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派,印度教支派之一,以濕婆神為最高神教。西元二世紀貴霜朝時代此派擁有相當勢力。佛典中常載有崇拜自在天或大自在天的塗灰外道,或以髑髏為首飾的外道等,這些都屬於濕婆派的修行者。此派信徒在前額及胸、腕上,以灰或白檀、番紅花塗上三道橫線,此標識稱為Tripun!d!ra。現代印度教諸派中,以此派與毗濕奴派最有勢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濕婆派
- 屬性:印度教支派之一
- 最高神教:濕婆神
- 分裂時期:六、七世紀起
濕婆派,印度教支派之一,以濕婆神為最高神教。西元二世紀貴霜朝時代此派擁有相當勢力。佛典中常載有崇拜自在天或大自在天的塗灰外道,或以髑髏為首飾的外道等,這些都屬於濕婆派的修行者。此派信徒在前額及胸、腕上,以灰或白檀、番紅花塗上三道橫線,此標識稱為Tripun!d!ra。現代印度教諸派中,以此派與毗濕奴派最有勢力。
濕婆派,印度教支派之一,以濕婆神為最高神教。西元二世紀貴霜朝時代此派擁有相當勢力。佛典中常載有崇拜自在天或大自在天的塗灰外道,或以髑髏為首飾的外道等,...
克什米爾濕婆派,印度教濕婆派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流行於克什米爾地區。產生於9世紀,創始人瓦蘇笈多,其主要著作為《濕婆經》。後來,瓦蘇笈多的弟子卡拉塔進一步闡述和...
佛教專有名詞 印度教濕婆派的一個支派。教主為卡利雅那國的宰相巴沙波(Basava,約西元十二世紀)。南印度卡魯那達卡為其根據地,至今尚擁有諸多信徒。此派之教義由八...
佛教術語,梵名 S/aiva-siddha^nta。印度教濕婆派(梵 S/aiva)之支派。廣義而言,濕婆悉檀派指崇奉阿笈摩(梵 A^gama)為其聖典之各宗派之總稱,包含(一)狹義之...
濕婆(Shiva),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
濕婆教是宗教的一個類別,濕婆神作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印度人民的崇拜。濕婆在印度的宗教、哲學、藝術和文學中都居於顯著地位。濕婆教也是世界上...
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
大約在中世紀時期,印度的婆羅門教被演化為印度教,也稱新婆羅門教。它是4世紀前後吸收了佛教與耆那教等教義後產生的新教之一。此教崇拜的主神是濕婆。所謂濕婆(梵文...
性力派(梵文:Śāktaṃ;字面意義為力量之教條或女神之教條)是印度教的一個支派,專於崇拜沙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聖母—作為絕對的,終極的神格。該派別同濕婆派...
商羯羅遁世派,印度教濕婆派的一個分支。相傳於8世紀由商羯羅所創立、是較古老的一個印度教派別。由於十分重視正統婆羅門四行期中“遁世期”的苦行生活,故得此名。...
林迦派,印度教濕婆派的一個分支。亦稱“勇者濕婆派”。擁有眾多信徒,主要集中在邁索爾地區。產生於12世紀中期,起初是由一批苦行僧倡導,後經迦羅珠利王國首相巴薩瓦...
商羯羅十名遁世派,印度教濕婆派分支。相傳8世紀由印度教改革家商羯羅創立,屬最古老的印度教派別。因十分重視正統婆羅門遁世期的苦行生活而得名。主張遁世虔修,通過...
傳承派,印度教濕婆派的一個分支。亦稱“聖典派”。流行於南印度,尤其是泰米爾納杜邦。相傳8世紀由商羯羅大師所創立。該派謹奉《家庭經》規定的各種儀式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