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中山同鄉會

澳大利亞中山同鄉會

澳大利亞中山同鄉會,澳大利亞華人地緣社團。由鄭嘉樂、橘子李炳鴻、李惠毓、梁培、唐向明等10餘人發起,於1982年7月6日組建,前身為早年成立的香山會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大利亞中山同鄉會
  • 性質澳大利亞華人地緣社團
  • 成立時間:1982年7月6日組建
  • 別名香山會館
  • 會址:悉尼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會址在悉尼。會章規定,凡中山籍不論黨派、信仰、出身皆可入會。1994年約有會員300多名,其中來自印支各國中山籍移民占多數。宗旨是:加強同鄉間聯繫與情誼,為鄉親謀求福利,為新移居澳洲鄉親提供幫助與服務。1987年在悉尼洛活街建中山先僑公墓。每年召開多次會議,每逢孫中山誕辰之日隆重舉行紀念活動,遇中國傳統節日也偶爾舉行慶祝活動。還常組織會員到中國旅遊、探親、掃墓,組織青少年學生參加中山市僑聯舉辦的冬令營活動,捐款資助故鄉文教福利事業及邀請接待中山市各種訪問團等。歷任會長有:黃瑞麟、鄭嘉樂、陳沛德、李元亮等。

歷史沿革

早年從香港乘木船到澳洲雪梨的華人中,有相當部分是香山人。他們聚居在岩石區一帶,以種菜、經商、做工謀生。為了團結互助,他們早在1880年前後,就成立了香山同鄉會。宗旨是為患病、失業的鄉親提供援助;為喪失勞動能力、渴望回歸故里的年老鄉親籌措旅資;為客死異鄉的鄉親辦理後事並送回祖籍安葬。岩石區佐治街79號,從1879年至1898年,是“天和”(TIN WAR)雜貨店的舊址,它是當年香山同鄉會的一位會長開設的。該店除經營雜貨買賣外,還充當“豬仔館”的帶水和輪船公司的代理,幫助華工購票搭輪經香港回里。香山同鄉會會址,後來遷至唐人街(德信街)84號廣和昌雜貨店的三樓。該店的東主是李五柳(中山東區亨尾村人)。 由於種種原因,該會停止了會務活動。及至1982年7月,由鄭嘉樂、李炳鴻、李惠毓、雷奕祥、梁培、唐向明、彭中流、黃瑞麟、李開贊、方勁武、劉鴻鈞、雷玉祥、李開照、王用文、馬永棣、侯金源、雷炳昌、李錦旭等發起,重組中山同鄉會。經過一番籌備,於1982年7月6日正式成立並推舉黃瑞麟為會長,借用佐治街中國畫廊二樓為會址,當時入會會員有lOo多人。會章規定,凡中山籍者不論黨派、信仰、出身皆可入會。
1985年,會長黃瑞麟被人殺害。5月同鄉會舉行第二屆委員會,公推鄭嘉樂為會長。9月3曰,同鄉會會址遷到德信街和高賓街交角之工會大廈下室。後鄭嘉樂因商務離開雪梨,會長職務改由李惠毓擔任,會員發展到250人。1987年同鄉會在眾鄉親的熱心支持下,募捐1.5萬多澳元,在悉尼洛活六福墳場內,購地一塊,建“中山先僑公墓”,以緬懷先人功績。
1988年5月,中山同鄉會改選,陳沛德任會長,會員發展至300多人。1990年9月,又改選第四屆委員,陳沛德連選連任為會長,同年11月,經旅澳鄉親和會員的熱情贊助,共籌得資金20多萬澳元,購雪梨沙梨山愛賓街50號一幢三層樓房為自置會址,會員發展至400多人。1991年4月舉行隆重的新會址開幕儀式。會所內不僅設有麻雀室、圖書報閱覽室,而且還有租借錄像帶給鄉親回家觀看。
澳大利亞中山同鄉會
同鄉會過去是在唐人街租一間房子辦公,地方狹窄,每周只辦公五天,遠離的鄉親來訪極不便。現在有了自己會所,方便了鄉親,增強了凝聚力,會務活動越搞越活躍。
該會每年召開多次會議,每逢孫中山誕辰之日舉行隆重紀念活動,遇中國傳統節日也舉行慶祝活動。還常組織會員到中國旅遊、探親、掃墓,組織青少年學生參加中山市僑聯、僑辦聯合舉辦的冬令營活動;捐款資助故鄉文教福利事業及邀請接待中山市各種訪問團等。中國華東、華南特大水災,該會發動會友捐款,得到廣東省和中國駐悉尼總領的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