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勳章

澳大利亞勳章

澳大利亞勳章(Order of Australia)是用來表彰對國家或人類做出卓越貢獻和突出服務的澳大利亞公民,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1975年2月14日創立的。

澳大利亞榮譽制度主要由三方面組成,一是澳大利亞勳章(The Order of Australia),二是澳大利亞英勇勳章(The Australian Bravery Decorations),三是國家獎章(The National Medal)。

澳大利亞的功勳榮譽表彰承襲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在1931年獨立後。開始建立自己的榮譽表彰體系,但在很長時期內實行與英制並存的雙軌制,直至1986年建立起基本獨立的榮譽表彰體系,由勳章、英勇勳章、獎章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大利亞勳章 
  • 外文名:Order of Australia 
勳章簡介,提名與被提名,篩選提名,評選流程,評選領域,華人授勳,男女比例,

勳章簡介

澳大利亞勳章分為兩大類:通用類和軍事類,並由高至低有以下5個級別:
  • 澳大利亞爵級勳章和女爵級勳章 Knights / Dames of the Order
  • 澳大利亞同伴勳章 Companion of the Order(AC)
  • 澳大利亞官佐勳章 Officer of the Order(AO)
  • 澳大利亞員佐勳章 Member of the Order(AM)
  • 澳大利亞勛位勳章 Medal of the Order(OAM)
其中的澳大利亞爵級和女爵級勳章只限於通用類別,在1986年曾撤銷,在2014年由時任總理阿博特宣布恢復這一勛位,但是2015年11月又被之後的總理特恩布爾宣布取消。

提名與被提名

其實任何個人、團體和機構都可以提名澳大利亞公民獲得澳大利亞勛銜。具體來說,提名應包括被提名者如何在各自領域中做出何種貢獻和成就等各種信息和細節。你說他好,他值得獲得這個勛銜,那么需要具體闡明好在何處?
在進行提名時,提名者應提供自己的聯絡資料,被提名者以及相關證明者的資料,後者了解並能夠恰如其分和如實評價被提名者的成就、服務或者貢獻。雖然提名者向官方提供了自己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均屬保密,即便是被提名者也不會知道究竟被何人所提名,同時被提名者也不應被告知已被提名或被有關方面聯繫而去提供相關信息。
如果提名不成功並不代表以後就沒有機會。如果再次提名,可以在三年之後再度被重新考慮。但是凡事無絕對,如果勛銜委員會認為存在特殊情況,那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考慮上述期限內的提名情況,這些特殊情況可能包括被選舉人罹患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提供了在較早一次提名時未涵蓋的重大貢獻的強有力證據。
提名也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提名,材料的提交通過列印件郵寄或者電子版傳送均可。

篩選提名

大致來說,每年澳大利亞勛銜委員會都會收到1500至2000個澳大利亞通用類勛銜的合格提名,該委員會的政策是考慮所有合格提名,然後進行篩選,再將名單舉薦給澳大利亞總督。
澳大利亞勛銜委員會是一個由19名委員組成的機構,每年舉行兩次勛銜提名考察。 這19人由三個組別構成,組別一有八位成員, 每名成員由各州州長或者領地首席廳長推薦。
組別二同樣有八位成員,由澳大利亞總理從廣泛社區中甄選並推薦,該組別中的其中一人會被推薦為勛銜委員會主席。組別三有三人。
前兩組任用的成員任期兩年,可以重新任命。一般來說, 委員們每年碰面兩次,審議提名合格的人選,每一次的碰面通常是在下一次頒布名單前五六個月。
舉賢還是要避親,同時要避免利益衝突,為保持整個評選過程的公平和公正,勛銜委員會的現任委員不能是勛銜提名者或被提名者,同時也不能是證明者。如果委員在任期間被提名,該提名會被暫時擱置,直到他(她)不再擔任委員又才可以重新考慮提名。

評選流程

澳大利亞勛銜的提名通常按收到的順序進行登記、處理和審查,從考慮提名開始到最終授勳,整個過程可能需要18個月至2年。
每年澳大利亞綜合類勛銜提名的數量比較穩定,從2012至2016年,每年所受到的合格提名份數在1582份至1712份之間,這意味著每一次澳大利亞勛銜委員會大概考慮800個合格提名。從近幾年最終的綜合類勛銜名單來看,一般都在600-700人獲得受勛。
當調查研究工作完成之後,合格的提名將會報至澳大利亞勛銜委員會進行考慮,所有的材料也都會發給19名委員。到委員會這,提名有三個結果,一是推薦,二是不推薦,三是推遲,下一次會議時再次考慮。
勛銜委員會進行提名篩選後,會發一封通知書給候選人,看他們是否願意接受勛銜,隨後再將不同級別勛銜的候選名單推薦給澳大利亞總督。一旦澳大利亞總督最終批准確認授勳,那么祝賀信函將會寄給榮膺勛銜者。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難道還有人拒絕接受勛銜嗎?這也曾有發生,雖然澳大利亞總督府表示這是私人原因不便透露,但是根據澳大利亞媒體的一些報導顯示,一些人拒絕接受勛銜的原因多樣,有的出於謙遜,有的因為已經獲得了更高級別的榮譽,有的則可能是因為有自己的其他看法。

評選領域

澳大利亞勛銜分四個級別,涵蓋了各行各業,範圍廣泛。常說365行,行行出狀元。澳大利亞勛銜的獲得者,許多不單是在各自領域取得傲人成就,同時也對整個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今年獲授勳者來自31個不同的領域,包括有社區服務、建築、藝術、經濟商務、多元文化事務、環境保護、醫學、教育、信息技術、國際關係、媒體、公共服務、宗教、體育、旅遊與酒店、運輸、本地政府等等。
近年來,平均每年基本都有超過600人榮獲澳大利亞綜合類勛銜, 但是提名與最終獲得者的人數在每個領域都有不同。有的領域的提名和獲得人數多,有的則較少。

華人授勳

每一次的授勳,都有多為華人榮膺不同級別的通用類勛銜。他們最初和一直的不懈努力、竭誠服務與非凡成就並非朝著獲得榮譽的目標而行,但是無論他們在哪個領域哪個崗位,他們的服務和貢獻都不會被忽視,都會得到珍視。因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是澳大利亞的主流價值觀中所推崇之處。
這眾多華人勛銜獲得者在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卓有成就,還數十年如一日,熱心積極地投身公益慈善事業,服務社群,做出了積極而突出的貢獻。今年英女王誕辰日的澳大利亞授勳中,就有數名華人榮獲OAM勛銜。
2017年的澳大利亞日逯高清教授榮獲AO勛銜,他是澳大利亞科學院及工程院雙院院士,英國薩里大學校長,是國際著名的材料化學專家,也是澳大利亞納米科技的領軍人物,AO勛銜的授予是對他在促進澳中合作關係方面的卓越服務以及他對澳大利亞、國際高等教育等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的表彰,這也是近年來澳大利亞華人獲得的最高級別的澳大利亞勛銜。

男女比例

澳大利亞榮譽制度走到今天,經過42年的風風雨雨,推崇的社會價值和持有的評判標準基本沒有改變。而同時一直沒有很大改變的還有女性被提名和獲得授勳的比例仍然偏低。這也是讓社區有微詞之處。從有關報告上看,從1975年到2016年41年當中,澳大利亞綜合類勛銜的被提名者中,總體來看,女性只占27.8%,男性占72.2%;勛銜獲得者中女性的比例占30.3%,男性占69.7%。
為何授勳當中女性比例偏低?因為被提名的女性比例本身就偏低。與提名比例相比,被提名的女性最終獲授勳的比例為73%,其實還高過男性的68%的比例。因此要提高受勛當中女性的比例,還得從提名入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