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城市森林建設總體規劃綱要

為進一步加快現代林業發展,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儘早實現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森林泉城的目標,全面推進省城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規劃背景
發展城市森林,推動生態城市建設,已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新潮流。1999年我國開展關注森林活動,2004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啟動國家森林城市評定工作,有力推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目前,全國已有6個省會城市及我省威海市等共14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我市素有泉城美譽,群泉與森林息息相關,增加森林資源,是保障泉水持續噴涌的重要措施,也是維護泉城風貌的重要手段。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森林泉城建設,對於我市實現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已具備了一定有利條件:一是各級高度重視城市森林建設,始終把推動林業發展作為改善泉城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在組織保證、制度建設和財力支持上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運會和園博會的成功舉辦,棚戶區改造和城鄉環境的綜合整治,以及林業生態建設成果的積累,為創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機遇和社會氛圍。三是我市擁有山、泉、湖、河兼具的獨特自然環境以及氣候、土壤、水文等適宜的自然條件,現有40萬畝荒山、5萬畝疏林地、25萬畝宜退耕還林地、22萬畝水系宜林地和10萬畝需造林綠化的重點風沙區,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優越的自然基礎和可利用土地空間。四是全市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以及低碳和綠色經濟的發展需求,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重要推動力。五是我市作為以泉水為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森林文化與泉水文化相互交融,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六是我市開展保泉綠化工程、大環境綠化工程、破損山體治理工程、綠色通道建設和造林綠化行動,以及園博園建設和大明湖擴建改造等生態工程建設,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和管理支撐。
二、規劃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以打造森林泉城為目標,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動力,以財政投入為保障,大力開展城市森林建設,“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建成具有濟南特色的山、泉、湖、河、城與森林相融合的國家森林城市。
(二)規劃期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規劃期為8年,分兩期建設:2010~2015年,通過實施城市森林建設各項工程,基本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2016~2017年,進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設水平,提升城市環境競爭力。
(三)規劃原則。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原則;堅持文化引領,延續泉城文脈,突出泉城特色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建設“近自然”森林的原則;堅持統一規劃、分期分區實施的原則;堅持造林與管護並重、建設與改造並舉的原則。
(四)規劃目標。用5至8年的時間,重點實現覆蓋率等指標的突破,其他各項生態建設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標準,將我市建設成為國家森林城市:新增有林地面積1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其中,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丘陵區達到40%以上,平原區達到20%以上;中心城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以上,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中心城主城區和縣城建成區建有多處休閒綠地,滿足市民日常休閒遊憩需求;道路和水系水岸綠化率均達80%以上,建成濕地恢復與保護區和濕地公園10處,建設完善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38處。
(五)規劃布局。通過城市森林建設,提升一核、帶動兩區、突出三帶、輻射四極,建成南北呼應、東西貫通、點面融合、城鄉一體的森林生態體系。
“一核”,是指中心城主城區。該區域內建設以喬木林為主的各類公園、公共綠地及防護綠地,形成森林泉城的綠色核心。
“兩區”,是指南部生態功能保護區和北部風沙防治區。南部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指南部山區,重點實施荒山造林,退耕還林,森林經營;北部風沙防治區,是指北部平原區,重點實施沙化土地治理和農田林網建設。“三帶”,是指環城景觀帶、水系保護帶和路域綠化帶。環城景觀帶,是指中心城南依繞城高速公路和濟青高速公路南線、北沿黃河和小清河、東沿巨野河、西沿玉符河形成的總長125公里的環城帶,主要建設景觀森林、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系保護帶,是指沿南水北調明渠、4條引黃乾渠、16條主要河流兩側及54處水源地、13處湖泊水庫周邊區域,主要建設防風固沙林、護岸林、護堤林。路域綠化帶,是指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和鐵路兩側區域建設完善綠色通道,突出城市出入口等景觀節點建設。
“四極”,是指章丘、平陰、濟陽和商河4個縣城建成區,建設以喬木林為主的各類公園、公共綠地及防護綠地,承接中心城主城區綠色核心的輻射,並帶動縣域城市森林建設。
三、重點工程規劃
   依據《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結合我市實際,重點規劃十大創建工程。
(一)城鎮綠化提升工程。
1.中心城主城區森林建設規劃。在新區建設、舊城改造、河道整治、道路建設中以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為依據,以生態優先、因地制宜、以人為本、文化引導為指導原則,實施市級綜合性公園、區級公園、山體公園、街頭和社區遊園及各類附屬綠地建設,合理配植喬、灌、地被植物,形成生態良好、結構合理、宜業宜居的城市綠地系統,提升城市綠地質量,有效抑制城市熱島效應現象,淨化大氣質量,改善人居環境。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劃中心城主城區增加2.72萬畝公共綠地(具體指標見附表1)。人均城市綠地達12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城市公共綠地10平方米以上,中心城舊城片區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以上。中心城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綠地率達34%以上;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閒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閒綠地。2016~2017年,進一步完善提升中心城主城區綠化景觀效果。
2.縣城建成區森林建設規劃。章丘、平陰、濟陽、商河4個縣城建成區利用公園、單位閒置地、社區隙地和街區空地,以及城市主幹道路和環城道路進行植樹美化;通過城市立體綠化和立面綠化,增加綠化面積。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縣城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達9平方米以上,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綠地率達33%以上;建有多處以各類公園、公共綠地為主的休閒綠地,多數市民出門平均500米有休閒綠地。2016~2017年,進一步提高縣城建成區綠化層次和水平。
3.村鎮森林建設規劃。鄉鎮駐地綠化,以鄉鎮街道、居住小區、機關事業單位為單元,結合建築物的特點和城鎮特色,採用多樹種立體配置。村莊綠化以自然村為單位,開展綠色庭院建設,主要營造用材、經濟林樹種,營建圍村林。
規劃建設指標:通過圍村林、村鎮綠化和景觀節點建設,全面提升村鎮綠化水平。2010~2015年,鄉鎮和村莊基本達到規劃建設標準。2016~2017年,進一步完善提升村鎮綠化檔次。
(二)南部山區營造林工程。通過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疏林改造和森林經營,增加森林資源,提高泉水涵養補給能力,促進山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劃荒山綠化32萬畝,疏林地補植5萬畝,中幼林撫育48萬畝。2016~2017年,規劃荒山綠化任務6萬畝,中幼林撫育12萬畝。(具體指標見附表2、表3和表4)
(三)北部平原風沙治理工程。通過防風固沙林、用材林和農田林網建設,形成城區北部防禦風沙屏障,有效控制風沙危害,實現林茂糧豐。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劃重點風沙區治理造林10萬畝,新建農田林網47萬畝,完善農田林網19萬畝。2016~2017年,規劃新建農田林網13萬畝,完善農田林網6萬畝。(具體指標見附表5、表6)
(四)水系生態綠化工程。在河流、水庫和湖泊周邊植樹造林,實現綠化、美化,提升環境承載能力,保障水系生態安全。水系生態綠化工程主要包括南水北調輸水幹線林帶、河流林帶、湖泊林帶、水庫林帶等水系生態綠化任務。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划水系宜林地造林18萬畝。2016~2017年,規劃造林4萬畝。(具體指標見附表7)
(五)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在黃河沿岸地區、低洼滯洪區、水庫、河道和湖泊周邊,建設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公園,恢復和保護現有濕地資源,維護濕地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重點恢復和保護平陰玫瑰湖、商河大沙河、天橋鵲山龍湖、濟西濕地、濟陽澄波湖、華山水景園、遙牆蓮藕景觀園等7處濕地,並規劃將鵲山龍湖、濟西濕地、玫瑰湖、大沙河4處濕地公園由市級晉升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將澄波湖濕地公園由市級晉升為省級濕地公園;規劃新建章丘白雲湖、三川濕地和黃河濕地生態功能保護區共3處濕地自然保護區,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65%。2016~2017年,進一步增加濕地資源,提升生態功能,保護生態多樣性。
(六)破損山體治理工程。對破損山體進行地質地貌景觀生態修復,提升城市形象。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劃治理30座破損山體,治理面積0.34萬畝。2016~2017年,進一步恢復山體生態功能,完善景觀效果(具體指標見附表8)。
(七)綠色通道工程。完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和鐵路沿線綠色通道,提升道路景觀效果。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按照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鐵路沿線優先的原則,對全市需綠化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邊溝外緣每側分別綠化20米、15米、10米、5米,高速公路隔離柵外每側綠化30~50米,鐵路地界外每側綠化20米,道路綠化率達到80%以上。2016~2017年,進一步完善提升綠色通道綠化水平。
(八)森林公園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依託風景名勝、獨特地形地貌、現有林場和規模林區,建設森林公園。依託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建設自然保護區。
規劃建設指標:1.森林公園。2010~2015年,規劃建設和提升森林公園共34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處、省級森林公園10處、市級森林公園11處、縣級森林公園10處,經營面積達到41萬畝。2016~2017年,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促進森林旅遊發展。2.自然保護區。2010~2015年,規劃將現有歷城柳埠和平陰大寨山2處森林生態類型市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新建長清大峰山和歷城黑峪2處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規劃期末,自然保護區達到4處,經營面積達到21萬畝。2016~2017年,進一步擴大保護區規模,提升保護功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九)現代林業示範園區建設工程。加大林業園區建設力度,提升基地建設水平,示範帶動全市林業園區發展。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劃建設市級現代林業示範園1處,規劃面積1.1萬畝。規劃標準化經濟林基地30處,其中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各6處,平陰縣4處,濟陽縣、商河縣各3處,市中區2處;規劃建設特色林果示範園50處,其中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各10處,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各6處,市中區2處。2016~2017年,進一步完善提升現代林業科技水平,帶動全市林業園區建設。
(十)林業產業化推進工程。按照做大做強林業產業要求,大力發展乾鮮果品、林木種苗花卉、速生豐產林基地,促進林下經濟、林產品加工、森林旅遊等產業發展。
規劃建設指標:2010~2015年,規劃退耕還林20萬畝。2016~2017年,規劃退耕還林5萬畝。(具體指標見附表9)
2010~2015年,規劃建設林木種苗花卉基地4萬畝。2016~2017年,繼續擴大基地規模和面積。
2010~2015年,規劃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5萬畝;新增規模以上林產品加工企業12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業48家、家具製造企業24家、果品加工企業48家。2016~2017年,進一步壯大林業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