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綠豆粉製作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濯水綠豆粉製作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綠豆粉,濯水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宋朝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黔江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綠豆粉是土家少數民族的美食,自古以來被當地人稱為“養生美食粉”。土家綠豆粉主要是由綠豆經精細加工製成。綠豆是夏令飲食中的上品,它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又名青小豆,因其顏色青綠而得名,在我國已有兩千餘年的栽培史。由於它營養豐富,用途較多,李時珍稱其為“菜中佳品”。

歷史淵源

濯水綠豆粉歷史悠久。宋朝陳達叟在其所著《本心齋疏食譜》中將綠豆粉列為鮮美的、無人間煙火氣的素食二十品之中:“綠豆粉也,鋪姜為羹。碾碎綠珠,撒成銀縷,熱蠲金石,清澈肺腑。”濯水綠豆粉以優質綠豆、黃豆、大米(粘米)為原料,經“泡、磨、烙、燙”四道傳統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基本內容

綠豆、黃豆、大米(粘米)搭配比例約為16%、8%、76%;搭配好的原料浸泡一天后,就用石磨進行碾磨。碾磨時注意水和原料的比例,以豆漿17稀稠適度為宜,綠豆漿磨好後,就開始生火制粉。燃料以乾松毛為佳,且為防止綠豆粉被烙糊,以保持文火狀態為宜。為了起鍋時綠豆粉不粘鍋,保持粉縷的完整,在鍋內均勻塗抹菜油,豬油亦可。然後用鋁皮漏斗裝上豆漿,圍繞鍋底一圈一圈由里向外旋轉,形成小指寬、硬幣厚的鏍旋型粉圈,一分鐘左右粉圈熟後即起鍋晾在簸箕里或竹桿上。這樣製作出來的綠豆粉具有色澤正、口感好、易存放、不易變質、食用方便等特點,深受當地土家苗寨民眾喜愛,是接待客人,饋贈親友的首選純天然特色食品。

主要價值

山區高寒氣候和飲食習慣,決定了當地土家族、苗族民眾喜食臘肉和鹽味較重的食物。當地人知道食物中多糖成分能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分解,從而可以防止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而多糖成分較高的綠豆則成為當地人進行食療的首選食品。

保護措施

2009年,濯水古鎮的綠豆粉製作技藝被納入重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