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足跡

有東方蒙地卡羅之稱的澳門,博彩業蓬勃,蜚聲國際,這個面積細小的區域還保存了不同國家遺下的歷史足跡:紮根中國嶺南風格的媽閣廟、充滿南歐風情的萄式澳督府、莊嚴肅穆的聖老楞佐教堂等,不同國家風格的建築物隨處可見。這些足跡不單結合了人類智慧的文化象徵,還反映出澳門別樹一幟的社會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門足跡
  • 外文名:Lost In Macau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首播時間:2012年04月30日
  • 集數:10集
  • 類型:飲食旅遊
  • 監製:張嘉玲
  • 編審:馮凱琪
  • 主持:林溥來,劉思希
  • 播出時間:星期一7:00PM
  • 播出頻道:翡翠台
簡介,分集劇情,

簡介

電視節目林溥來連同澳門土生土長的劉思希擔任導遊,在十集節目內穿梭澳門這片彈丸之地,從娛樂事業、工業發展、當地節慶等不同角度,了解當地社會特色。葡萄牙管治澳門以來留下了不少文化遺產,主持帶各位發掘現存的歷史古蹟,探索澳門過去四百多年的變遷。
另外還會走進民居登門造訪,探討澳門土生葡人獨有風土人情,盡覽多年來中葡文化在澳門共融的成果。細看之下,澳門街頭巷尾還隠藏了很多不太起眼的有趣事物,「小城記趣」環節為大家逐一披露。

分集劇情

第1集 - 賭業與煙花之地
  播出日期: 2012.04.30 (一)  被譽為「東方蒙地卡羅」的澳門,博彩業近年極速發展,甚至成為主宰澳門經濟命脈的龍頭,因此要解讀澳門便先要認識當地博彩文化。  早在一百年前澳門的娛樂事業已相當蓬勃,林溥來、劉思希走進福隆新街視察這片黃、賭、毒集中地,並透過一間過百年歷史的旅館,見證昔日澳門「紅燈區」的變遷!期間有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林發欽博士接受訪問,親身講解福隆新街娛樂事業的發展。  位於聖安多尼堂區西南面的「爛鬼樓巷」聽起來十分有趣,名字背後故事卻眾說紛紜,「小城記趣」環節內講解這名字的由來。病態賭徒往往都會變賣身家以換取賭本,典當業因此應運而生。主持深入典當業展示館,探索澳門典當業文化發展。
第2集 - 土生葡人
  播出日期: 2012.05.07 (一)  葡萄牙自十六世紀開始占領澳門,葡國文化在過去四百年落地生根,自此澳門就成為中葡文化共融之地,表現出不同種族的相處之道!  今集節目先會介紹葡萄牙人初期在澳門聚居的地方,追溯葡萄牙人踏足澳門最早的足跡。澳門葡人民謠中「喝了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亞婆井到底是甚么?葡萄牙常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在澳門同樣能夠找到,建築師呂澤強帶大家來到伯多祿局長街,介紹街上特色建築的各種獨特風格。  澳門因為受到特別的歷史背景及地理環境影響,這裡土生土長的葡國人發展出一種獨特文化,兩位主持找來一個由土生家族組成的樂隊,近距離了解土生葡人的生活文化,體驗他們對澳門的情懷!期間還找到一位喜歡唱粵曲的土生葡人,看看他的粵曲是否別具風味?  澳門不但建築特別具風格,連街名牌也份外精緻,「小城記趣」環節講解這些用瓷磚拼合而成的街名牌有何特色。
第3集 - 盧家大屋與民間生活
  播出日期: 2012.05.14 (一)  歷史建築往往能夠反映當年的生活面貌,要了解早年社會生活,到訪懷舊老店可算是最佳方法之一。奢華裝修展現富豪顯赫身份,今集先會參觀經過復修的盧家大屋,了解澳門第一代「賭王」盧九的生活。又會走進充滿葡萄牙色彩的營地大街,由建築師馬若龍分析街上民間建築和古舊老鋪的特色,尋找舊城區三大古街的昔日風土人情。  澳門匯聚中外多國逾400年以來的文化精萃,這種文化交錯現象甚至在同一幢建築物呈現出來。「小城記趣」環節到訪中西混合設計的高家大屋,從中發掘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懷舊對象可謂一個時代的珍貴見證,收藏家岑偉倫一邊介紹他多來珍藏的郵票、火柴,一邊回顧不同時期的社會特色,重拾千金難求的昔日情懷。
第4集 - 認識澳門本土文化
  播出日期: 2012.05.21 (一)  賭博業固然是澳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然而澳門擁有獨一無二的歷史背景及自成一格的本土文化,為當地旅遊業發展提供大量籌碼。林溥來、劉思希帶各位發掘「梳打埠」與別不同的文化特色。  澳門魚販在四月初七晚都會在紅街市聚首一堂吃盆菜,澳門盆菜與香港客家盆菜可有分別?與香港「舞火龍」一樣,澳門的「舞醉龍」習俗同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條醉龍又有何特色?「魚行醉龍節」除了醉龍還有「人龍」,一班街坊一大早起床「排長龍」目的是甚么?一起來觀看醉龍節的熱鬧盛況,感受澳門地道的節日氣氛!  「Macau」名字源於「媽閣」,由此可見媽閣廟與澳門的關係息息相關。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林發欽暢談多個有關媽閣廟的歷史典故,並由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講解它的建築特色。  置身澳門街頭也可以感受到緬甸風情,林溥來、劉思希來到緬甸歸僑聚居地「三盞燈」,參與每年一度潑水節,從中了解緬甸華人如何融入澳門社會,緬甸歸橋葉先生還邀請大家品嘗緬甸賀年食品「魚湯粉」  除了舞醉龍之外,紅街市的「佑哥」龍鬚糖同樣歷史悠久,「小城記趣」環節介紹這盒陪伴不少澳門人成長的小吃。
第5集 - 昔日澳門居民的消閒娛樂場所
  播出日期: 2012.05.28 (一)  來自各地的遊客來到澳門吃喝博彩,盡享濠江多姿多采的璀璨一面,相反澳門居民卻追求平凡生活,以樸實態度享受人生。林溥來、劉思希帶觀眾走入澳門老區,從老百姓的舊日足跡細味他們獨特的人生哲學。  建於60年代的龍華茶樓,仍然保存經典的粵式茶樓風格,天花上的吊扇、一張張酸枝椅桌外表雖然陳舊,卻見證澳門不同年代的社會變遷。昔日鬥蟋蟀、滿鋪雀籠的情景已不復見,茶杯中除了淡淡茶香之外,還飄出濃厚的人情味,店主與老茶客一同分享昔日「霸位飲茶」的情懷。  50年代興旺一時的十月初五街,至今已經光輝不再,街上舊店大多難逃被淘汰厄運,甚么動力驅使大龍鳳茶樓老闆咬緊牙關,苦苦支撐一間超過七十年歷史的老鋪?有人覺得粵劇不合時宜,亦有人覺得粵劇是文化寶藏,舊戲院始終陪伴澳門人度過不少人生階段。一同登入六十年歷史的永樂大戲院,細味上一代人的成長印記。
繼續看6-10集
選集
選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