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

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

《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是202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有中、韓鋒 、胡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
  • 作者:孫有中、韓鋒 、胡丹
  • 出版時間:2020年4月1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60223
  • 定價:148 元 
  • 字數:268千字
內容簡介,前言、序言,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組織編寫,作者為中澳兩國重點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本報告以比較的視角,在力求信息及時準確的基礎上,全面揭示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澳大利亞的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領域的發展狀況,重點關注澳大利亞聯邦大選及其對澳政治、經濟、外交的影響。

前言、序言

2018~2019年,澳大利亞國內政治方面,執政聯盟內部出現激烈派別鬥爭,接著是聯邦大選結果出人意料,令澳大利亞乃至世界都目不暇接。執政聯盟內的鬥爭源自2007年工黨上台之後,澳大利亞國內政治多了一個混亂動盪的因素。之後的12年裡,有7任總理相繼上台,其中僅有2位是經過聯邦大選擔任總理的,其他5位都是黨內鬥爭的產物。2018年,自由黨出現了黨內4人爭奪黨魁的局面,澳政治分裂和黨內鬥爭都達到高潮,最終自由黨的莫里森接手特恩布爾黨首和總理權力。2019年,上台僅僅9個月的莫里森總理宣布進行選舉。由於莫里森任期時間太短,且澳大利亞國內政治動盪、政府和執政聯盟內部分裂,普遍不被看好。然而,在一片唱衰聲中,莫里森卻獲勝,連任總理。選舉結果維持了執政聯盟政府的現狀,但澳大利亞社會並沒有因為選舉結果而消除分裂。不過在意外的黨內鬥爭和選舉結果面前,澳大利亞社會,包括政黨、政府和民眾也開始反思,思考如何回歸理性,正常地面對變化中的世界和澳大利亞。執政黨在勝利之後,需要彌合政治紛爭導致的分裂。工黨“意外”敗選,也需要總結原因,更加體察民情民意,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為此,工黨已更換黨的領導層,新任黨領袖阿爾巴尼斯接手澳工黨,對黨的組織和政策分別進行改革並為下屆大選做準備。
2018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積極發展勢頭有所變化,經濟成長速度放緩,物價低迷的狀況持續,對外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增長動力不足,澳元貶值壓力猶存,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不過,澳就業情況總體穩定,居民收入有所改善。財政赤字規模可控,公共債務小幅上漲。股票市場表現較好。由於澳大利亞仍保持較好的經濟基礎以及經濟政策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2020年澳大利亞經濟增速有望小幅回升。
2018年8月莫里森政府上台以來,總體延續自由黨的外交傳統,繼續深化美澳同盟,與日本、印度等國繼續促進“開放、包容、繁榮的印太”。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對南太平洋地區的重視度明顯提升,“太平洋升級”計畫上升為澳外交要務。澳大利亞逐漸收緊難民準入政策,2019年5月聯邦大選後,澳大利亞可能繼續實施嚴苛的難民政策,同時在難民的選擇上會立足於本國需求和意識形態因素。根據最新的羅伊研究所民調,澳大利亞民眾對中美兩個大國的信任均有下降。近些年來,澳日兩國始終保持著頻繁的戰略互動、日趨增強的合作態勢和日益密切的關係結構。當前,澳日兩國正在構建“特殊戰略夥伴關係”、角逐亞太地區格局的多重權益的進程中,打造日益密切的準同盟關係結構。
中澳關係相對來說不盡如人意。政治上,雙邊關係面臨挑戰。選舉結束後,莫里森於2019年6月26日首次就外交政策發表重要講話。他呼籲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並承認中國的快速發展對澳大利亞和世界來說是有利的事。他還說,澳大利亞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受到了不利的影響,並呼籲雙方保持克制。對華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路的禁令,就是澳大利亞不願接受中國投資的例證。經濟上,中國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仍然保持了澳大利亞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最大海外留學生來源國以及最大旅遊收入來源國的地位。雙邊貿易水平依然穩步提升,再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方面,礦產品、貴金屬及製品以及農產品繼續成為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優勢領域,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出口主要集中於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家具玩具等類別。服務貿易方面,澳大利亞對華教育和旅遊出口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回落,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服務出口較同期大幅增長。2019年3月,外交貿易部部長佩恩(Marise Payne)成立了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試圖通過“大力推動合作”來重建兩國關係,尤其是在教育、文化和經濟領域。多邊領域,美國發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關稅戰對全球範圍內的貿易和投資形成負面效應,特別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開始對中澳經貿合作產生不利影響。但中澳貿易的前景依然光明,澳大利亞應當謹慎制定對華政策,維護好中澳互利共贏的基本面,避免非經濟因素對中澳經貿合作的干擾。社會文化上,澳大利亞的媒體新聞報導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出現了進一步的負面化動向,其中,有關中國的報導也同步出現了負面化的趨勢,且在該年度尤其是2019年6~8月間涉華報導數量暴增,幾乎翻了一番。
此外,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已進入第五個年頭,隨著新一輪降稅的實現,中澳兩國間的雙邊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澳對華農產品的出口大幅度增加。農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極大地滿足了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可謂真正達到了雙贏的效果。展望未來,兩國經貿互惠合作前景廣闊,農產品貿易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但是中資企業在澳投資意向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感到在澳投資不受歡迎。
關鍵字:澳大利亞 中澳關係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

作者簡介

孫有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18~),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長(2016~),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會長(2013~),外國新聞傳播史研究會會長(2015~),中國亞太學會副會長(2018~)。擔任《澳大利亞研究》集刊主編、《跨文化研究論叢》集刊主編、《國際論壇》(CSSCI期刊)主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跨文化研究、美國研究、澳大利亞研究、外語教育研究。主要代表作有《美國精神的象徵:杜威社會思想研究》、《解碼中國形象:〈紐約時報〉和〈泰晤士報〉中國報導比較1993~2002》、《西方思想經典導讀》、《核心價值觀國際比較研究》。入選教育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和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計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韓鋒,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長青學者,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前會長(2010~2016)。主要研究領域為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際關係和安全關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政治與外交。主要代表作有《當代澳大利亞——社會變遷與政治經濟的新發展》、《澳大利亞的亞太政策》、《東協的大國關係平衡戰略》等。
胡丹,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副主任(2018~),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副秘書長(2018~),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訪問學者(2013~2014),國際澳大利亞研究會會刊《澳大利亞研究》編委(201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2019~)。主要研究領域為中澳關係、中英關係、海外併購、外資審查。主要代表作有《澳大利亞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的調整與中澳“一帶一路”合作前景展望》、《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併購投資》年度報告、《中國企業在英國的併購投資》年度報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