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濁斑艾蛛
- 拉丁學名:Cyclosa confusa (Bösenberg et Strand,1906)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Arachnida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Araneae
- 亞目:新蛛亞目
- 科:園蛛科
- 亞科:園蛛亞科
- 屬:艾蛛屬
- 種:濁斑艾蛛
- 分布區域:湖南, 福建, 台灣, 雲南
基本信息,原始文獻:,模式產地:,國內分布:,國外分布:,資料來源:,雌蛛,雄蛛,
基本信息
編號: 13604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園蛛科
拉丁科名: Araneidae
中文亞科: 園蛛亞科
拉丁亞科: Araneinae
中文屬名: 艾蛛屬
拉丁屬名: Cyclosa
拉丁種名: confusa
定名人: Bosenberg et Strand
年代: 1906
中文名: 濁斑艾蛛
原始文獻:
Abh. Senckenbg.nat. Ges., 30(1-2):209, pl.15, fig.418
模式產地:
日本
國內分布:
湖南, 福建, 台灣, 雲南
國外分布:
日本
資料來源:
朱傳典,1983 P.28,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園蛛科:236-237.
雌蛛
體長5.00—7.70。體長6。40者,頭胸部長2.00,寬1.60;腹部長4.70,寬2.30。背甲黑褐色,斑紋淺褐色。胸甲褐色,斑紋黃白色(如圖149示)。螯肢、顎葉、下唇皆黑褐色。觸肢、步足黃褐色、有褐色環紋。除第Ⅲ步足外,其餘步足腿節之環紋占腿節長度1/2以上。腹部長卵圓形,前端尖,稍隆起,後端有3個突起,尾突及左右側突。背面黃褐色,有黑褐色塊斑及銀色碎斑。正中線兩側各有一條斷續的銀色縱帶,此縱帶中段有兩對側支,前支斜向前,後支斜向後(不太明顯),形成一“X”形斑。“X形斑之後為一對較大的三角形塊斑,尾突及側突背面黑褐色與黃褐色相間。腹面正中有一“I”字形黑褐色斑,其兩側為一括弧形銀色斑,腹面兩側為黑褐色、黃褐色條紋相間排列,還有銀色碎斑。紡器黑褐色。外雌器基部兩側隆起呈梨形,垂體三角形,逐漸變窄,環紋細密,皆由兩側向內彎向垂體末端;垂體腹面正中有一縱向的凹槽,匙狀部很短,側面觀垂體較厚,末端圓鈍。
雄蛛
體長3.03—4.45。體長3.03者,頭胸部長1.64,寬1.16;腹部長1.47,寬0木.80。背甲灰褐色,邊緣暗褐色,腹部灰褐色與銀色相間,有暗色斜紋或橫帶。末端有3個不明顯的突起。觸肢器之中突粗大,遠端彎曲並分叉,基膜指狀,插入器刺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