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奎文實驗中學

濰坊奎文實驗中學

濰坊市奎文實驗中學是一所國辦全日制重點普通高中,是一所省級規引范化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濰坊奎文實驗中學
  • 類別:全日制重點普通高中
  • 級別:省級規引范化學校
  • 占地:39599平方米
  • 校舍總面積:36237平方米
  • 教學班:39個
學校簡介,基本信息,領導簡介,學校榮譽,教育成績,學校教育,學生成績,教育體制的變革,現代中學的過渡,

學校簡介

基本信息

學校占地39599平方米,校舍總面積36237平方米。現有39個教學班,2400餘名學生。學校是省規範化學校。學校從全省範圍內招聘骨幹教師81名。現有教職工216人,專任教師150人,省、市級教學能手75名,中學高級教師21名,一級教師92名。學校積極實施“做名師、當名生、進名校”的“三名”工程和促青年教師成長的“一三五”培養工程,許多青年教師在短期內成為教壇新秀和業務骨幹。
濰坊奎文實驗中學濰坊奎文實驗中學
濰坊奎文實驗中學地圖
學校先後籌資按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建設了綜合樓、實驗樓、餐廳樓、公寓樓、澡塘、籃球場、高標準塑膠跑道等基礎設施,高規格配備了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儀器室等各種功能教室,實驗教學儀器和音、體、美教學器材一應俱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為培養學生特長、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領導簡介

濰坊市奎文實驗中學校長兼書記、全國優秀教師王英華,1953年生,壽光市人。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他探索的“三、四、五”系列教學法,提高了課堂效益,多次在市內外教學研討會上介紹。有近20篇論文在全國和省級刊物發表和獲獎。
他還主編和參編了《春華秋實》、《教學藝術論》、《奮飛,從這裡起航》等專著10餘部。他領導和參加的“誘思探究教學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和諧教學法”等教科研子課題皆在全國、省級教科所立項,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學校管理上,奎文實驗中學實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學、分層施教模式已初見成效。由於業績突出,王英華1993年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6年被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科委授予濰坊市跨世紀科技人才稱號。2002年被評為市級“特級教師”,2004年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幹事創業先進個人”的稱號,並被評為區級“優秀校長”。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奎文區爭創一流先進單位”、“奎文區安全單位”、“奎文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濰坊市規範化學校”、“濰坊市綠色學校”。

教育成績

學校教育

學校堅持以“高標準、嚴要求、創名校、育英才”為辦學宗旨,以先進科學的辦學理念為指導,以“艱苦創業,建一流學校;科學實幹,創一流業績;改革創新,育一流人才”為長遠發展目標,以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現在已形成了“文明守紀、奮發向上”的校風及“嚴謹博學、為人師表”的教風和“刻苦勤奮、勇於拼搏”的學風。
學校根據校情,成功實施了分層次教學策略,提出了“文、理、音、體、美五類並舉,奧賽實驗班、提高班、加強班、特長班分類指導”的分層次教學策略,並對其實行動態管理。

學生成績

2003年,學校高考成績輝煌:本科上線288人,薛曉曉同學以661分的優異成績,奪得濰坊市理科第一名。獲濰坊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教學成果獎。
2004年,學校高考再創佳績:全校本科上線464人,上線率高達66%,在全市名列前茅。獲奎文區“爭創一流先進單位”,“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實現了超常規發展,跨越式前進的目標。
2005年高考又有重大突破:本科軍檢線、藝體控制線人數達582人。理科有9人達640分以上,文科有7人達600分以上,其中王修彥同學以622分的好成績列城區文科第一名。

教育體制的變革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進步。到了戊戌時期,我國教育從最初的“一段制”,發展為“二段制”。如1895年盛宣懷奏準設立天津中西學堂,分頭等學堂(即外國所謂大學),二等學堂(即外國所謂國小堂),二等學堂頭班畢業後,即升入頭等學堂四班,其餘以次遞升。這是中國最早的分級學校,但仍無明確的“中學堂”之稱。至1896年孫家鼎書《議覆開辦京師大學堂折》時,也仍限於國小、大學兩段,沒有現代意義上的“中學”之稱。
1896年盛宣懷奏辦南洋公學,並分為外、中、上、師範四院,開始有了“三段”的形式,即中院相當於中學一級,這是我國中學教育之始。南洋公學於成立時,設總理一員,相當於今天的“校長”;總教習一員,執掌全校教務工作,相當於今天的教務長;另外還設有學監等職。如蔡元培在南洋公學時就擔任總教習一職。

現代中學的過渡

近代中學從萌芽到二三十年代逐漸走上正軌,發展了六十幾年,內部管理也逐漸從無序到有序,從因事而設職到由制度而設職,從不科學走向科學,管理走向正規化,並繼續不斷完善。組織由分散走向具有層次性,不斷走向系統化。從此,我國中學行政管理就在此基礎上發展,基本框架未發生大的變化,更多的是名稱上的變化或機構的增增減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