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花饃,漢族民間傳統食品,流行於陝西澄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城花饃
- 類型:漢族民間傳統食品
- 流行地區:陝西澄城
澄城花饃,漢族民間傳統食品,流行於陝西澄城。
澄城花饃,漢族民間傳統食品,流行於陝西澄城。發展歷史澄城花饃 漢族民間傳統食品。流行於陝西澄城。當地對各種花樣小麥面蒸饃的總稱。它既是食品,也是獨具特色的面制藝術品。春節拜年時送“寶寶饃”,其造型上有五個朵,祝頌五穀豐登...
澄城面花,俗稱花饃。自古以來,是澄城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藝術品,主要表達忠誠之意往往足婚喪大串,四時八節相互來往的最佳禮品,表達崇高的敬意。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民間面花是由古代圖騰金石禮器演化的產物,民間面花工藝技術,可追溯漢朝初期,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最初面花是用來祭祀神廟,祭奠祖先的禮品...
張雪蘭,女,漢族,1930年8月生,渭南市澄城縣人,第一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澄城刺繡。張雪蘭擅長刺繡、剪紙、蒸花饃,小時候受母親言傳身教,十五六歲就學會了刺繡藝術,其繡功紮實,針功細膩,顏色搭配和諧,她能結合民俗活動,給刺繡藝術賦予深刻的文化內涵,其主要刺繡品有裹肚、...
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人工花饃、民間剪紙、寺前皮影,手繪門帘,寺前五元鼓等。寺前五元鼓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寺前鎮有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180人,專任教師26人;國小2所,在校生886人,專任教師6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625人,專任教師98人,國中適齡...
換餛飩 婚姻風俗。流行於陝西澄城一帶。“餛飩”,當地花饃的別稱。結婚日,男女雙方互換餛飩。女方贈男方的餛飩,上面有虎形圖案,表示希望新娘幹活如猛虎;男方贈女方的餛飩,上面有雞形圖案,表示希望新媳婦雞鳴而起,勤勞持家。
韋莊鎮隸,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地處澄城縣最南端。東連寺前鎮,南鄰大荔縣許莊鎮,西與蒲城縣永豐鎮相接,北隔大峪河與交道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87.0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韋莊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韋莊鎮戶籍人口35638人。2011年...
以工藝品而言,華縣的“花花饃”、蒲城的“土花布”、合陽的“面花”、澄城的刺繡、二華的皮影製作等等,享譽中外。以民間社火而言,韓城的行鼓、合陽的上鑼鼓、富平的老鼓、華陰的素鼓、蒲城的桿火、潼關的古戰船等等,堪稱奇葩。繼華陰老腔在北京一炮打紅之後,韓城行鼓又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成功亮相,引起了海...
截至2011年末,和家莊鎮有公共圖書室12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藏書1.6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9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剪紙等。1998年9月開通有線廣播站,到鎮100桿千米,到村1000桿千米,村以下800桿千米。截至2011年末,和家莊鎮有有線電視用戶441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
截至2011年末,史官鎮有業餘自樂班18個,業餘演職人員600個;文化站2個,村文化大院23個,總建築面積520平方米。有各類圖書室30個,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藏書50000多冊,還有戲樓等娛樂設施。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花饃。截至2011年末,史官鎮有23個村通廣播電視,現有廣播喇叭58隻,通響率100%;閉路電視1000戶。教育...
紀錄片《千年陝菜》重視美食背後的故事敘事,共講述了20多個老陝人物與菜餚的故事,既有懸崖峭壁采岩耳的驚心動魄,也有母親捏花饃送出嫁女兒的溫情,還有鄉親互助“搭平伙”的喜悅……三秦大地不僅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各色美食,這片熱土更培養出陝西人勤勞質樸、寬厚包容、尚德重禮的精神。分集劇情 參考資料 專家點評 ...
截至2011年末,金峪鎮有文化站2個,各類圖書室5個,建築面積280平方米,藏書1.4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7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石刻、花饃、剪紙等。1998年,金峪鎮開通有線廣播站,截至2011年末,金峪鎮有有線電視用戶0.1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2%,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為每天24小時。教育事業 截至2011...
截至2011年末,王村鎮有公共圖書室8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藏書1.2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1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剪紙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王村鎮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210人,專任教師28人;國小7所,在校生1629人,專任教師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國中1所,在校生500人,專任...
截至2011年末,許莊鎮有公共圖書室20個,建築面積800平方米,藏書12589多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5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剪紙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許莊鎮有幼稚園15所,在園幼兒510人,專任教師45人;國小15所,在校生2450人,專任教師28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8%;國中3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38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花饃、社火等。1998年8月8日開通有線廣播站,鎮到辦事處80桿千米,村以下800桿千米。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260...
截至2011年末,朝邑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6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8戶,各類圖書室37個,藏書53256多冊。堤滸搖桿、金龍花饃、六合旱船、沙底皮影等被列入非省級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朝邑鎮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4156戶,入戶率90%。村村通廣播項目全部實施,廣播覆蓋率100%。教育事業 截至2011...
截至2011年末,蘇村鎮有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藏書35000多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剪紙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蘇村鎮有幼稚園7所,在園幼兒1180人,專任教師60人;國小5所,在校生1181人,專任教師7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國中1所,在校生548人,專任...
截至2011年末,下寨鎮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藏書25000多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剪紙等。截至2011年末,下寨鎮有線電視用戶1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公共電視節目24小時播出。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下寨鎮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80人;國小11所,在校生978人,專任教師40人,國小適齡兒童...
截至2011年末,界頭廟鎮有文化事業單位1個,文化廣場2個;年放映數字電影170場;村文化室15個;農家書屋11個,藏書3.5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秧歌、花饃等。截至2011年末,界頭廟鎮有線電視網路光纜線路182.5千米,電纜線路133.5千米,有線電視用戶1091戶,有線電視覆蓋率40.7%。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88%,農村...
合陽娃娃花饃 捏制面花 大荔縣 文殊新塔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城門 豐圖義倉·倉房 豐圖義倉·院落 岱祠岑樓與金龍唐塔 大荔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石刻 富平縣 法源寺塔 文廟·大成殿 金代鐵佛 望湖樓 白水縣 倉頡墓 倉頡墓·山門 倉頡墓·照壁北立面 倉頡墓·戲台 倉頡墓·鐘樓 白水杜康墓 澄城縣 城隍廟神樓 ...
截至2011年末,路井鎮有文化藝術團體4個,演職人員126人,農村流動電影放映隊1個,年放映12次,觀看達12000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10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郭家坡提線木偶、手工花饃。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路井鎮有幼稚園14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
截至2011年末,高明鎮有農家書屋10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12000多冊。村村有文化室、鑼鼓隊、秧歌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花饃、雕刻等。截至2011年末,高明鎮22個村全部通上了廣播電視,電視用戶綜合覆蓋率95%以上。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高明鎮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410人,專任教師15人;國小5所,...
祭拜前,先由“送神”的村社,把神像送至武帝廟的殿堂之上,擺好香案、花饃、油雲、水果等貢品,並與“迎神”村社隊伍在殿堂之前以豐富多彩的民間鼓樂、舞蹈、社火等為諸神請安正身。祭拜時,由總會長宣讀祭奠議程,先由總會長帶領全體分會長行跪拜叩頭大禮,燃放鞭炮,意為告訴各神,子孫後代沒有忘記他們的功德,...
截至2011年末,兩宜鎮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8個,藏書13萬餘冊,新華書店1家,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青瓷船、社火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兩宜鎮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28人;國小5所,在校生630人,專任教師8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438人,專任教師64人;國中...
截至2011年末,林皋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0個,會員400個,其中團體會員370個,個人會員3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0個,演職人員400人;有文化專業戶3個,文化站(大院)22個,建築面積720平方米;有公共圖書室22個,建築面積440平方米,藏書22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花饃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林皋鎮有...
截至2011年末,趙渡鎮有農家書屋5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10000多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手工花饃。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趙渡鎮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26人;國小10所,在校生720人,專任教師5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國中2所,在校生400人,專任教師40人,國中...
同時出現了居鳳班、雙鳳班等班社湧現出同州的小惠、蒲城的黃三、長安的喜兒澄城的郭九、周至的瑣兒等一批藝人其中瑣兒、小惠進西安搭雙慶部獻藝,與渭南腔祥麟同獲關中戲曲“三絕”之譽。嘉慶至光緒年間(1796年—1908年),是同州榔子發展的盛期,各種唱腔板式已發展得相當完善,並有了硬音、苦音兩種旋律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