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秧歌

澤州秧歌

澤州秧歌是一種流行於晉城市全境的傳統戲曲劇種。因晉城市古稱澤州府而得名。又因發源於高平東部,也稱高平秧歌,陵川人稱府腔秧歌,此外還有乾板秧歌等稱呼。澤州秧歌形成於清乾隆年間,嘉慶年間搬上舞台,到鹹豐年間達到極盛。20世紀初,晉城市境內的高平、陵川、陽城、沁水的澤州秧歌自樂班,曾達數十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澤州秧歌
  • 地區:山西東南部晉城地區
演唱形式,代表曲目,

演唱形式

澤州秧歌,是一種流行於晉城市全境的傳統戲曲劇種。因晉城市古稱澤州府而得名。也叫“高平秧歌”或“州五秧歌”,是山西省的戲曲劇種之一。是一種流行於晉城市全境的戲曲劇種。清末已流行。演唱時用鑼、鼓、鈸等按節拍,無絲竹樂器伴奏,故又名“乾板秧歌”。演唱時只有梆子擊節、鑼鼓伴奏,故又稱“乾板秧歌”。由坐攤說唱發展為一個獨立劇種。演員行當齊全,板式有十字腔(三三四)、夾四腔(三四三)、倒板、垛子、雙名倒(三三七)、站板、落板、數板、選板等。
澤州秧歌

代表曲目

演唱內容多屬詼諧風趣的民間生活故事,代表劇目有《打捧捶》、《打酸棗》。秧歌劇針砭時弊,很受民眾喜愛。清同治六年官府雖明令禁唱,但演出活動愈加興盛。著名作家趙樹理十分喜愛秧歌劇,60年代曾編寫秧歌劇本《開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