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黃小米

澤州黃小米

澤州黃小米,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澤州黃小米種植區域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一般為: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741米,適宜穀子生長。澤州黃小米,屬地方名優品種。該品種色澤金黃、顆粒圓滿、晶瑩明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可口。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澤州黃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澤州黃小米
  • 產地名稱: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 品質特點:色澤金黃、顆粒圓滿
  • 地理標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農村部第4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澤州黃小米,屬地方名優品種。該品種色澤金黃、顆粒圓滿、晶瑩明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可口。

營養價值

澤州黃小米營養豐富,蛋白質9.0%-11.3%,脂肪2.0%-3.2%,直鏈澱粉18%-23%,千粒重2.6克-2.9克,鐵20-21.24毫克/千克,鋅和鈣含量也很豐富。小米熬粥後,色澤金黃,湯汁濃稠,具有和胃安眠等功效,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滋補粥品。澤州黃小米尤其適合做小米燜飯,由於澤州黃小米千粒重較高,顆粒大,做成的小米燜飯質地鬆散、顆粒晶瑩、色澤金黃、營養豐富、吃著爽口,聞著香甜。是老人、病人、產婦宜用的滋補品。
澤州黃小米
澤州黃小米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高都鎮地質環境主要以山區丘陵為主,地貌呈黃土高原和褶皺山板相間分布,具有山地、丘陵、平川區等多種地貌類型,構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觀。產品主要種植區為丘陵地貌,土壤類型為紅粘土,pH>7.5,土壤達到二級標準,各項指標完全符合食品行業設定標準。

水文情況

丹河古稱源澤水、泫水,是沁河重要支流,晉城市境內第二條大河。丹河發源於高平市趙莊丹朱嶺,流經晉城市魯村、北義城、高都、金村、柳樹口、南河西等鄉鎮,由北向南穿境而過,入河南省後注入沁河。全長121.5公里。有眾多支流匯入。河床寬約100米,流域面積2949平方公里。
距澤州黃小米種植區域最近的河流為老南河,老南河屬於丹河小支流,發源於大興村附近,西南流經10千米後於水東橋下游匯入丹河。老南河為季節性河流,平時無水,雨雪季節有短暫徑流。本項目主要種植區地下水資源充沛,無色、無臭、無味。天然水系和優質的地下水資源,為澤州黃小米生產及特色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氣候情況

澤州黃小米種植區域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一般為: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741米。年平均氣溫10℃-11℃,全鎮多年無霜期192.6天,最多為226天,最少為138天,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康熙字典》的總裁官陳廷敬系澤州人,將鄉米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見米色金黃,食之香甜,即賜名“澤州香”,並列為貢品。民眾在交易中則稱“澤州黃”。
2010年,多家媒體對澤州縣魯村小米進行報導。
2018年,澤州縣成立穀子種植合作社。

生產情況

2012年,沁州黃小米的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了6萬畝,帶動2.6萬多農戶,戶均收入3000元。
2017年,晉城市澤州縣黃小米種植總面積為666公頃,產值在5000噸左右。

產品榮譽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澤州黃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澤州黃小米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所轄大興、北上礦、大路、善獲、豐頭、麻峪、嶺上等6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3′-113°24′,北緯35°32′-35°37′。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產地環境條件要求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土壤應為土層深厚、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質地鬆軟的紅壤土、黃壤土、紅粘土。高都鎮的土壤主要為紅粘土,pH為弱鹼性,最高海拔1100米。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有機物質豐富。
(2)品種範圍:品種選擇用經生產時間認可的、高產優質、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強的並且適合於本產地條件的優良品種晉谷21號。幼苗綠色,單稈,主莖高146-157厘米,主莖節數23節,莖粗0.66厘米;單穗重23-24.5克,穗粒重16.7-22.7克,千粒重3-3.6克;單株草重46克,穀草比值1:2.3;穗形棍棒,支穗密度5個/厘米,出谷率70-80%,出米率70-80%,米色金黃髮亮、顆粒圓滿、晶瑩明亮,粳性,細柔光滑,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可口。
(3)生產控制:穀子種植一般選擇地勢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塊,應進行合理輪作倒茬,以調節土壤養分,及時恢復地力,減少病蟲草害,避免選擇重茬和迎茬地塊。在播種前2-3天,選擇晴天中午將谷種均勻攤在地上曬種,播種前1天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10%的鹽水溶液浸泡,撈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等,將下沉飽滿籽實撈出,用清水洗淨,晾乾待播。穀子的播種方法有撒播、穴播、條播多種,穀子的播種量應根據種子質量、播種方法來頂,以一次性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勻為原則,一般每畝地用種1斤左右,播種深度以3—5cm左右為宜,播後鎮壓使種子緊貼土壤,以利於種子吸水發芽。
(4)收穫及產後處理:收穫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蠟熟末期或完熟期進行收穫。此時穀子下部葉片變黃,上部葉片捎帶綠色或呈黃綠色,籽粒變硬,成熟(斷青)時及時收穫。收穫要求要做到單收、單運、單脫粒、單儲存,儲存點要清潔、衛生、乾燥、有防潮、防鼠措施,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其他物質混存,以免影響小米的品質。
產品加工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生產操作。應取得生產許可證,加工人員取得健康證。
(5)生產記錄要求:加工過程要精益求精,把好“三關”:原料入廠關、過程控制關、產品出廠關。生產過程中經過清雜、礱穀、脫殼、碾米、分級、色選、計量、包裝、檢驗等工序完成。生產記錄要求必須建立地理標誌農產品澤州黃小米生產檔案,應詳細記錄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和採收、加工等各環節所採取的具體措施。
記錄的範圍包括:使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原料入場記錄、產品檢測記錄、內部培訓記錄、生產加工記錄、包裝記錄、銷售紀錄等。
記錄應明確編碼、標識,能夠實現對產品的追溯性。記錄應字跡清晰,填寫及時,內容應完整正確。記錄的保存應放置損壞、受潮、霉變或者其他破損性的變化。記錄應至少保存5年。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澤州黃小米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1766-2008 小米執行。

專用標誌使用

澤州黃小米地域保護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澤州黃小米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採用澤州黃小米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