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澳門博物館行政大樓位於中國遼闊國土南部的澳門,人口眾多。自八十年代起,來自國內的新移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源源不絕的移居到此地。他們和還居住在內地的親友一樣,都希望在這小小的土地上能找到安居樂業的生活。 澳門現時的人口約有四十五萬,大部分為中國人,約占93%,葡國人約占5%,此外,就是其他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如菲律賓人及泰國人等。 澳門城市多元化的一面,表現在過去四百多年來,在這珠江口上一個具戰略價值的港口裡,居民一向和平共處,務農經商,為廣州城帶來繁榮,在本地催生了並至今還存在的,這個小型社會的文化結構,以及那到處舉目可見的,縱橫交錯的城市建築。 然而,整個亞洲,特別是中國,正經歷著快速的經濟、文化及科技的轉變,而澳門也反映出這些變化。那些見證歷史發展的城市影象,正飛快地消失,在短期內,東西方文化交流所維繫的特色也恐怕會就此失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澳門博物館
- 人口:四十五萬
故此,對建築文物的復修和保護以及表現城市身份的種種外觀影象,使它們不致消亡,這些工作都是刻不容緩的。除了人口增加對居住的需求大增外,房產發展及投機的傾向,對這一方面的工作添加了不少壓力。
人口的突然增長反映出現時本地人口的特點。估計現居民中,百分之五十為過去十五年移居來澳的新移民。他們大部分為中國人,抱著改善生活的目的而來,對本地的文化所知不多,在這裡過著一種與原居地的生活習慣頗為不同的生活。
澳門博物館的籌建工作於1995年4月正式開始運作,而博物館工程亦於1996年9月動工,於1998年4月18日建成啟用。建館工程包括兩部分:位於大炮台的博物館展覽大樓及位於北面山丘的博物館行政大樓。
博物館共分三層,其中首兩層位於炮台地面之下,第三層側在炮台上。總面積為2800平方米,實際展覽面積約為2100平方米。
博物館行政大樓雖然位於炮台外,但通過一條貫穿外牆,設有電動扶梯的隧道與博物館展廳相連。行政大樓設有行政及技術人員辦公室、博物館藏品倉庫、修復室、工場、電腦部,保全中心及演講廳等等。
行政大樓總面積合共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有為市民及遊客而設的禮品店及露天茶座。
博物館的展覽專題內容,大致上分三大部份,分別在館內三層展區展示。
澳門地區文明的原始 (第一層):介紹本地區的起源,及新石器時期至17世紀中葉,澳門這個重要國際 (亞洲和歐洲) 貿易商港的情況,這個時期亦是澳門的黃金期。
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 (第二層):展示通過當地文化衍生的不同題材,這為澳門的社會文化帶來了豐富獨特的一面,例如有:澳門的傳統節慶、日常生活、傳統手工藝及典型行業等。
澳門當代特色 (第三層):主要介紹當代澳門的各方面;由本世紀初現時的長者亦可追溯回憶的時期起,至目前的各種社會狀況。
此外,在炮台範圍內,還有一個舊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紹大炮台歷史的長期展覽室;炮台於17紀初由耶穌會士興建後,至1998年才被用作澳門博物館的館址。
澳門地區文明的原始 (第一層):介紹本地區的起源,及新石器時期至17世紀中葉,澳門這個重要國際 (亞洲和歐洲) 貿易商港的情況,這個時期亦是澳門的黃金期。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 (第二層):展示通過當地文化衍生的不同題材,這為澳門的社會文化帶來了豐富獨特的一面,例如有:澳門的傳統節慶、日常生活、傳統手工藝及典型行業等。 澳門當代特色 (第三層):主要介紹當代澳門的各方面;由本世紀初現時的長者亦可追溯回憶的時期起,至目前的各種社會狀況。 此外,在炮台範圍內,還有一個舊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紹大炮台歷史的長期展覽室;炮台於17紀初由耶穌會士興建後,至1998年才被用作澳門博物館的館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