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六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豐田村,位於坪山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洋母帳村、澳子頭村、浪尾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主要山嶺有豬牯嶺,高約50米;坪山河從村南流過。建村可追溯到清嘉慶四年(1799年),坑梓黃姓族人遷至坪山豬牯嶺而形成村落。因該地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村民祈盼五穀豐登而取名豐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六聯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西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六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宋朝中期從福建遷至廣東梅縣(原嘉應州);明末遷至坪山江邊村;清嘉慶四年從坪山江邊村遷移至坑梓,因坑梓黃氏家族第六代分家,由黃維球、黃維珍、黃維璉、黃維瑾四兄弟在坪山豬牯嶺購地修建豐田世居而形成村落。
2015年末,戶籍人口203人,其中男性82人,女性121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9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5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300人,分布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等,並飼養雞、鴨、豬等。土地資源豐富,曾出租土地給他人種植花生,並收購花生榨油。現村集體經濟為廠房出租,2015年租金收入約1100 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和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子、糍粑、客家粄(喜粄、艾粄)等。
省道S356線金碧路、錦龍大道、慶豐街和豐田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初通電話,199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2年通網際網路。該村有國家三級古
樹10棵,樹齡均已超過百年。其中朴樹4棵,榕樹1棵,秋楓2棵,水瓮1棵,樟樹1棵,龍眼1棵。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0餘座。代表性建築為豐田世居,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正牆中央開有一扇大門,稱為正大門;兩扇旁門,東為東橫門,西為西橫門。正門額上鐫刻"豐田世居",前面有一汪碧池,呈半月形,稱為月池(即祖公塘),背靠豬牯嶺。平面布局為三堂兩橫四角樓。房屋左右對稱,高牆合圍,呈"回"字形,統稱圍堡,又稱圍屋。圍堡牆上有哨口和槍眼,牆頂辟有巡道。四角築有炮樓,黃氏宗祠居中而設,四周為排屋。世居內瓦檐、梁架、屏門、窗匾、廊牆做工講究,木雕和灰塑精美。現豐田世居正面外牆、祠堂和前面兩座炮樓保存完好,內無人居住。世居內保存有較多的對聯、楹聯和匾額。楹聯主要有“江夏家聲豐田世澤”“豐登玉粒田慶金穰”“希聖希賢作天下第一流人物全忠全孝扶世間億萬載綱常”“尊司馬公教訓只在積德一端守東平王格言不外為善兩字”“南天多煥彩山高育秀新”“西方綠竹千年翠南海蓮花九品香”。匾額有“豐田世居”“光前裕後”“南山毓秀”“淑氣盈階”“南天煥彩” “騰蛟起鳳” “居仁由義”等。
黃氏宗祠,始建於清嘉慶四年,1987年重修,於豐田世居居中而設,占地面積約1640平方米,分為上廳、中廳、下廳,一進門為下廳,二進門為中廳。中廳較為寬敞,瓦檐、梁架、屏門、窗匾、廊牆做工講究,內設有觀音神位。梁棟上雕有木雕和透雕,2000年後不少已失竊。上廳供奉世居祖先,祖先牌位用一塊木屏圍起,匾額刻有“光前裕後”,左右各刻有楹聯。木屏雕龍刻鳳,並刻滿花鳥草木等彩色圖案,左右對稱,每一幅不盡相同,牌位後為一副松鶴圖。
豐田世居內有牌樓和2座炮樓。牌樓重修於1987年,正麵坊楣上刻有顏體“南山毓秀”,背面則為“淑氣盈階”牌樓正背面均有灰塑,另有花卉圖案、刻字。2座炮樓均高3層,窗戶較小,且有鋼鐵護欄,每層設有槍眼,頂層、樓體灰塑水彩花鳥圖案,四周有博文,高低起伏,遠看正面似茶壺耳,側面似佩戴歐式皇冠。現存的炮樓為豐田世居四角炮樓中的前兩座,後兩座已坍塌。
豐田黃氏炮樓院,建於1930年,位於豐田世居西側,坐北朝南,由一炮樓一院落組成。炮樓高4層,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門額上有“居仁由義”灰塑,並有建成年款,是典型的民國時期客家炮樓院民居建築。現整體保存較好。
2012年6月,深圳市坪山新區公共事業局公布豐田村的“豐田世居”“豐田黃氏炮樓”“豐田黃氏炮樓院”“六聯黃氏炮樓院”等為深圳市坪山新區不可移動文物。
該村有舞麒麟的傳統習俗,村民於春節前後自發組成麒麟隊到附近村鎮表演,後演變為每逢喜事,村內麒麟隊均受邀前去表演。此民俗於20世紀50年代後逐漸消失。
村中現存有《深圳坑梓黃氏族譜》,由黃子牛於2014年修纂。
每年除夕到正月初二,村民到祠堂祭拜祖先,除舊歲,迎新年;清明節時,村民到坪山赤坳墓園掃墓祭拜祖先;農曆八月初一到重陽節期間,村民選定一天到惠陽黃坭嶺祭拜坑梓黃姓四世祖鐘瑞公;冬至,除到祠堂祭拜祖先外,村民還帶祭品到伯公廟前祭拜。
代表性人物∶
黃育南(1922—1942),1940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2年在博羅縣羅浮山戰鬥中犧牲。
黃明(1922—1947),惠東寶人民護鄉團排長,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7年在惠陽縣淡水戰鬥中犧牲。
黃日輝(1925—2010),1943年加入東江縱隊,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增城東縱稅站站長。北撤後調任兩廣縱隊炮兵團,親歷濟南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萬山群島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張家口宣化炮兵指揮學院訓練部速成系主任,廣州市工交幹校(後改編為廣州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廣州市城市職業學院)副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