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電信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名木古樹,
建置沿革
漢朝時期,陽宗鎮境域設俞元(今澄江)縣,陽宗屬俞元縣管轄。
唐南詔國時期,由河陽郡(今澄江)管轄。
公元937年,段思平所建大理國在滇東設37部,陽宗為“強宗部”。
元朝初立時期,強宗千戶,隸羅伽萬戶府。
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設陽宗縣,屬澄江路。
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撤銷陽宗縣,併入河陽縣。
二十六年(1685年),裁左、前、廣、後、四衛分境屯賦並縣。
1911年後,陽宗、草甸合併為河陽縣第四區。
1950年,陽宗設為澂江縣第四區,區政府駐陽宗城文廟。
195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時,將草甸鄉劃歸宜良縣管轄。
1957年12月,將七甸馬郎劃歸呈貢縣管轄。
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後改陽宗公社。
1983年,設立陽宗區。
1987年,設立陽宗鄉。
1990年,設立陽宗鎮。
2010年7月1日,陽宗鎮託管於省政府成立的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陽宗鎮下轄陽宗、新街、北斗、桃李、淨蓮寺、腳步哨、飲馬池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6個村民小組。有43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陽宗鎮下轄7個行政村:陽宗村、桃李村、新街村、北斗村、淨蓮寺村、飲馬池村、腳步哨村;鎮人民政府駐陽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宗鎮地處澄江市北端,東接昆明市宜良縣草甸,南與
龍街街道、
九村鎮相連,西與昆明市
呈貢區吳家營、七甸相鄰,北依
陽宗海,鎮人民政府距澄江市28千米,距省會昆明34千米,區域總面積13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宗鎮境內山地、丘陵、湖盆相向分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高低懸殊。其中山區占83.5%,壩區占8.5%,湖泊占8.0%,壩子處於中心峽谷地帶,形成山、壩、水連成一體的天然格局。最高點位於梁王山,海拔2820米;最低點位於陽宗海,海拔1770米。
水文
陽宗鎮河道屬珠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陽宗大河、石壩河、七星河3條,河流總長度23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陽宗大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2個村,長7.1千米,流域面積28.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7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陽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冷害、霜凍、乾旱、洪澇、冰雹、滑坡等,1994年發生了較大的洪澇災害,2012年6月,天氣持續乾旱,陽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災。
自然資源
陽宗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高鋁、磷和矽等,岩石多為頁岩、砂頁岩、磷塊岩、石灰岩和玄武岩。其中煤地質儲量1825.5萬噸。
2011年,陽宗鎮有耕地面積22705畝,水田9645畝,旱地1306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33萬畝,林地面積12.54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陽宗鎮轄區總人口250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21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788人。總人口中,男性12564人,占0.15%;女性12488人,占49.85%;14歲以下5712人,占22.8%;15—64歲14743人,占58.85%;65歲以上457人,占18.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733人,占98.71%;有彝、回等少數民族319人,占1.29%。
截至2017年末,陽宗鎮常住人口31598人。
截至2019年末,陽宗鎮有戶籍人口2586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陽宗鎮地方財政收入228萬元,比上年下降71.82%。農民人均純收入5776元。
2019年,陽宗鎮有工業企業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陽宗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2138.66萬元,2011年,達到22743萬元,比上年增長35.74%,農業增加值19265萬元,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5%,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蠶豆、洋芋為主,生產糧食4002.4噸,其中水稻371.5噸,小麥740.2噸,玉米2570.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蔬菜等,烤菸種植面積17700畝;蔬菜種植面積51250畝,產量40.8噸,主要品種有青花、白花、大白菜。
2011年,陽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5萬頭,年末存欄1.15萬頭;羊飼養量9787隻,年末存欄6686隻;牛飼養量456頭,年末存欄3818頭;家禽飼養量36.72萬羽,上市家禽26.13萬羽,生產肉類1918噸,其中豬肉1149噸,牛肉103噸,羊肉83噸,家禽肉580噸;禽蛋261噸;畜牧業總產值2966萬元。
2011年末,陽宗鎮累計造林4700畝,其中防護林2982畝,經濟林1103畝,竹林615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67萬株,林木覆蓋率2.2%,活立木蓄積量22.2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821畝,產量189.5噸,主要品種有梨、桃,其中梨110.9噸,桃72.9噸,名優特農產品有陽宗鹵腐;綠色環保農產品青花、白花。
工業
2011年,陽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68億元,工業增加值0.7億元,工業企業2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實現工業增加值0.2億元;規模以下工業企業26家。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
商貿
2011年末,陽宗鎮有商業網點236個,從業人員2052人,商品銷售額26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5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0餘萬元。
電信業
2011年末,陽宗鎮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陽宗鎮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421人,教職工24人;完小14所,在校生4563人,教職工28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588人,教職工10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陽宗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02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71人,經營管理人才600人,技能人才40人,農村實用人才12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陽宗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7個藏書1.2萬冊;文化活動廣場2個。農村業餘文藝隊33支。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陽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2張,固定資產總值440.3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7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5萬人次,出院病人354人次。重點醫院有陽宗中心衛生院。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03.1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531人,參合率98.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94‰、8.6‰、0。
社會保障
2011年,陽宗鎮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8戶,人數121人,支出284904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2戶,人數969人,支出74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人,支出6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7人,支出14.5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醫療救助8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19人次,共支出39.49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1440人次,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元,比上年增長5%,社會福利費20萬元,比上年增長5%。社區服務設施30個,床位25張。
基礎設施
2011年末,陽宗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達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寬頻接入用戶462戶,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989門,固定電話用戶926戶,比上年減少616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3.9%,比上年減少4.05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4205戶,比上年增加1065戶,行動電話普及率60.89%,比上年提高10.04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1643戶。
2011年末,陽宗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2.2千米,生產能力200噸/日,年生活用水7.3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9噸。
2011年末,陽宗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2.2千米,生產能力200噸/日年生活用水7.3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9噸。
2011年末,陽宗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0.9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84公頃,綠化覆蓋率1.32%,人均綠地2.31平方米。
交通運輸
2011年末,陽宗鎮已經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客運總量7.3萬人次。昆石高速公路過境,長9.4千米,有縣鄉級公路34條,總長124.1千米。2011年末,設有1個汽車客運站,日均發21輛客車,客運總量73000人次,日客運量200人次。道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0.65萬千米,人均道路長度1.8米;道路鋪裝面積5.1萬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積13.8平方千米,城區公交汽車線路3條,運營總里程達132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7輛,萬人擁有量為7.3台,年客運量6.2萬人次。
歷史文化
937年,段思平建立大國,在滇東設37部,置“強宗部”,後訛強宗為陽宗,因此得名。
風景名勝
綜述
陽宗鎮境內有陽宗海、羅巘來清、石洞仙居、龍潭梵宇、十村煙雨、西匯清流等景點。
陽宗海
陽宗海距昆明36公里,有326國道(即昆河公路)經過,地跨澄江、呈貢、宜良三縣之間,因大理國時強宗部落居住而得名。湖面形如一隻巨履,兩頭寬,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湖面積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陽宗海為高原斷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綠,透明度高,為淡水湖,湖內盛產著名的金線魚。
羅巘來清
羅巘來清,叉叫“冷泉洪濟”,在陽宗城西龍頭山下,泉水從山石中流出來,匯積成潭,叫“大龍潭”,潭旁有二棵高大粗壯的龍樹,故稱“羅巘來清”。
石洞仙居
石洞仙居在柏枝村後山的山腰,傳說有仙人在此山洞居住過,因而得名。
龍潭梵宇
龍潭梵宇,也叫“寶珠梵剎”,在新街村東約一公里的山腰。“寶珠”是山名,那座山叫“寶珠山”,“梵剎”指龍泉寺。
十村煙雨
十村煙雨,也叫斗村煙雨,在陽宗壩子中部的北斗村。北斗村原來在一座隆起的山丘上,村內有一座“報國寺”寺後有七個天然生成的大石,擺放的位置跟天上的“
北斗七星”差不多,因而得名“北斗村”。史書上記載的是“十村煙雨”,而民間卻叫“斗村煙雨”。
雷打石
松嶺秋風,也叫“秋嶺松風”,在陽宗東山的中部,當地人叫“雷打石”。東山一帶的山嶺是由斷層岩起伏上升形成山峰的,由於風化作用,有些岩石鬆動,因為颳風下雨打雷,岩石脫落滾下來,有人以為是雷擊,因此稱為“雷打石”。
西匯清流
西匯清流是指北斗的西匯河。西匯河發源於魯溪沖群山之中,是從許多箐溝淌出來的地下水匯成河,向東流進陽宗海。西匯河有一個不會長青苔的現象。
南潭膏澤
南潭膏澤在粱王山腳的小屯村,據說是因為諸葛亮、關索在此扎過營,他們發現村南的龍潭水會放出紅、橙、黃、綠、青、蘭、紫七色的光,因而得名。南潭是小屯村的出水龍潭,供著全村的人畜飲水,潭底平坦,有潔白的細沙,水從諸紅色的石縫中冒出來。
名木古樹
2021年11月,省、市林草部門到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陽宗鎮新街小營龍泉寺,調研指導名木古樹保護工作,明確實行“掛牌制”,每株名木古樹掛上標牌,每塊標牌上均顯示樹名、編號、等級、冠幅、生長環境等相關信息。
名木古樹是珍貴的人文和自然財富。保護名木古樹,對於弘揚歷史文化,普及林業科學知識,增強全民生態環保意識,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經調查,陽宗鎮現有名木古樹68株,其中一級4株、二級7株、三級57株。其中1株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樹黃連木,高32.6米,胸徑2.7米,目前長勢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