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莒南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北部。常住人口48504人(2010年六普)。轄4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澇坡村,距縣城17千米。
沿革
原為莒南縣第二區,1958年改澇坡公社,1962年恢復區,1971年撤區改為公社,1984年改為澇坡鄉。1996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大澇坡、夏家溝、魏家溝、唐莊、中峰、周家大莊、唐家澇坡、董家澇坡、翟家澇坡、東店頭、中店頭、窪子、西店頭、大嶺、小嶺、西山、山里、李家雞山、孫盧雞山、魏家雞山、王家雞山、西坡、高澗、城子、大址坊、小窯、關山溝、張家圍子、雙山、前河崖、上白楊溝、下白楊溝、西塔巷、曹家塔巷、范家嶺、盧家結莊36個行政村。1998年,撤銷澇坡鄉,設立澇坡鎮。2000年末,劃入原陡山鄉和原柳溝鄉各部分行政區域。
歷史
澇坡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據考證,春秋時期馬鬐山前有一個繁華的城邑“渠丘”,為
莒國三大國都之一,是有影響的軍事要地。
《左傳·成公八年(前583年)》載“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於莒,與渠丘公立於池上”。1983年3月,在該鎮小窯村村北的耕地中,出土了一件銅戈,刻有“左徒戈”銘文。據《通鑑》記載:“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為齊相。淖齒欲與燕分齊地,乃執湣王而弒之。”次年,“齊人討殺淖齒,而立其君之子法章,保莒城。”楚人此次在莒時間較長,此戈應為淖齒遺留物。
左徒戈出土地左側有一處故城址,名城子遺址。城址南北約400米、東西約420米,文化層厚約1米,內含漢以前的陶片和磚瓦礫,其中以春秋戰國時期遺存居多,有盆、罐、平襠鬲等陶片。
澇坡鎮歷來為軍事要塞。南宋末年,這裡是抗金農民義軍紅襖軍的根據地。紅襖軍的首領
楊妙真,因排行第四,也稱四娘子,她膂力過人,手使梨花槍,在宋寧宗嘉定八年(1215年)二月,來到馬鬐山下。
時另一支紅襖軍李全部正在此活動。李、楊二部合併後,勢力大振,在馬鬐山站穩腳跟。隊伍很快發展到數十萬人馬。
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正月,起義軍接受南宋王朝的招安,離開了馬鬐山。元朝末年,紅巾軍將領陳猱頭又在馬鬐山樹起抗元大旗,給予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
馬鬐山還是歷史上宗教活動的聖地。山上敬龍觀始建於唐代,觀內原有一棵古銀杏,相傳栽於西周年間,樹徑約3米,惜清末毀於火災。宋代曾在馬鬐山南麓建佛寺,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皇帝敕賜額題“惠感廟”。紅襖軍駐紮時,山上舊廟改建倉庫,山下廟改為議事廳,寺廟移出重建。元末毀於戰亂,明代重修,易名為甘露寺,改為道觀。最盛時道士達180餘人,廟田500餘畝。
清鹹豐年間,道人田本欽重修,改名為敬龍觀,正殿為龍廣殿,供奉東海龍王敖廣神像,後殿分菩薩殿、老母殿、三官殿各三間,院內還建有倉庫、客房、宿舍。觀中收藏文物豐富,僅歷代碑碣就50多座,其中有宋代割角碑、元代蛟龍碑等。
轄內唐莊村有宋代所建三教堂,又名抱虎庵、蟠龍庵。明萬曆年間,當地人盧邦國、盧邦植兄弟捐資重建。中為三教堂,東為文昌閣,西為魁星樓,前為八蜡牛王殿,北角是菩薩殿,有明萬曆四十七年無機子所撰碑記,標為蟠龍回雲庵。清鹹豐同治年間,因避亂,曾建有圍圩,後幾經重修。1937年,有僧眾13人,1947年毀於戰火。
在雞山西坡,有元代所建李姑庵,傳紅襖軍領袖楊妙真兵敗後在此出家為尼。明清時期香火旺盛,正殿供觀音菩薩,院內一株古銀杏,樹幹3人合圍,今仍枝繁葉茂。清代,人們在此躲避過一次戰亂,改名為太平庵。清末至民國年間,因戰亂尼姑散去。1937年主殿傾圮。
鄉鎮簡介
澇坡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上級總體部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全鎮呈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可喜局面。
先後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鄉鎮"、"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鎮"、"全省農產品加工基地示範鎮"、"全省最具投資價值的地方"和 "平安莒南建設先進鄉鎮"、"全縣外貿工作先進鄉鎮",並連續十年保持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第一名榮譽稱號。
農業發展
全鎮近年來共發展各類雜果20000畝,桑6000畝,烤菸2000畝。畜牧業生產向科學化、多元化、規模化發展,養殖大戶已發展到1500多戶,畜牧業年總收入達12000餘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47%。堅持不懈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了陡山流域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農田灌溉達到85%以上。
民營經濟
逐步構築起了以鎮駐地為中心,以特色專業村為依託,以花生米加工、機械製造、石雕石刻為主要產業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
2007年,全鎮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5000餘戶,1.7萬人,新增外貿出口企業7家,年生產總值達到9億元。目前全鎮花生米加工能力已達20萬噸,產品由原來的初加工發展到現在的20餘種花生食品深加工系列和蔬菜貯存。科技創新步伐加快,信義機械公司自主開發了3大系列產品,其中12項獲國家專利,3150噸單缸壓力機填補了國內空白。石材加工業總量迅速膨脹,年產值過6000萬元。
旅遊開發
全鎮累計投資1100餘萬元,加強
馬鬐山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高家柳溝毛主席批示展館建設,形成了紅、綠兩大旅遊特色。
依託馬鬐山豐富的旅遊資源,投工1370萬個,投資1200餘萬元,修環湖路、登山路、環山路、石階路共68公里,完成了旅遊區內供電、通訊、飲食等基礎服務配套。中央、省、市多家電視台、報刊等新聞媒體給予宣傳報導,樹立了"馬鬐山水,江北明珠"的旅遊品牌,初步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馬鬐山先後被列為國家AA級旅遊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6年8月份,與山東龍崗集團合作投資1.5億元的天馬島旅遊區開發項目進展順利,計畫2008年五一之前完成景點建設並對外開放。屆時,一處奇山麗水融為一體的新景區將成為齊魯旅遊線上的一顆新星。
社會事業
計畫生育工作連續10年獲全縣年度考核第一名,2003年鎮計生協會被國家計生協會授予"協會工作先進鄉鎮"榮譽稱號。先後投資1000餘萬元,新建中、國小教學樓、衛生院門診樓、病房樓、計畫生育服務樓、土地管理服務樓、工商所服務樓等辦公樓10座,學校建設受到市政府表彰。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豐富多彩,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取得成績
澇坡鎮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連續多年被縣委縣府評為“兩個文明”先進鎮,是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市級社會治安、計畫生育、黨員電教、對外經貿等工作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