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潤的上海

濕潤的上海

《濕潤的上海》主要內容:這部原創長篇小說通過對20世紀30年代後期至21世紀初期上海眾多紡織女工的人生悲歡、命運沉浮的描繪,和對上海紡織行業前後變遷的描述,展現了上海不斷演化、色彩豐富的風情長卷。書中形象各異的幾代紡織女工,她們的人生遭際各有不同,但她們表現出的人性美、女性美,感人至深,令人難忘。這部小說是作者寫給他“心目中偉大的群體——上海40餘萬紡織女工”的,也是寫給歷盡滄桑而依然明媚的、舉辦2010年世博盛會的上海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濕潤的上海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頁數:468頁
  • 開本:16
  • 作者:林青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27044823, 978722704482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濕潤的上海》這部長篇小說是上海作家林青耗時7年完成的原創力作,小說45萬字,開篇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開始寫起,對於從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上海紡織工業和紡織女工們的心路歷程、喜怒哀樂做了別具匠心的細膩而生動的刻畫與表現,展現了一幅宏大完整而壯觀的歷史長卷。評論界認為,林青用他的筆為他心目中的偉大群體——上海當年40萬紡織女工精心構築了一座文學的豐碑,為文學的上海增添了一道新的風景。

作者簡介

林青,男,上海市人,中共黨員。1982年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90年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文學碩士。1990年8月,到上海作家協會萌芽雜誌社任小說編輯達10餘年,其間,曾有一年擔任上海作家協會組織人事處行政工作。2001年起至今任職於上海人民出版社,做圖書編輯多年。
於1969年1月在報紙上發表第一首詩作,其時12歲。多年從事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寫作,出版過的專著有:《描繪歷史風雲的奇才——高陽的小說和人生》(學林出版社1996年1月版、台灣知書房出版社1998年2月繁體字版)、《屠紙酒仙高陽傳》(團結出版社2001年版、台灣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繁體字版)、《奇妙的動手能力》(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版)、《共和國先烈》(合著)、《中華傑出少年》(均由百家出版社1992年1月版)。創作並在海內外報刊上發表過詩、散文、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文學論文,總計500多萬字,曾獲得一些獎項。

圖書目錄

楔子 旱災重地找到了祈雨的“棉花仙子”
第一章 桑阿珠進了上海品豐紗廠
第二章 長得好看的紗廠女工
第三章 桑阿珠意外地從細紗車間調到布袋廠
第四章 湯老太修煉核桃神功
第五章 桑阿珠生的女兒名叫靳巧巧
第六章 俞漱蘭和秦汝愛在上海教會大學同窗
第七章 田小芬家的木船變成一間板屋
第八章 徐冠槐大哭一場後去南京任職
第九章 徐雅芬在南京遇到了兩個日本兵的襲擊
第十章 秦汝愛執教紗廠女工夜校
第十一章 董招娣帶著兒子改嫁
第十二章 蘇中根據地舉行革命婚禮
第十三章 紗廠女工顧翠娥去做舞女了
第十四章 勞資雙方在護廠上達成一致
第十五章 董招娣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了
第十六章 上海紡織女工參加勞動節大遊行的歡樂
第十七章 國棉廠掀起社會主義建設熱潮
第十八章 徐雅芬的醫學實習陰差陽錯
第十九章 樊贛英聽報告時做了一件好事
第二十章 許麗婷跟著尤瑋學唱越劇
第二十一章 瘋狂的雨夜
第二十二章 紡織女工開大會人人帶酒瓶
第二十三章 顧翠娥隨隆達棉紡廠遷西北山區建“小三線”
第二十四章 靳巧巧收了第二個女徒弟樊贛英
第二十五章 耿順源踩黃魚車送許麗婷出院回家
第二十六章 施芳告訴許麗婷一個秘密
第二十七章 靳巧巧與柏琴仙同北京紅衛兵辯論
第二十八章 紅色浪潮有許多工人參加
第二十九章 廖忠浩當上中央委員,他在赴京火車上突擊入黨
第三十章 許麗婷和耿順源碰巧都在國慶節值班
第三十一章 巡迴生產的“幸福車”輪不到細紗車間
第三十二章 國棉廠女民兵參加了軍事演習
第三十三章 耿順源與許麗婷夫妻間的爭吵
第三十四章 樊贛英跌落在歷史的轉折點
第三十五章 秦汝愛收到一封意外的來信
第三十六章 田小芬當上了這家國棉廠的“末代皇帝”
第三十七章 上海紡織行業衰落的悲歌
第三十八章 樊贛英震驚在人體彩繪藝術展
第三十九章 樊贛英偶遇從前的師傅靳巧巧
第四十章 鄺志高和民營棉紡廠老闆裴裕發的交易
第四十一章 柏琴仙找到了失散幾十年的弟弟
第四十二章 馬霞幸運地當上航空公司的空姐
第四十三章 失偶的諾曼先生進入奇妙莫測的濕地
第四十四章 民營紡織廠的外來妹0
第四十五章 諾曼、樊贛英有了女兒甜甜
第四十六章 諾曼和樊贛英夫婦在東南亞遭遇特大水災
第四十七章 施芳當上了催奶師
第四十八章 徐雅芬偶見來旅遊的日本人和葛鶯
第四十九章 開拓在取消紡織品配額的新時代
第五十章 納米全息女褲被低腰褲打敗
第五十一章 低腰褲遭遇金融危機
第五十二章 強烈的反彈直追月球環形山
尾聲 雙目失明的柏琴仙伏在地面尋摸廠名
後記

文摘

第二天,天還黑乎乎的,桑阿珠就已經起床。她們四個女工合住一屋,四個人來自不同的工廠,桑阿珠做工的品豐紗廠路最遠。屋子裡側用一條布隔出一角,放著一隻木馬桶。桑阿珠撩起布簾,坐在馬桶上方便,她提上褲子,系帶結扣,用仙蝶牌牙粉刷了牙,拿個葫蘆瓢從水缸里舀水洗了臉,就著“春不老”蘿蔔乾,吃了一碗用昨晚的剩飯燒的泡飯,就出去在黑黑的路口等著。一會兒,前邊傳來一陣吱吱嘎嘎的聲音,一輛獨輪雞公車推來了。上面已經坐著三個女工姐妹。推車人讓桑阿珠坐上車,雞公車又吱嘎響著朝前行。雞公車起初載運貨物,後來,上海新辦了幾家紡織廠和繅絲廠,雇用著大批從江浙兩地的農村來的青年女工,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紡織廠是俞宅巍開辦的品豐紗廠。工廠與她們的住地相距比較遠,很多女工每天上下工雇乘小車接送往返,一輛雞公車可以載坐四五個人,一些居住地靠得近的女工就幾個人合租一輛雞公車。
桑阿珠做工的地方是細紗車間,是生產上最重要的部分。車間裡一排排機車轟隆隆作響。個子不算高可身材勻稱已經發育得有山有水的桑阿珠,在長長的機車弄堂里不停地走來走去,她一直看著在不停地轉動的筒管。筒管上纏繞著一根根長長的棉線,上海人叫它紗頭。一看到紗頭斷了,她馬上去把斷紗頭捻接起來,使紡紗的工作能夠繼續。如果她不去接斷紗頭,以後織成的布匹上就會留下疵點,疵點一多,就成為次布,賣不出好價錢了。紡紗女捻接斷頭,俗稱“捻紗頭”。一台機器能同時紡四百支紗錠,這么多紗錠一齊飛轉起來就像天空下雨。潮濕的車間裡空中飛滿了花衣,就像春天野外漫天飛舞的柳絮楊花,隔兩條車弄就看不清對方的眼眉了。花衣從口鼻一直吸進每個女工的氣管里,也有人戴過口罩,但是,勞動起來,連氣都透不過來,以後不戴了。吃中飯前吐口痰,裡面也都是細細的棉絮。桑阿珠一進車間,就忙得連去小便的時候都很少了。紗廠里工人吃飯,機器是從來不停的。吃的都是家裡帶來的冷飯剩菜。每個人接紗頭的數目也有指標,最多的一個人做到五十木管,即四百根頭。最少的也有二十幾木管,普通平均每人做到三十木管,一天到晚就管理那二百八十根紗頭,這裡斷了這裡接,那裡斷了那裡接。天氣好一點,紗不容易斷,遇到乾燥的天氣,紗脆了就容易斷,工人們常常是來不及接的。所以細紗車間用白鐵管從鍋爐房接來蒸汽,從不中斷,使得車間裡總是潮乎乎的。一隻筒管紗滿了,像個大大的白棉桃,就有“落紗頭”金蘭走過來,懷裡揣一隻笸籮,裡面放著一隻只紗滿的筒管,她的腰肢一扭一扭,像一個果園農婦。
馬上又換上了空筒管,機器又在運轉,桑阿珠一刻也不得休息。伸一下懶腰,打一個長呵欠,都會有人來罵,甚至在頭上敲一記毛栗子。桑阿珠是接頭女工,上面頂著幾層人,都可以罵她管她。在細紗車間,“搖車頭”在“拿摩溫(英文Nunlber one的音譯,意為頭號人物)”之下,專門管落紗的,在“搖車頭”下面的叫“幫接頭”,她幫助工人做活,也可以替代“拿摩溫”的職責,所以很多人又叫她“野雞拿摩溫”。在“落紗”之下的就是接頭工人了。細紗車間有“搖車頭”和“落紗頭”之分,在織布間還有“幫接頭”等,都是多多少少可以管工人的,不過,她們跟“拿摩溫”不一樣,自己也要做活,工錢也多一些。女工要想做這些人上人,就需要兩點:一是會鑒貌辨色,一是要長得漂亮。
“落紗頭”只有粗紗車間和細紗車間才有,她的工作輕一點。就是每個筒管的紗滿了以後,去把它取下來。落好了紗,還要揩車,用一個毛刷子把沾滿紡紗車上的白蒙蒙的花衣揩去,不然,第二天接紗人幹活也很不方便了,甚至還會出故障停機。再跑過來推紗的小工陸小毛,整天要把粗紗細紗一袋一袋地用車子往各處堆。
桑阿珠從前在老家哪裡見到這樣的情景,她幹了好久,累得腰酸背痛,想坐下歇歇。這時,比桑阿珠先進廠的柏琴仙對桑阿珠說:“你不好放鬆自己的,只要休息一會,紗馬上就會堆了起來,‘拿摩溫’或者‘搖車頭’看見了,要罵你的,甚至會給你顏色看。”
桑阿珠要比原先是在灶頭和豬圈中間轉的那些女工做活利索多了。桑阿珠的家鄉,改良過的鹽鹼地上盛產棉花。她想起,在自己家鄉,農民收起棉花來織布,在吹著江風的寒冷冬夜,村子裡到處都是嗡嗡的紡紗聲和咔咔的織布聲。鄉下人為省油,捨不得點燈。摸黑吃過晚飯,女人才點起一盞小油燈紡紗,上布機。幹活快慢自己掌握。上海的工廠里畢竟緊張,一天做下來,桑阿珠手酸腳也酸。這天,車間裡熱得像火爐,桑阿珠眼前一陣一陣發黑,走路時兩腿像踩在棉花團上一般發軟。
“搖車頭”阿黃看見了,說:“這是發痧,到通風口休息一會。”隨後她叫來阿紅給阿珠颳了一會痧,又給了阿珠半盞明香水吃了。過了一會,桑阿珠又在車弄的一排排筒管之間走來走去了。
跟桑阿珠隔壁車弄的女工,二十八歲以前做過裁縫,大家就叫她裁縫嫂。裁縫嫂身體本來就不好,剛來做了五天,就開始咳嗽吐血了。
雖然車間裡噪聲很大,但是,桑阿珠還聽得見裁縫嫂的哼哧聲,她的毛病也總不見好。掃地時要灑些水,以免花衣飛揚。桑阿珠在細紗車間擋車。紡紗機本來是紡二十支細紗,現在忽然要改成紡四十隻細紗了,就要把細紗車的機器重新調換一下。機匠柯福生來翻機器。他忙極了,不但一天十二小時沒有休息,還要把幾十斤幾百斤的機器扛來扛去。平時,柯福生見桑阿珠拿著飯盒進得廠來,便老是露出一口白牙齒向桑阿珠微笑,桑阿珠就跟他點點頭。他笑起來像個在我們老家騎在柳陰下的水牛背上的大孩子。桑阿珠想。
照“拿摩溫”的要求,翻機器的時候,只準輪流停三部機器,其他的機器還要照常工作。桑阿珠在旁邊的車弄里繼續巡迴接紗。不得不停機幫柯福生翻機器的時候,桑阿珠拿把掃帚在掃車下的花衣。柯福生說:“上次布機間翻車,織布機本來是在織斜紋布,現在忽然要改織嗶嘰,得調換機件,也夠累的,但還是沒有你們細紗車間累人。”
放工了,桑阿珠提著空飯盒等在路口,等著獨輪雞公車。同坐一部車的柏琴仙也來了。她倆坐上車,便聊起廠里的事情。柏琴仙來廠里時間長了,她說:“給布機翻車的機修工雖然辛苦,但不易出工傷。要比做加油工好。機器壓斷了手、膀、足,是時常在紗廠車間裡發生的,尤其是壓斷了手的最多。”同鄉的柏琴仙年紀要比桑阿珠小,已經先於桑阿珠到品豐紗廠做童工了。
P11-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