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為積石州千戶和歸德守御千戶所轄。
清屬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和循化廳管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置同仁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今同仁、澤庫兩縣的大部分地區,隸屬青海省第七督察專員公署。
1953年,由同仁縣析置澤庫縣,隸屬黃南藏族自治區(今黃南藏族自治州)。
1999年末,澤庫縣面積6455平方千米,人口47082人(根據青海省志)。轄8個鄉:夏德日鄉、寧秀鄉、和日鄉、王家鄉、恰科日鄉、多福頓鄉、西卜沙鄉、多禾茂鄉。[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澤庫縣總人口54288人,其中:夏德日鄉5161人、寧秀鄉11805人、和日鄉8816人、王加鄉3218人、恰科日鄉4427人、多福頓鄉8486人、西卜沙鄉2297人、多禾茂鄉7117人、鎖乃亥未批鎮2961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號文批覆:撤銷澤庫縣夏德日鄉,設立並命名為澤曲鎮(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澤庫縣轄1個鎮、7個鄉:澤曲鎮、寧秀鄉、和日鄉、王家鄉、恰科日鄉、多福屯鄉、西卜沙鄉、多禾茂鄉。
2001年末,澤庫縣轄1個鎮、7個鄉,60個牧委會。澤曲鎮駐吉保日,轄俄日果、巴日則、則番、夏德日、夸日龍、東科日、熱旭日、羊瑪日8個牧委會。恰科日鄉駐夏德日,轄措日更、雄讓、角乎、而尖、尕貢、高什則、知合郎7個牧委會。多福頓鄉駐多福頓,轄龍藏、賽隆、哈藏、貢青、多隆、尕讓6個牧委會。多禾茂鄉駐多禾茂,轄塔土乎、多禾日、克寧、曲麻日、加倉、秀恰、大格日7個牧委會。西卜沙鄉駐果孔昴,轄團結、紅旗、躍進3個牧委會。和日鄉駐環科日扎,轄吉隆、直禾根木、東科日、四麻、哈拉、華克日、和日、葉木貢、羊旗、唐德、直禾麻日11個牧委會。王加鄉駐日究曲卡,轄葉金木、群旗、旗隆、德合隆4個牧委會。寧秀鄉:駐寧秀龍哇多,轄寧秀、熱血日、紅城、秀恰、仁增、尕日當、直溝日、尕強、直賽日、措夫頓、賽龍、賽日慶、乎角日、賽日祥旺14個牧委會。(巴灘)牧場駐周毛多則,轄牧一隊(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牧二隊(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
2006年8月,撤銷恰科日鄉,併入澤曲鎮;撤銷多福順鄉,設立麥秀鎮。調整後,澤庫縣轄2個鎮、5個鄉:澤曲鎮、麥秀鎮、寧秀鄉、和日鄉、王家鄉、西卜沙鄉、多禾茂鄉。縣政府駐澤曲鎮。
行政區劃
地理
地勢地貌
澤庫縣全境東西較狹長,地勢由東向西傾斜。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點是北部的雜瑪日崗山,海拔4971米,最低點海拔2800米,相對高差2171米。由於地勢的影響,形成了全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土壤、氣候的地域差異和垂直變化。有高山帶、亞高山帶、灘地、河谷階地、低山丘陵五大地帶。
氣候
澤庫縣氣候為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屬高原亞寒帶濕潤氣候區。總的氣候特點:雨熱同季,降水量較豐富且集中;氣溫較低,熱量不足,無霜短期,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冷季漫長乾冷,多大風;暖季短促涼爽。縣境內年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縣城地區年平均無霜期12天。境內年平均降雨量為460毫米,但分布不均勻,大體上呈自東南向西北遞增的趨勢。年平均蒸發量1325.8毫米,幾乎等於降水量的3倍。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566——2675小時之間,輻射量在145—156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氣象災害主要有低溫凍害、有雪、冰雹等,對畜牧業生產危害較大。
水文
澤庫縣境內主要河流有13條,其中澤曲河屬縣內最大河流,流經河南縣後匯入黃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截止2013年,澤庫縣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金、銅、銻、鉛及花崗岩、石灰石等20餘種。
生物資源
人口民族
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9萬人,其中非農產業人口占5.8%,有
漢、藏、
蒙、回、
撒拉、土等多個民族,人口主要以藏族為主,藏族占全縣總人口的97.32%。
交通
2012年,澤庫縣落實實施交通建設項目8項,計畫總投資1442.93萬元,3條通村砂路完成計畫投資572.81萬元,3座配套橋樑、1座獨立橋樑、至南八灘國檢項目全部完成,落實08年油路材料297.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