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荊河劇團1954年10月建團,初為澧縣永樂劇團,1956年定名為澧縣荊河劇團。1960年正式定為地方國營,屬全民性質。1969年劇團人員大下放後,縣招收了一批青年,當時叫“政治學徒”,同時,吸收一部分劇團演員,組成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演出以移植京劇“樣板戲”為主。1975年1月復名澧縣荊河劇團。1978年起,劇團陸續調回下放人員,並改為縣財政差額撥款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澧縣荊河劇團
- 建團:1954年10月
- 演職員工:80人
- 副高職稱:3人
澧縣荊河劇團1954年10月建團,初為澧縣永樂劇團,1956年定名為澧縣荊河劇團。1960年正式定為地方國營,屬全民性質。1969年劇團人員大下放後,縣招收了一批青年,當時叫“政治學徒”,同時,吸收一部分劇團演員,組成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演出以移植京劇“樣板戲”為主。1975年1月復名澧縣荊河劇團。1978年起,劇團陸續調回下放人員,並改為縣財政差額撥款單位。
澧縣荊河劇團1954年10月建團,初為澧縣永樂劇團,1956年定名為澧縣荊河劇團。1960年正式定為地方國營,屬全民性質。1969年劇團人員大下放後,縣招收了一批青年,...
荊河戲,湖南省澧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荊河戲因流傳於長江荊河段而得名,歷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戲等名稱,1954年正式定名為荊河...
近年來,荊河戲日益瀕危:專業荊河戲劇團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支隊伍(湖南4支:澧縣、臨澧、石門、津市;湖北1支:石首)減少到今天僅存唯一一支具有演出實體的澧縣荊河...
入澧縣新洲文化科班學戲 主要成就 任津市荊河戲劇團工會主席 個人貢獻民國二年(1913),彭14歲,入澧縣新洲文化科班學戲,從師名鬚生田育遠,習生角。彭粗識文字...
南洲圍鼓是一種傳統鑼鼓器樂。始發於晚清,是由湖北漢劇經澧縣荊河劇團傳入,其鑼鼓樂譜亦是由漢劇中的鑼鼓經演變而來。...
1939年生,曾用名胡大興。湖南澧縣人。澧縣荊河劇團三級演員。湖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小白欲斬管仲,鮑叔牙趕至法場,揭露奸謀,小白悟,折箭賠禮,在法場拜管仲為相。澧縣荊河戲劇團首演。[1] 參考資料 1. 法場拜相 .國家圖書館.2014-05-19[...
19、2017年7月6日,湖南澧縣荊河戲劇團造訪長江大學與非遺學社師生、荊河戲劇團親切交流20、2017年7月8日,荊河戲文物捐獻儀式在胡淼佑老師家進行。21、2017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