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文化通覽

濟寧文化通覽

《濟寧文化通覽》的編纂和出版是對全省文化資源的大整理,是對山東文化面貌的大展現,也是對各區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動。為弘揚齊魯優秀文化傳統,建設當代先進文化;增強全省人民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激發愛國愛鄉情懷;也為國內外更好地了解山東,推動山東改革開放作出了新貢獻。《濟寧文化通覽》主要內容包括:中華文明早期的萊蕪、夏商周時期的萊蕪與區域文化的變遷、春秋戰國時期齊魯文化的交匯地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濟寧文化通覽
  • 作者:趙樹國 王志民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9062657 
  • 外文名:Jining Culture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625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濟寧文化通覽》的編纂和出版是對全省文化資源的大整理,是對山東文化面貌的大展現,也是對各區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動。為弘揚齊魯優秀文化傳統,建設當代先進文化;增強全省人民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激發愛國愛鄉情懷;也為國內外更好地了解山東,推動山東改革開放作出了新貢獻。本書由趙樹國主編。

圖書目錄

齊魯文化與山東區域文化(代總序)
一、二元一體與文化傳承
二、從文化重心到人文聖地
三、山東的區域文化與《通覽》的編纂
緒論
一、自然環境
二、區劃沿革
三、市情概況
四、文化特色與貢獻
上編
第一章 遠古至夏商時期:始祖文化
第一節 細石器時代濟寧境域古人類活動
一、濟寧古人類早期活動的實物證據
二、濟寧細石器的類別
三、濟寧細石器的特徵及意義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濟寧境域古人類活動
一、汶上東賈柏等地發現的北辛文化遺址
二、濟寧境內大汶口文化典型遺址及考古收穫
三、濟寧境內龍山文化典型遺址所揭示的文化內涵
四、濟寧地區的自然環境及社會形態
第三節 傳說時代華夏先祖與濟寧地區
一、定綱常人道、立父權倫理的伏羲(太吳)
二、“炎帝都於陳,又徙魯”
三、黃帝生於壽丘
四、蚩尤冢位今汶上縣境
五、少吳都曲阜
六、顓頊都空桑
七、“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
八、龍鳳圖騰崇拜與濟寧
第四節 夏商時代濟寧地區方國與文化
一、任、緡、奄等夏商古國及其與王室的關係
二、大禹治水在濟寧
三、考古所見夏商文化遺存
第二章 兩周時期(上):以禮樂為中心的魯文化
第一節 周公封魯與魯文化的形成
一、周公東征與魯國的建立
二、伯禽治魯,變俗革禮
三、魯國對周室文化的傳承
第二節 魯國:尊奉周禮的典範
一、魯文化的重禮品格
二、“周禮”與“魯禮”
三、諸侯至魯,“於是觀禮”
四、魯國與周邊的諸侯國
第三節 魯國的詩樂文化
一、詩、樂與禮的關係
二、《詩》與魯人的社會生活
三、詩、樂與祭祀
第四節 魯人的政治觀念與道德意識
一、尊尊而親親
二、“不朽賢相”臧文仲
三、“愷悌君子”柳下惠
四、知禮行義——《列女傳》中的魯國婦女
第五節魯國的重史傳統
一、魯國的史官與史書
二、孔子與《春秋》
三、左丘明與《左傳》《國語》
四、□梁赤與《春秋□梁傳》
第六節魯國的科技與軍事
一、魯國的天文曆法
二、軍事家曹劌
三、“工聖”魯班
第三章兩周時期(下):孔子、孟子與儒家學派
第一節至聖先師——孔子
一、由顯貴走向沒落的家世
二、魯文化對孔子的培育
三、“有教無類”,創辦私學
四、短暫而卓越的從政實踐
五、棲棲遑遑,周遊列國
六、“述而不作”,整理六經一
第二節孔子開創先秦儒家學派
一、“儒”與“儒學”
一“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三、早期儒家學派的形成
第三節孔子儒學思想的精髓
一、“大同”社會理想
一“禮”的政治主張
三、“仁”的倫理學說
四、“中”的思想方法
第四節孔子弟子
一、孔門師徒所組成的儒者群體
二、“復聖”顏子
三、曾子與《大學》《孝經》
四、子路、閔子騫等其他弟子
第五節“述聖”子思
一、一代儒學宗師
二、子思與《中庸》
三、子思與《論語》
四、子思與《孔子家語》
第六節“亞聖”孟子
一、孟子家世與孟母教子
二、孟子的學術淵源
三、“以儒道游於諸侯”
四、“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五、孟子的文學思想及其貢獻
第七節先秦儒學對魯地學術和民風的影響
一、先秦儒學影響的擴大
二、儒學傳統與魯地學術
三、儒學與魯地社會風習
第四章秦漢時期:經學傳播與魯地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秦始皇東巡、“焚書坑儒”與魯地文化
一、秦始皇登臨嶧山與嶧山刻石
“焚書坑儒”與孔甲奔楚
第二節儒學獨尊與魯地經學
一、早期魯地教育與魯學的形成
一“獨尊儒術”與儒家傳經
三、經學今古文之爭中的魯地儒生
四、魯地儒生聯翩入相
第三節“重本尊統”——何休與《公羊》學
一、今文經學大師——何休
二、今文經學的集大成之作——《春秋公羊傳解詁》
第四節儒道互補的仲長統與《昌言》
一、從“勸世治平”到“敖翔太清”的仲長統
“人事為本,天道為末”話《昌言》
第五節以行俠仗義稱名的朱家和範式
一、“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的朱家
二、講義氣、守信用的範式
第六節特立獨行,開清議、清談先聲的孔融
一、孔融的生平事功
二、孔融的詩文
第七節以辭賦見長的孔臧和“七子之冠冕”王粲
一、孔臧的賦作
二、王粲的詩賦
第八節魯恭王劉餘宮殿——魯靈光殿建築藝術
一、魯靈光殿的建築形制和規模
二、魯靈光殿的內部裝飾
三、魯靈光殿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
第九節漢碑、畫像石與墓祠文化
一、漢碑刻與畫像石
二、曲阜九龍山漢墓的構造及隨葬品
三、蕭王莊漢任城王墓的文化價值
四、梁山漢墓壁畫藝術
第五章魏晉至唐五代時期:儒釋道融合與南北交流下的魯地多元文化
第一節學術中心南移與經學研究
一、魯地人南遷與學術中心南移
二、劉表與荊州學派
三、孔衍等魯地其他經學家
第二節“儒道會通”的王弼與正始玄學
一、世家子弟王弼及其著作
二、“以無為本”的玄學體系
三、王弼玄學對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援佛人玄的張湛與東晉玄學
一、張湛的生平及著作
二、張湛玄學的理論貢獻
第四節魏晉太醫令王叔和與《脈經》
一、王叔和其人
二、《脈經》的醫學貢獻與影響
第五節劉宋著名軍事家檀道濟與《三十六計》
一、檀道濟的戎馬生涯
二、《三十六計》與軍事文化
第六節道教文化
一、五斗米道對魯地人的影響
二、魏夫人與內丹派經典《黃庭經》
第七節佛教文化
一、佛教在魯地的傳播
二、郗超與名僧的交往
三、魯地佛寺與佛塔
四、魯地摩崖刻經與佛造像
第八節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在魯地的吟唱
一、李白寄家任城
二、李白在魯地的吟唱
三、杜甫客居兗州
四、杜甫在魯地的吟唱
五、李、杜交遊與紀念勝跡
第九節儲光羲等人的詩文創作
一、以田園詩著稱的詩人儲光羲
二、山水田園詩人盧象
三、“河東三絕”之一徐彥伯等人的詩文
第十節書法、繪畫與音樂藝術
一、書法世家郗氏和其他書法名家
二、摩崖書刻和碑碣書刻
三、嘉祥英山一號隋墓壁畫藝術
四、唐代橫笛演奏家李謨、許雲封的音樂藝術
……
第六章宋金時期:以魯地學者為主力的理學發軔和詩文革新運動
第七章 元明清時期:尊孔崇儒之風吹拂下的濟寧文化
第八章 晚清民國時期:西方文化傳入與革命文化浪潮
下編
第一章 始祖文化、鄒魯文化與儒家文化紀念遺存
第二章 世代承續的孔府文化
第三章 “中國漢碑半濟寧”
第四章 濟寧漢畫像石藝術
第五章 運河之都與運河文化
第六章 梁山泊與水滸文化
第七章 微山湖與湖區文化
第八章 梁祝文化
第九章 祭孔大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