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主義地理學

激進主義地理學是1960年以後在美國、西歐興起的一個地理學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激進主義地理學
  • 起源時間:20世紀60-70年代
發源,主要思想體系,結語,

發源

20世紀60-70年代,在地理學界,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基於地理學家將越來越重視人文社會領域的研究,重視人的自身價值、人的渴望與需求,這就給傳統地理學科的思維帶來了富有活力和激進的轉變。這種變化引致了年輕一代地理學家的反叛,他們斷言以往的正統地理學不過是起了為資本主義、軍國主義、帝國主義以及富人壓迫窮人辯護的作用。如果這門學科一定要有效地闡明世界性問題,那么就必須用更易於解剖社會問題的地理學去替代安於現狀的地理學。這是地理學的“文藝復興”,激進地理學就此誕生,人文地理學因此也就進入一個科學化和多元化的發展階段。

主要思想體系

激進主義地理學與20世紀50年代帶有自由主義精神的“新地理學”不同,它企圖借用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重新建立地理學系統。激進地理學者不僅把地理學當成一套知識、學問、技術套用來看待,而且還把地理學當成革命的策略與實踐,通過參與社會實踐行動來解決人類社會利用空間所滋生的各種社會問題。
地理學的激進行動,概括起來,共同反省兩個問題:(1)必須重新認識地理學科學理論和思想體系。他們認為,如果承認現有的傳統的地理學理論體系,採取維持政治和思想意識現狀,就談不到從價值判斷到自由的、政治上中立的地理科學,要想前進必須打破現狀。(2)發起反越戰行動和維護公民權利的運動。要進一步認識美國體制的矛盾、國內貧困以及與開發中國家關係的尖銳化,傳統的地理科學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無能為力。因此,激進運動就是要恢復地理學的“社會的有效性”。
概括起來,激進主義地理學的主要觀點有:(1)對於上層建築中空間組織模式和社會環境的解釋只有通過對經濟基礎的認識來獲得;(2)這些經濟基礎往往也是無法直接理解的,它必須通過對上層建築的研究來理解;(3)經濟基礎具有不斷變化的過程,其結果導致上層建築不具有規律性;(4)階級矛盾是經濟基礎不斷變化過程的核心;(5)對經濟基礎不斷變化過程的理解反映了個體的覺悟程度;(6)任何基於實證主義的、試圖維持當前上層建築的規劃手段都是建立在維持當前不公正的社會系統之上的;(7)對經濟基礎不斷變化過程的理解需要更多社會科學的共同合作。基於這些認識,不難看出,人文地理學家或者通過對當前社會科學問題的探討,或者通過設計出自認為必要的空間組織參與社會的重構(Berry,1973)。他們的目標開始由客觀研究轉向“投入的自我探索”,他們的理論從接受當前的生產力模式轉向需要採取革命以取代當前的社會現狀。

結語

西方激進主義地理學派的出現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的徹底否定,對於它的許多觀點都存在著許多爭論,既有激進主義學派內部的,也有激進主義學派外部的,以結構馬克思主義和現實主義為核心,自由主義者、修正主義者、反馬克思主義者都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中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分析方法、政治經濟學觀點以及對個體和社會的態度等的爭論充滿了整個20世紀70-80年代。但無可非議的是,這一學派的出現為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野,使人文地理學研究由特殊性轉向規律性,並將空間關係與社會關係的研究聯繫起來,使地理研究日益直接關注社會問題本身。激進主義地理學家提出了“不該問的問題”和提供了“不該回答的回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