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學文廟

濟南府學文廟

濟南府學文廟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明湖路248號,北臨大明湖,臨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濟南府學文廟創建於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對文廟進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築布局。

濟南府學文廟南接芙蓉街,北依大明湖,建築群布局嚴整、規模宏大,是濟南重要歷史文化遺存。自2010年試開放以來,文廟先後成功舉辦了“新年祈福會”、“和諧中華-海峽兩岸中華經典文化誦讀”、“文廟講堂”、“朝鮮著名油畫家精品展”和“成人禮”、“開筆禮”等公益文化活動,並與多家大中國小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濟南府學文廟已逐漸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社會廣泛認可的儒家文化傳播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廟被國小、工廠等占用,許多建築被毀。1992年成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開始進行大修,殘存的古建築被修復,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復建。修復後的文廟,將恢復祭孔的功能,並成為濟南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濟南府學文廟
  • 地理位置:濟南市歷下區明湖路248號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屬性: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修建時間:2005年
位置,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廟三寶,龍石,屏門,鐵牛山,建築形制,大成殿,影壁,大成門,欞星門,中矩亭、中規亭,泮池和泮橋,鐘英坊、毓秀坊,屏門,更衣所、犧牲所,戟門,東西廊廡,明倫堂,尊經閣,石碑,修繕過程,匾額和碑刻,營運狀況,相關新聞,

位置

濟南府學文廟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北臨大明湖,臨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始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民國時期,不同規模增建、重修達三十餘次。建築群坐北朝南,布局嚴整,規模宏大。主要建築有大成門、欞星門泮池、大成殿、明倫堂和尊經閣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廟被國小、工廠等占用,許多建築被毀。1992年成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開始進行大修,殘存的古建築被修復,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復建。修復後的文廟,將恢復祭孔的功能,並成為濟南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部分。
濟南府學文廟

歷史沿革

濟南府文廟創建於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位於大明湖畔。歷史上曾數次被毀又數次重修。金代時,府學文廟曾因戰爭而遭到嚴重破壞,元末傾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拓建,後又經數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築布局已臻於完善。清代對文廟的修葺不斷,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築布局,使得府學文廟占地面積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貢院牆根街,往南至南門,往東至曲水亭街。
濟南府學文廟濟南府學文廟
濟南府學文廟是歷代濟南文化、教育的中心,但是到了民國時期廢除科舉後,府學文廟便逐漸敗落。由於連年戰爭,解放前濟南府學文廟已經遭到破壞。解放後,大成殿曾被闢為禮堂,後來府學文廟成為大明湖路國小校舍。
據考證,分布在全國已知的文廟中,除山東曲阜孔廟、江西萍鄉文廟、南京六合文廟蘇州文廟外,始建年代都晚於濟南府學文廟,加之其巨大的規模和影響力,可見濟南府學文廟在全國地位之重要。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開工,歷經5年精心維修的濟南府學文廟已於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坐落於濟南市大明湖路214號的濟南府學文廟,是我國現存一座重要的級文廟,它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坐北面南,是濟南市域範圍內最大的單體古建築。據史料記載,濟南府學文廟原為一組龐大的建築群,總長247米,寬64~66米。整個建築群在一條中軸線上對稱展開。從保存下來的影壁、南門、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構)築物上,仍然可以依稀分辨出當年的氣勢。

建築格局

文廟的格局從南到北,依次為南門、中規中矩亭、欞星門、大小泮池、屏門、戟門(俗稱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廊廡、明倫堂、尊經閣等主要建築。南門內側的兩個分列東西的“中規中矩亭”,造型一方―圓,寓意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告誡儒家學子做學問要有―種嚴謹的態度。但整個濟南府學文廟卻不像其他地方的文廟那樣,呈正南正北的朝向,而是呈曲線狀,這在文廟中比較少見,可能和當時初建文廟時的地理環境有關。
濟南文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還有小泮池,這在文廟中也比較少見。另外,其他地方文廟里的泮池大多數只是個象徵,有的最多只能放進去些死水。而這裡的泮池不但有水,還是能流動的泉水,這在全國即便不是獨一無二,也是極為罕見的。這充分說明歷史上濟南就水系發達,體現了其作為泉城的特色。
泮池的泉水是由南面的芙蓉街流過來的,經明渠暗道流入大小泮池,然後經玉帶河流到曲水亭,再匯入大明湖。這次,他們配合維修工程,挖掘並恢復了以前的水道。這樣,遊人來文廟觀覽,不但可以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也能體會到濟南泉水文化的特點。

文廟三寶

龍石

第一件“寶”就是存放於趵突泉公園內的“龍石”(又叫“龜石”)。據悉,此石是六七百年前遺留下來的太湖石,曾經為元代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所收藏,後來在府學文廟中被發現。上世紀五十年代趵突泉公園建成開放時,此石被移到公園記憶體放、展示,因其有秀、瘦、透、漏、皺特點,堪稱濟南“第一名石”。

屏門

第二件“寶”是一扇屏門。1952年,根據大明湖公園建設的需要,有關部門將位於府學文廟古建群當中的屏門,移至大明湖公園南門安置,成為一個具有地標特色的大門。2005年府學文廟修復過程中,專業人員藉助考古發掘發現,原屏門的柱礎未被移走,便依照柱礎的布局、形式,參考現大明湖南門牌坊,設計重建了屏門。本次府學文廟重新開放後,遊客就可以親眼目睹這座傳承了數百年風韻的屏門。

鐵牛山

文廟有關的第三件“寶貝”則是“三山不出”中的“鐵牛山”。古代濟南民間一直有“三山不顯出高官,四門不對出王(皇)位”的說法。其中,“三山”分別是指已消失多年的歷山、灰山和鐵牛山。2005年,“鐵牛山”在萬眾矚目中出土。這頭長1.5米,寬約0.6米,高約半米的“鐵牛”就“俯臥”在府學文廟院內偏東南位置。

建築形制

大成殿

大成殿為九開間,是全省最大的單檐廡殿頂建築。大成殿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是濟南市最大的單體古建築,也是山東省境內現存最大的單檐廡殿頂古建築之一,在中國各地文廟大成殿中的規模位列第三。大殿面闊九間,東西闊34.5米;進深四間,南北深13.9米;通高13.86米,面積約480平方米。單檐廡殿頂上,覆蓋黃琉璃筒瓦,木架為抬梁式結構,柱有收分、側角和升起,保留了宋代建築的特點。檐下設斗栱,明間平身科兩攢,其他間各一攢。斗栱和墊板繪有彩畫。殿內採用減柱做法,頂部設天花,標高不同,其中明間和次間的天花較低,梢間和盡間的則較高。殿周東、西、北三面圍以檐牆,南面前檐居中各間均為六抹頭菱花隔扇門,唯兩端盡間為菱花窗。 1950年代的大成殿御碑亭 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及四配像,頂部懸掛清帝題寫匾額數塊,皆毀於文革。2005年,一塊清世宗御筆“生民未有”殘匾被偶然發現。2009年9月,一尊高2.72米的新塑孔子像正式完成,之後還將重新安放四配和十二哲像,並在大成殿南側的東西廊廡內安放孔子弟子塑像。
文廟大成殿文廟大成殿
大成殿原坐落在寬闊的月台上,隨著歲月變遷,建築已破損不堪,脊獸在文革中被砸毀,殿基也早與地面齊平,不復從前氣勢。重修時,工程人員採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即將大殿全部拆除並仔細標記構件,抬高地基,然後在原地儘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後的大成殿,整體抬升了1.5米,重現當年的高峻。
大成殿前原有御碑亭兩座,左右各一,六角形,黃琉璃瓦頂,康熙年間建,遺址、殘碑尚存,已復原。在大成殿施工過程中,兩尊馱碑石贔屓在殿前出土。

影壁

影壁位於文廟之外,向北與大成門對景,長9.85米,高約5米,厚0.95米,磚砌,呈“一”字形,琉璃瓦頂。其北面正中有圓形磚雕裝飾圖案,為清代遺物。數十年來因作為圍牆使用而免遭拆除。
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大成門

大成門面闊五間,左右闊10.8米,進深一間,前後深6.33米。單檐歇山頂,上覆黃琉璃瓦。其外檐斗栱,明間平身科二欑,次間一欑,並有四十五度斜出栱;側面則無平身科,均為五彩重昂斗栱。並施彩畫。各間均為磚石砌卷門,門內方磚鋪墁地面。

欞星門

欞星門為四柱三間沖天式雕花石坊,柱間設紅色柵欄門。柱前後以石鼓夾抱,並分別用石戧柱傾斜支撐。
原欞星門已毀,基址無存。文物部門根據歷史資料重建。

中矩亭、中規亭

泮池、石橋與中規亭
中矩亭、中規亭分列欞星門內東、西兩側,中矩亭為方形,中規亭為圓形,黃琉璃瓦攢尖頂。語出《禮記·玉藻》之“周旋中規,折旋中矩”和《周禮·考工記》之“方者中矩,圓者中規”。

泮池和泮橋

泮池在欞星門北數米,池近半圓形,弧面朝南,北岸弦長37.4米。池周環繞白石望板、望柱。泮橋從池正中部跨越南北,為青石拱橋,長19米,寬2.88米,共五孔,正中橋孔最大,兩邊孔徑對稱遞減。
重修過程中,施工人員還在屏門以北發現了明代泮池遺蹟,並將之恢復,使府學文廟內出現罕見的“雙泮池”景觀。

鐘英坊、毓秀坊

鐘英坊和毓秀坊分別位於泮池以北,文廟東西院牆內側,鐘英坊在東,毓秀坊在西,彼此遙相對應。二坊形制相同,均為四柱三間三樓廡殿頂式木質牌坊,覆黃琉璃瓦。
2007年底,在維修過程中,二坊的遺址被發現,局部延伸至原國小圍牆範圍之外,印證了古時文廟的規模。

屏門

屏門作為文廟第三道門,是一座五間六柱牌坊。坊頂五樓,由明間向兩側呈三階式錯落,重昂單檐廡殿頂,覆黃琉璃瓦,飾吻獸,檐下以雲頭斗栱承托,額枋彩繪“旭日雲鶴”、“金龍戲珠”等圖案。坊柱前後各用斜柱支撐,柱礎由石鼓夾抱。
1952年,牌坊的地上部分被遷建至大明湖公園南門。2007年在原址重建。

更衣所、犧牲所

屏門東、西兩側分別是更衣所和犧牲所。每年祭孔前,主祭官須在更衣所沐浴、更衣,齋宿三日。更衣所建築為原物,2006年,進行落架維修。犧牲所則用於祭孔大典上祭祀用品的準備,原建築已被拆除,2006年根據史料記載在原址復建。

戟門

戟門為進入大成殿前院落的正門,面闊五間,歇山頂,上覆黃琉璃筒瓦。戟門兩側原與廊廡相連,與大成殿組成一封閉院落。重修時,兩側原本較為低矮的廊廡被加高,且與戟門分離,以備防火之需。

東西廊廡

東西廊廡是大成殿前左右的長排廡房,彼此相對,與大成門和大成殿圍成封閉院落,廊廡內供奉孔子弟子。原廊廡建築已於1950年代因年久失修而坍塌。2006年大修過程中,工程人員發現了其青磚鋪就的基址,並據此重建。

明倫堂

明倫堂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檐下斗栱,施彩畫,是文廟內專司教育之職的場所,體現了文廟的“廟學合一”。1950年代被國小拆除以修建教學樓。現已依照史料在大成殿北的原址上復建,並將作為一處國學講堂。為此,內部採取減柱設計,以增加課堂空間。

尊經閣

尊經閣是文廟存儲經典之地。府學文廟尊經閣為重檐歇山頂建築,曾藏有多通石碑,現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經閣僅剩遺址。由於缺乏詳細建築規格資料,府學文廟維修工程指揮部於2008年起根據明代建築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處進行了重建。建成之後的尊經閣是文廟內最高的建築,並成為文廟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觀。

石碑

如今矗立在文廟西牆的“太和元氣”石碑,長約3米,高約1.5米,與曲阜孔廟內同名石碑均為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撫副都御史曾銑書,應是從同一件作品上拓下鐫刻的。從落款時間來看,前者比後者早一個月問世,顯示在當時,各地祭孔場所之間的密切關係。
2003年,當時還在濟南市博物館考古部工作的李銘,在文廟大成殿北牆處發掘出兩截刻有孔子像的石碑,石碑是清代人臨摹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孔子像刻制的。石碑出土後,被運到濟南市博物館存放,並在李銘的主持下進行修復。如今,觀眾可以從市博物館內看到它的風采。
府學文廟歷史上還有一塊藝術價值非常高的“龍門碑”。後來被存放在閔子騫墓園內,又被請回府學文廟。這塊碑頗為奇特,上面的字打眼一看像“龍”又像“門”,兩字上下部連為一體。根據落款,“龍門”的作者為一位“沂水人”,寓意鯉魚跳龍門。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發掘中,府學文廟還出土一塊濟南迄今為止體積最大的古代“龍頭碑首”,高逾兩米。據此推斷,碑身將十分碩大。這座石碑的碑身、碑座在哪,已經無從得知,或已遭人砸碎毀棄,或就藏在文廟地下的某個地方。倒是這塊碑首的年代,引起專家的好奇。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銘所長認為可能為元代遺物,他介紹,古代石碑是經過封建王朝統治機構批准之後才建的,建造規格有著嚴格的禮制限定,如此巨大碑首的出現,說明當時統治者對於府學文廟祭孔活動的重視。

修繕過程

由於缺乏管理和維護,府學文廟一度破損嚴重。2005年,濟南市正式啟動府學文廟的修復工程,對其進行整體修復。其間,共修葺或恢復包括大成殿在內的大小古建數十間,部分恢復了歷史上府學文廟中軸線上建築群
在修繕保護工程中,專業人員對於現存建築,按照文物保護的辦法進行修葺;需恢復歷史上存在的古建時,依託歷史資料以及考古發掘,並按照傳統建築的構建辦法施工。但有時候,專業技術人員也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拿出更科學的保護方案。如在維修大成殿時,由於多年來大成殿外的地面升高,一旦降雨,大成殿內地面將被淹沒,不利於文物的保護。針對這種情況,專業技術人員將原建築編號拆解,整體抬高1.55米後,按照原樣重新構建起來,這就解決了雨水浸泡的問題。
在恢復古建環節,專業人員搜羅大量與文廟有關的圖文資料,對這片古建的歷史面貌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通過圖片和發掘,確定了揀門、東西廊廡、東西御碑亭以及鐘英坊、毓秀坊等歷史古建的原貌。進一步探究發現,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尊經閣就已經只剩下遺址,埋藏在明湖路的路面下,而明倫堂還在。為此,技術人員赴山西等地,參照當地孔廟內的尊經閣樣式,恢復了這座古香古色的古建築。
據介紹,大成殿內的天頂彩繪,也是按照官式彩繪來繪製的,使用旋之金線點金技法,這種彩繪技法儘管與故宮彩繪相比尚低兩個檔次,但“點金”本身已屬較高規格。

匾額和碑刻

1950年代,文廟內尚存明、清碑碣27通,包括大成殿內匾額七塊,明倫堂匾額一塊及其它石刻數種。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文物大部分被毀。到1982年普查時,僅剩清同治間“重修濟南府學文廟碑”和道光間“濟南府學教授訓導為禁約事碑”等寥寥幾塊倖存。
此外,1991年大明湖路國小維修校舍,出土了一塊重要的石刻,即“宣聖遺像”碑。此碑原立於大成殿附近。碑額題小篆“宣聖遺像”四字,碑題記為“吳維岳摹吳道子筆宣聖像”,正中陰刻孔子行教像,右側中部下刻隸書“吳道子筆”四字。現存濟南市博物館

營運狀況

2010年9月28日上午,府學文廟將舉行開放儀式,當日11:18,將正式對外開放。票價為每人10元,為讓市民近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將執行半價優惠政策。60歲以上老人免票,中小學生持有學生證免票。每年教師節對教師免費開放。

相關新聞

濟南府學文廟首日納客(組圖)2010-09-29 04:35:00
慶典儀式莊重精彩
9:28,慶典儀式在府學文廟壯觀的大成殿前舉行。慶典儀式上,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譚延偉共同為大成殿揭幕;濟南市副市長鞏憲群和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共同為孔子像揭幕。各界嘉賓和學生代表向孔子像敬獻了花籃。慶典結束後還舉行了成人禮儀式,全場嘉賓、學生向先師孔子行鞠躬禮,隨後又演奏了《孔子頌讚》,表達了人們對先師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的敬仰之情。
記者看到,大成殿為九開間,是我省最大的單檐建築。兩側廊廡中,各陳列著孔子的34名弟子,加上大成殿中供奉的“4配12哲”,以及“至聖先師”孔子像,—共85尊塑像。據介紹,全國紀念孔子的廟宇中,能夠將孔子以及72弟子—起塑像陳列的不多,曲阜孔廟內也只是陳列72弟子的牌位。
精神價值遠大於建成本身
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府學文廟的開放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說明社會價值觀的回歸。文廟的建成和保護利用,使泉城文化活動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好場所。
府學文廟的開放,精神價值遠遠大於建成本身。因為這使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了很好的載體,能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孔子應該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老師。我們要用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自己。”王大千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