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保衛戰

潼關保衛戰是指全面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守衛潼關的一系列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陝西潼關由一個內陸的著名關隘,轉為了中日兩軍對峙的前沿。1937年11月,太原淪陷。1938年3月,晉南重鎮運城陷落。8日,日軍占領同蒲鐵路終點風陵渡,隨即對隔河而望的潼關發動炮擊。23日,日軍首次渡河進攻潼關。之後,日軍發動了多次進攻,直至抗戰末期。日軍的炮擊給潼關防守造成了一定壓力,但其渡河進攻均未得逞,阻擋了日軍進犯陝西。

基本介紹

  • 名稱:潼關保衛戰
  • 地點:陝西潼關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日軍終未踏入潼關和陝西半步
  • 參戰方兵力:不詳
  • 傷亡情況:不詳
  • 主要指揮官:孫蔚如;小谷野
  • 發生時間 :1938年至1945年
歷史背景,戰爭過程,固守雄關,積極防禦,日軍“五號作戰計畫”夭折,粉碎“潼關作戰計畫”,戰爭評價,

歷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隨即爆發。10月初,日寇攻陷崞縣、原平,10月13日,進攻忻口。中國守軍二十八萬人與日寇激戰於忻口以北的龍王堂等地,殲敵約兩萬人。10月中下旬,日軍攻陷娘子關,沿正太線西進,陷陽泉、壽陽、榆次等地,直逼太原。在腹背受敵之際,11月,防守忻口的中國軍隊全線撤退。11月8日,太原失守。日軍在占領了中國華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沿線的土地之後,繼續向南方大舉進攻。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陝西成為全國抗戰的重要基地。而此時,陝北的八路軍主力已開到晉西北前線,留守的一萬多人,防守在三百多公里的黃河西岸:關中的楊虎城部主力也開到了山西、河北交界的前線,留守的六千多人,防守在一百多公里的關中東部。當時的形勢十分嚴峻,日軍如果渡過黃河占領陝西,再由陝西進軍西北和西南,並配合其南下大軍,會對中國的抗戰造成致命的打擊。因此,中國守軍在黃河一線修築了堅固的工事,並配備了強大的火力,隨時準備阻擊日軍的侵犯。

戰爭過程

固守雄關

1938年2月,日軍按照其大本營關於“黃河左岸地區推進平定”作戰計畫,為了切斷中國軍隊與西北大後方的一切聯繫,第一零八師團從河南北部攻入東陽關(今山西黎城縣東),一路西進,連陷長治、臨汾。接著又移師北上,與南下的第二十師團、第一零九師團配合,攻占了晉中到晉北一線的黃河各重要渡口。2月底,日軍第十四師團又從河南新鄉出發,自陽城、垣曲侵入山西南部。3月初,運城、永濟、芮城風陵渡等相繼陷落。至此,山西境內的各重要鐵路、公路幹線也均落入敵手。日軍一路進至晉南風陵渡,與潼關隔河相望。敵人企圖進而攻入潼關,占領陝西,進軍西北。為了這個目的,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即1937年11月7日,日寇就對潼關進行了第一次轟炸。此後,潼關遭炮擊、飛機轟炸不斷,直至1945年8月15日才終於停止。
1938年3月7日(農曆二月初六)下午四點半左右,剛占領了山西風陵渡的一部分日軍突然炮擊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一帶,停留在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不少民房被擊塌,霎時潼關城內硝煙瀰漫,百姓商旅驚惶萬狀,紛紛逃離城內,西安震動,陝西告急!此時,原駐守在潼關的中央軍第十六師正奉命東調,在由商洛調來接防的第四十六軍第二十八師尚未到達之前已經開拔,當地憲兵和警察也慌作一團。駐華陰沙渠村的國民黨陸軍四十六軍軍長樊崧甫聞訊趕到潼關。夜半,該軍二十八師師長董釗率兵進駐潼關,連夜構築工事,布兵設防。在隨後的日子裡,輪番守關的中國軍隊在潼關百姓的幫助下,在縣城北的黃河沿岸修築了鋼筋水泥防禦工事。
潼關地處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自古就是軍事要衝。面對日寇逼近黃河沿岸,當時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一再請求軍委會調撥炮兵部隊防守潼關。3月中旬,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彭孟緝團長率領三營到達老潼關陣地。炮兵陣地構築在城牆洞內,既可以居高臨下轟擊日軍,又能觀察日軍炮兵的位置。彭孟緝為陸軍獨立炮兵團(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機械化重炮團,團下有三個營,每營有兩個連,每連配備重炮四門)團長,1937年8月率炮兵十團參加了淞滬抗戰。該團有德國製造的“三十二倍十五榴”重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威力巨大。
1938年3月間,駐潼國民黨中央軍北渡與日軍交戰數十次之多。風陵渡附近的王莊、澗口、田村、趙村,匼河等村莊一度被克。3月18日,二十八師師長董釗親率駐潼的兩個團,從河南閿鄉渡過黃河,襲擊陽賢、匼河村據點的日軍,並在漢渡、北節義村阻擊日軍。4月下旬,二十八師東調參加徐州會戰。
1938年4月以後,炮十團三營先後駐紮在潼關吳村、段名、周家村、留果村等地,成為不折不扣的潼關守護神”。6月,彭孟緝團長返回武漢,留下胡克先營長負責潼關方面炮戰。同年10月,東北軍一零九師接替潼關防務,師長鬍松林。1939年4月,一零九師被蔣介石調往山西呂梁山與日軍作戰,基本被日軍全殲,國民黨胡宗南部一六七師在長沙會戰後接替了潼關河防,師長為周士冕。
從1938年到1939年底,駐風陵渡的日軍在潼關軍民的頑強抗擊下,除了向南岸無辜民眾狂轟濫炸外,他們妄圖渡河占領潼關的陰謀始終無法得逞。據統計,僅1938年,日軍就向潼關發射炮彈五千四百餘發,炸毀隴海鐵路鋼軌三十六根,枕木六百五十餘根,擊毀火車機車十二台,客貨車三十四輛。
1939年以後,炮十團三營多次炮擊風陵渡,雖然數量處於劣勢,彈藥又不充足,但還是沉重打擊了日軍炮兵的囂張氣焰,有效地協助了隴海鐵路列車一次次闖過危險區。1939年9月1日,占據風陵渡的日本侵略軍二百餘人,在拂曉架小船二十餘只向南偷渡,被南岸守軍的炮火截擊而遁。
1939年11月,國民黨陸軍第一師接防潼關,師長為李正先,依天險與日軍隔黃河對峙。該師為國民黨嫡系部隊,美式裝備,訓練有素。第一師有朱紹良的兒子朱國勛任二團排長,蔣介石的兒子蔣緯國任三團營長。由此可見,國民黨對潼關的防務是非常重視的。當時的潼關,依據自然地形條件,構成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河埝鐵絲網;第二道,每三十米一個重機槍工事,火力交織,不留空隙:第三道,高大的城牆,牆上有十數座鋼筋混凝土碉堡。
1939年7月,潼關縣境內的西潼公路由於日軍狂轟濫炸,不得不改線於南原上。12月,鐵路運輸被迫中斷,華陰經潼關到閿鄉的軍需民用物資全部改為驛運。1940年,潼關軍民在潼關境內挖出了十四點六公里的交通溝。這條交通線連線了隴海鐵路的運輸,運輸了從潼關以東抗日戰場數以萬計的傷員,保證了幾十萬抗日軍民的物資供應,為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駐華陸軍總司令魏德邁中將曾讚譽潼關河防勝似法國的馬其諾防線。
1940年冬,為拔掉鳳凰咀日軍炮兵陣地,給敵毀滅性打擊,胡克先營長決定縮短射程,命令七連連長鄭慶真,將炮位由西原段名村,前移縣城南郊柳家村北的西坡口。晚上準備射擊前,七連官兵冒著嚴寒,先在陣地上潑水,以防止發炮激起灰塵暴露炮位。一切準備就緒,鄭連長果斷下令開炮,由於觀測所在白天測算精確,這次炮擊非常成功,連發兩炮皆命中目標。
1940年,姬允和接任炮三營營長。姬系河南偃師人,畢業於中央軍校第十期炮科。姬營長到任後,一面加強炮兵陣地建設,一面對士兵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同時還十分重視軍民關係。每當駐五虎張的第一師師部有文藝演出時,姬總派汽車載運村民前往觀看。要是炮三營駐地也有演出,演出結束時,姬總要登台講講抗日形勢,激發軍民抗戰到底。
由於日軍炮擊的主要目標是潼關火車站、隴海鐵路和運行的列車,為了保證鐵路運輸的暢通,火車採取白天停運、夜間熄燈運行的辦法闖關,大家因此而稱之為“闖關車”。抗戰期間,先後有百餘名火車司機和司爐工因此而犧牲在潼關。養路工人冒著炮火搶修線路,有一次三十餘人死於日軍炮火之中。

積極防禦

在保衛潼關時,中國軍民並沒有坐守雄關,而是採取了積極防禦的作戰方式。積極防禦主張守中有攻,反對消極死守。正如克勞塞維茨所指出的,“防禦這種作戰形式決不是單純的盾牌,而是由巧妙地打擊組成的盾牌。”1938年3月26日,潼關守軍第28師第163團九百多人乘船突襲風陵渡,殺傷日軍一部,當夜主動撤回。2015年筆者採訪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第十八期學員陳生華,老兵回憶,1944年他畢業分配在第1師第3團,防守潼關三河口,當年底他隨團渡過黃河轉戰晉南多地,其間曾被敵炮所傷,身中彈片十九片。直至1945年6月21日,還有守軍渡河突襲日軍,殲敵七十人。此外,中國炮兵部隊以德制SFH18榴彈炮(民間俗稱三十二倍十五榴)等裝備參與防守,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從1938年7月到1940年10月間,中國軍隊東渡黃河,挺進中條山,與守衛潼關的軍民遙相呼應,共同阻擊日寇西犯陝西。可以說,中條山戰役有力地支援了潼關守軍,減輕了潼關承受的重壓,若中條山失守,敵人過黃河進入陝西,潼關的側翼勢必受到威脅,守關將變得無比艱難;反過來,如果潼關落入敵手,中條山守軍也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境地。
這次戰役被稱為“六六戰役”,僅是第三十一軍團九十六軍一七七師在中條山上所經歷的悲壯戰役中的一例。正是中國軍人在中條山上不惜一切代價的頑強抗擊,潼關才未失;正是因為潼關未失,陝西才未失,西北才未失。

日軍“五號作戰計畫”夭折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至1942年春季,日軍在太平洋、東南亞戰場節節勝利。此時日軍的判斷是,東南亞和太平洋作戰基本結束,地區局勢短期內不會變化。而從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至此時,已過去三年有餘,中國仍堅持抗戰。考慮到南方作戰不僅嚴重了打擊了美英等中國盟友,而且切斷了中國最重要的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日軍經過反覆討論,最終於1942年9月推出了“五號作戰計畫”。總體構想是“以中國派遣軍主力從西安、一部從武漢地區,分兩路發起進攻,擊潰中央軍主力,進入四川,攻占成都、重慶”,最終“促使重慶政權屈服與崩潰。”
 奪取關中是攻略四川的基本前提,而打通潼關又是襲占關中的第一步。因而,日軍大本營在五號作戰“第一期作戰指導要領”中,明確要求“第5方面軍在山西省的南部進行集中……以一部占領潼關附近。”
五號作戰原計畫於1943年春季以後發起,但最終沒有實施。其原因首先是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接連失利,特別是中途島海戰和瓜島防禦戰的慘敗,導致日本不得不從中國戰場抽出部隊以穩定太平洋戰場,而五號作戰計畫使用多達三十個師團的兵力,兩者形成尖銳矛盾。而獲知日軍準備進攻四川的戰略情報後,中方高度重視,下令加強黃河防務及入川各路的守備。1942年12月,日軍大本營下達了終止五號作戰的指示。

粉碎“潼關作戰計畫”

“五號作戰計畫”夭折後,潼關嚴峻的形勢得以緩解,直到1944年5月的靈寶戰役。此戰中,日軍第1軍軍長吉本貞一多次“強調進行潼關作戰的必要性”,華北方面軍曾向中國派遣軍總部建議進行潼關作戰。總部的意見是:“只要對完成京漢作戰和對湘桂作戰抽調兵力無任何妨礙,且能以方面軍自己力量攻占並予以確保,潼關作戰也可實行。”
1944年5月,日軍集結十萬精兵及十萬偽軍,由洛陽西犯陝西,妄圖攻取潼關,經西安、寶雞直趨四川,奪成都,占重慶。為粉碎敵人的陰謀,蔣介石從胡宗南裝備最好的王牌部隊三十四、三十七、三十八、四十集團軍中各抽調兩個軍,又從川軍三十六集團軍李家鈺部抽調四個師,從西北軍四十軍馬法五部抽調兩個師,共三十餘萬人,令其開赴豫西前線,並任命李延年為潼關以東地區(即豫西地區)抗日前敵總指揮,指揮上述大軍堅守潼關。
第一道防線上的胡宗南部下的官兵多年來養尊處優,經不住日軍來勢兇猛的陸、空聯合進攻,潰敗下來。有幾個師團長不戰而退,放棄陣地逃跑。在全線動搖的危急情況下,李延年一面派其特務團堵截潰退官兵,一面下令將部隊撤至弘農河西岸的第二防線。國軍指揮部在華山玉泉院召開檢討大會,對英勇殺敵的師長李振清記功,並呈報晉級;將為國捐軀的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和其他各級官兵,造冊報呈分別升賞撫恤;將擅自撤退的師長傅維藩和棄戰而逃的兩名團長槍決;把作戰不力的師長戴慕真判處無期徒刑。這一果斷措施,震懾了全體官兵。
日軍鑒於以前的多次陸攻失敗,5月31日上午,日本海軍第十二航空隊派出三十六架戰鬥機,掩護著十八架96陸攻”轟炸機,向潼關發動了空襲。
由於李延年事先洞察到日寇之動向,所以早已調集空軍縮編第三十三中隊守伏在潼關周邊空域。當天凌晨,駐潼關的縮編第三十三中隊,事先將八架1-15和10架M-16型戰鬥機以超低空高度轉場。待敵機臨近時,即行起飛並搶先爬升到一千五百米高度,擔負起打擊敵戰鬥機的任務,構成了立體縱深的空戰態勢,專職掩護地面的行動,同時又負責打掉敵人的轟炸機。
十二時許,日機竄入潼關上空,察覺到有所準備,立即大轉彎向東飛去,且戰且退。縮編第三十三中隊勇士豈能放過這一殲敵良機,伏擊編隊當即奮勇追擊。近二十架驅逐機如猛虎下山撲向日軍機群,楊洪利第一個取得戰績,將一架敵機擊落。李聖龍在擊落一架敵機後,機槍子彈已打光,抱定殺身成仁之志,欲以自己的螺旋槳去撞擊敵機,結果成功地將一架敵機的機翼切斷,失去一條“翅膀”的日機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栽向地面。而李聖龍卻以高超的技術操縱負傷的飛機安然返回。當戰鬥結束時,縮編第三十三中隊總共擊落敵機十四架,而我方僅損失兩架。
此次戰役,日軍陸空攻擊陝西潼關,遭到重創。中國空軍在潼關上空進行的三次大空戰中,共擊落日機十四餘架,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取得空前勝利。
而後,李延年親自指揮部隊進行反攻,僅四天,即收復了失地,在河南靈寶一帶終於將日軍的西進部隊擊潰,其殘部逃回洛陽,徹底粉碎了日軍攻占陝西進犯四川的陰謀。這次戰役雖然未能全殲西進日軍,但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挽回了中國軍隊在河南戰場的頹勢,不能不說是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從此,日軍龜縮在洛陽附近再未敢西犯。蔣介石對此役深為讚賞,頒發給李延年抗日一等勳章一枚,並晉升李延年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山東挺進軍總司令。

戰爭評價

中國八年全面抗戰,潼關阻敵八年,日軍始終未能踏進陝西土地,潼關是名副其實的“馬其諾防線”。在潼關軍民與外圍軍隊拚死抵抗下,潼關,這座雄偉壯麗的古關,傲然挺立在抗日戰爭的最前沿。于右任有詩云“河聲岳色無驚句,寫出秦人血戰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