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風毛菊,為風毛菊屬多年生草本,高50一80厘米;根狀莖短,頸部被褐色纖維狀撕裂的葉柄殘跡;莖單生,直立,有棱,具狹翼,被柔毛,上部有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分枝;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柄較長,有狹翼;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列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小花淡紫色,花果期7—8月;瘦果圓柱狀,長3—4毫米,花果期7—8月;生長於海拔200米至6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林下以及林間草地,分布在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內蒙古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濕地風毛菊
- 學名:Saussurea umbros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菜薊族 Cynareae
- 亞族:飛廉亞族 Carduinae
- 屬:風毛菊屬 Saussurea
- 亞屬:風毛菊亞屬 Subgen. Saussurea
- 組:風毛菊組 Sect. Saussurea
- 種:濕地風毛菊
- 分布區域:中國吉林、內蒙古等地及朝鮮,俄羅斯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
根狀莖短,頸部被褐色纖維狀撕裂的葉柄殘跡。莖單生,直立,有棱,具狹翼,被柔毛,上部有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分枝。
基生葉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達20厘米,寬達6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截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齒頂刺尖,上面綠色,被稀疏褐色柔毛,下面灰綠色,被稀疏蛛絲毛及腺點,葉柄較長,有狹翼;下部與中部莖葉無柄,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9-18厘米,寬1-3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具刺尖的鋸齒及緣毛;上部莖葉線狀披針形,邊緣全緣。
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列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
總苞鐘狀,直徑10毫米;總苞片5層,上部密被腺體和腺毛,外面被微毛,邊緣有長緣毛,外層與中層卵形,頂端附屬物馬刀形,尾狀長漸尖,反卷,內層線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
小花淡紫色,長1.2厘米,細管部與檐部各長6毫米。
瘦果圓柱狀,長3-4毫米。冠毛2層,淺褐色,外層短,糙毛狀,長2-3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1厘米。
花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米至6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林下以及林間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在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內蒙古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