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直隸州志》是清乾隆50年[1785]出版的地方志,責任者是胡德琳、藍應桂。
《濟寧直隸州志》是清乾隆50年[1785]出版的地方志,責任者是胡德琳、藍應桂。
道光濟寧直隸州志,清徐宗乾修,許瀚等纂。十卷。鹹豐九年刻本。徐宗乾,字伯楨,江蘇通州人,進士,濟寧直隸州知州。許瀚,事見專條。此志始修於道光二十年徐宗乾...
《濟寧直隸州志》是清乾隆50年[1785]出版的地方志,責任者是胡德琳、藍應桂。... 《濟寧直隸州志》是清乾隆50年[1785]出版的地方志,責任者是胡德琳、藍應桂...
現有舊志8部:《濟寧州志》,廖有恆修,清康熙十二年 (1673) 刻本;《濟寧直隸州志》,胡德琳、藍應桂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濟寧直隸州志》胡德琳原本...
“南池”就是指“王母閣”,原名“古南池”,建於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756年),面積400餘畝,位於濟寧市城南王母閣路西側。據《濟寧直隸州志》記載:“...
濟寧商埠,魯西南的商業中心。南枕運河,流通江淮,北連河、齊,為貫通南北的咽喉樞紐。由於漕運的緣故,商業手工業日益發達,史稱“百賈雲集”。據清道光《濟寧直隸州...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安阜村(地方)·十里舖”,即此村。 明初,劉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取村名小莊。至清代中葉改名安阜村。後因距濟寧...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洸右鄉·二十里舖”,即此村。該村明代前原名為徐龍鋪,古代在重要官道十里設鋪,為傳遞文書訊息驛站,至清代因村莊距濟寧...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西鄉·大長溝·張家山莊”,即此村。明代前原村名為彭祖山。明永樂中,張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泰安城東汶河崖郭莊,後於萬曆...
據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登豐里(地方)·宋家莊”,即此村。明末,宋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宋家莊。歷清代、民國未變。建國後...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北鄉·王武村·後張莊”,即此村。明初,張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於此,無因建村於“天寶寺”後,故以姓氏取村名後張莊。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接駕莊(地方)·宋家莊”,即此村。明永樂年間,宋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宋家莊。至清末逐漸富裕,建立樓房,...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西升莊(地方)·白家莊”,即此村。清初,百姓從附近軍王村西白家崗遷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白家莊,後以方位改村名南白,...
清道光本《濟寧直隸州志·風土》載:“北鄉·石婁村·元田莊”,即此村。元代原名丁橋。明初,田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至明中葉,因本村東鄰桃園,以姓氏取...
泗河之東,西臨濟寧市任城區。《濟寧直隸州志》記載,李氏於明初從山西遷來建村,取名李莊,因在本縣和公社內重名,一九八二年隨隊更為北李莊。系張園村委會駐地...
19. 胡德琳;乾隆《濟寧直隸州志》卷五,《輿地》 20. 攤丁入畝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7-27] 展開全部 收起 圖集 攤丁入畝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
清乾隆版《濟寧直隸州志》卷十五古蹟中記載,“灌冢”,明代初期,李睿(副使)為封其墓,立享堂。冢記中說漢灌嬰墓在州東30里。後來,丞相墓增土一丈九尺(19尺,...
高平廢縣治以後,便把高平改稱“兩城寨”,後簡稱兩城。一說山在匡城、茅城間,故名兩城山,無考。又說,山分合如兩城(《濟寧直隸州志》載)。
《濟寧直隸州志》記載,乾隆年間有荊冢集。系荊冢集南、北村委會駐地。建設情況:在2010年後計畫建設馬坡荊集工業園區,截止14年12月馬坡工業區雛形已經基本建成,...
一說山在匡城、茅城間,故名兩城山,無考。又說,山分合如兩城(《濟寧直隸州志》載)。後村莊面積擴大,分為八個村,此地為一村,為兩城一村委會駐地。
在馬坡北九公里,泗河之東,西臨濟寧市任城區。一百三十三人,耕地二百九十畝。《濟寧直隸州志》記載,乾隆年間有張家園。相傳,原是張家莊的菜園,後形成村莊,遂...
《濟寧直隸州志》記載,乾隆年間有上九曲、九曲店。清順治年間立天齊廟碑載,清初原名上九曲,以泗河自兗州到此九個彎曲得名。一九四九年,九曲店分為兩個村委,...
在馬坡北六公里,泗河東,西臨濟寧市任城區境。七百六十人,耕地一千二百畝。《濟寧直隸州志》記載,乾隆年間有下九曲、九曲店。清順治年間立天齊廟碑載,原名...
鹹豐九年《濟寧直隸州志》卷八頁十七列“仲子世家”,見下面插圖。以記載先賢仲子宗子世系,但因歷史原因,所載宗子世系名不副實,該世家世系在49代以後多有舛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