊文化三百年》一書中。在《濰坊日報》開設個人專欄《解讀濰縣...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是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12月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保護區以傳承弘揚具有濰坊地域特色的齊魯文化為目標,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核心,對濰坊地域文化進行整體性保護。簡介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北部沿海地區緊靠黃河入海口,是中華文明重要源頭東夷文化的核心...
核雕(濰坊核雕),山東省濰坊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濰坊核雕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地區的一種傳統雕鐫藝術,它以桃核為主要材料,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濰坊核雕有佩掛、扇墜、念珠、耳環、手串、紐扣、印章等諸多品種,其布局嚴謹,刀法細膩,形象生動逼真,呈現出一種納天地萬物於方寸之間的博大...
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鳶都濰坊 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市區舊稱。特產有風箏、年畫等,馳名海內外。濰縣自古為北海名城,文風昌盛,科甲蟬聯。經濟繁榮,乾隆年間曾有“南蘇州,北濰縣”的說法,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製作第一隻“木鳶”,至今已有兩千...
《濰坊文化》雜誌由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主管,由濰坊市國有文化資產中心主辦,雜誌性質為“山東省連續性內部資料出版物”,免費向社會各界贈閱。組織機構 主 管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 主 辦 濰坊市國有文化資產中心 承 辦 濰坊金江文化傳播中心 編 委 會 主 任:初寶傑 王桂英 副 主 任:丁漢邦 委 員:...
《濰坊歷史文化故事》是2023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濰坊卷》是《山東文化體驗廊道故事叢書》之一種,是頗具故事性的通俗讀物。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正確站位,推動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進中華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深入挖掘本市在山東文化體驗廊道和重點文化片區...
本書是系統反映濰坊歷史文化遺存概況的資料性工具書。時間斷限,上起新石器時代距今約8000年的後李文化,下訖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個別方面根據需要適當做出上溯或下延的調整)。收錄項目的統計數據截止日期為2012年3月。主要內容包括遺址、墓葬、建築、石窟與佛教造像、摩崖碑銘石雕、古木園林、寺觀廟祠...
9.中華倫理範疇——儉著作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0 301.4千字 位次(1/3) 2007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集體) 2008年獲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0.北海(濰坊)文化研究·濰坊文化遺存述要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05 300千字 位次(1/1)2008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
銀行:建行、濰坊銀行、交行、農行、郵局:西城郵電局;醫院:腦科醫院、同齊醫院、婦幼保健院 樓盤相冊 濰坊十笏園商業文化街區街景透視效果圖 樓盤資料 占地面積:99333平方米 建築面積:250000平方米 開工時間:2009-01-01 竣工時間:2012-12-31 物業管理附加信息:待定 開發商:濰坊金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投資商:濰坊...
《濰坊文化志》是王振民,楊金禮,陳繼剛,王天武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濰坊市文化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戲劇、文學創作、音樂、舞蹈、美術、電影等。作品目錄 概 述 第一章 大事記 第二章 機 構 第一節 市級文化行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 縣市區文化局 一、濰城區文化局 二、寒亭區文化局 三、...
濰坊齊魯酒地酒文化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813件/套,舉辦展覽13個,開展教育活動48次,參觀人數17萬人次。歷史沿革 濰坊齊魯酒地酒文化博物館是由山東酒之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舉辦,從事收藏展覽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
為了加強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維護和培育文化生態,傳承弘揚齊魯文化,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4月25日公布了《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辦法》。該辦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辦法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維護和培育文化生態,傳承...
濰坊市坊子紅色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16年11月,並獲得山東省文物局註冊認證的紅色文化非國有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一級保護單位——坊茨小鎮院內。建築布局 建築面積588平方米。展出內容 現有館藏紅色文物20000餘件。以“光輝的歷程”宣傳為題材,館長李忠連先生把近30年來徵集到的真實歷史遺留物,從中國共產黨...
2006年5月20日,風箏製作技藝(濰坊風箏)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88。歷史溯源 唐朝時期,濰坊風箏的軋制開始流行。到了唐朝中期,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繁榮,風箏的功能開始轉向娛樂方面,形狀也開始縮小,尤其是紙風箏的出現,在風箏功能轉換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唐詩中...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核雕(濰坊核雕)”、“漆器髹飾技藝(濰坊嵌銀髹漆技藝)”的保護單位。
濰坊市文化館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濰坊市文化館(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核雕(濰坊核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濰坊元善堂木雕文化博物館 濰坊元善堂木雕文化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560件/套,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3.1萬人次。地理位置 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東風東街5012號35號樓107。展出內容 元善堂木雕博物館以收藏明清時代木雕磚雕及石雕。
法定代表人為李永勝。發展歷程 2024年3月18日,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濰坊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將於2024年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狀態更新為“已受理”。獲得榮譽 2023年2月,入選“2022年度山東省級文明單位”擬表彰名單。
濰坊文化通覽 《濰坊文化通覽》是2012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興濤。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海岱文明:中華文明的東方類型——海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西周春秋時期齊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等。
其自幼跟祖父學習雕刻、繪畫、風箏扎制。 1995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風箏專家稱號。其扎制的風箏作品“金雞報曉”被國家郵政部選中並作為郵票使用。其部分作品被國內外風箏博物館作為珍品收藏。人物成就 中國風箏專家,濰坊風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山東省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濰坊古代文化通論》是2009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敬明。內容簡介 《濰坊古代文化通論》是一本對齊魯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頗具價值的一本專著。該著以《總論》開篇,總攬全書,宏論概貌,縱寫歷史,橫分門類,既體現寬闊的學術視野,又有具體明晰的系統闡述,宏而不虛,闊而不散。第二至八章,分七個部分...
坊宏圖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充滿激情活力與創新精神的私營企業,致力於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企業移動商務解決方案及權威力度廣告傳媒平台,是商務部兩化融合項目山東區服務中心,公司通過優秀的團隊竭誠為企業提供隨時隨地隨身、方便易用、高回報、可持續的業務管理產品及服務,幫助客戶成功。濰坊宏圖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濰坊市寒亭區文化館為副科級。2015年全國第四次文化館評估定級評定為國家級二級文化館。現文化館座落在寒亭區泰祥街3569號,總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設三個業務部(文學創作部、美術攝影部、文藝輔導部)和辦公室,有展覽廳、排練廳、歌舞廳、教室等民眾文化活動場所。 文化館現編制12人,現有在職人員12人。至201...
相傳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清《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了當時傾城男女“各攜紙鳶”,清明掃墓後施放較勝的盛況。近人沈太侔《春明採風志》載:“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結架,作燕飛式,紙糊,繪青藍色,中按提線三根,大者背著風琴或太平鑼鼓,以索繞,順風放起,晝系線條,夜系紅燈,兒童仰首追逐,以泄內...
趙秉忠丰儀秀偉,論議剴切,敷講闕廷,多見嘉賞。崇禎初年,朝廷剷除魏黨,趙秉忠得復原官,追贈加太子太保銜,按大臣之禮厚葬。著有《陽集》、《江西輿地圖說》等。趙秉忠貴為尚書,可正史無傳。但在明代只有他的殿試狀元卷被完好的保存下來,而且他的《狀元卷》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一千三百餘年唯一得以保全的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