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子頭村,位於坪山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豐田村及沙湖社區的新屋村、盧屋村、謝屋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主要山嶺有炮台山、衝鋒嶺、雄雞振翅、鬼企嶺,海拔最高的衝鋒嶺約150米。因村內缺少族譜等文字資料記載,據村中老者回憶,建村時間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賴氏先祖遷居於此,後黃氏和城氏先後遷入聚居而形成村落(現城氏已遷出)。因舊村房屋老舊,於1994年後搬至現沃昌路另一側新建村落。舊時村周邊地形山峰凹凸,高低不平,故取名澳子頭村,曾用名沃子頭、凹子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子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六聯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西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六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賴姓、黃姓。第一大姓為賴姓,由廣西遷此,具體遷徙過程已無從考證。黃姓,由福建田螺坑遷此,具體遷徙歷程不詳。
2015年末,戶籍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80人;80歲以上3人,最年長者8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約11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25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沙葛、雜糧,兼養雞、鴨等。1979年分田到戶,1992年下半年填水田分屋地,建造房屋後傳統農耕逐漸被替代。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廠房面積5萬平方米2015年租金收入約5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和商業經營。20世紀80年代前,村內曾盛產沙葛,並遠銷香港。逢年過節,村民有製作粽子、艾粄、喜板和糍粑等傳統客家茶果和自釀黃酒的習俗。
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省道S356線金碧路、澳運街、澳興街、沃昌路和澳子頭巷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90年通電話,1996年通自來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2年前後通網際網路。村內有籃球場、老年活動中心和藏書約300冊的圖書室。
現存20餘座客家民居、2座宗祠。傳統民居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
東新世居,始建年代不詳,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現無人居住。
黃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1987年,三進兩天井一開間格局,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內有堂聯"文章及第;孝友無雙"和楹聯"無雙千秋俎豆昭前列;第一百代衣冠推後賢",有匾額“福祿壽”“積厚流芳”“翰霖”。
賴氏宗祠,位於東新世居內,始建年代不詳,兩進一天井一開間格局,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內有堂聯“松陽衍慶潁水流徽”,有匾額“福祿壽”“東新世居”“潁川堂”。
村內有一座炮樓,高3層,約10米,有視窗及槍眼各10餘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澳子頭村曾有由黃姓村民組成的麒麟隊,逢年過節會到坪山墟鎮和香港巡迴表演,後此傳統技藝逐漸消失。
以前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黃姓村民到湯坑祭祖,賴姓村民到小梅沙祭祖。現黃姓和賴姓村民於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重陽節之間,選定一日到坪山赤坳墓園祭拜先祖。每年春節,各姓村民會準備傳統祭品和鞭炮香燭到祠堂祀奉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